《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题文诗:
之王,有鍪绻领,以王天下.德生不辱,

予而不夺,天下之人,其服,同怀其德.

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

乌鹊之巢,可俯而探;禽兽也者,可羁而从.

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古者,

泽处复穴,冬日不胜,霜雪雾露;夏日不胜,

暑蛰蚊虻.圣人乃作,真情为之,筑土构木,

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

百姓安之.伯余,初作衣也,緂麻索缕,

手经指挂,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

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古者百姓,

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

民劳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鉏,斧柯而樵,

桔槔而汲,民逸利多.古者川谷,冲绝道路,

不通往来;于是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

地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

肩荷负儋,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

民以致远,而不劳也.为禽猛兽,之害伤人,

无以禁御;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

猛兽不害.民迫其难,求便;其患,

则造其备.各以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原文】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译文】

远古时代,君王尽管衣冠不整齐,但却能治理好天下,他的德政使百姓生活得好且有尊严,他给予百姓财富而不聚敛民财,所以天下也无人来讥笑非议他的服饰,而纷纷被他的思德所感化而归服。在那时候,阴阳二气平和,风调雨顺,万物繁衍生息,乌鸦喜鹊低处筑巢也不会有人去掏窝伤害它们,禽兽驯服得只须用绳系着就可牵走,那时候的人哪需要袍衣宽带,穿曲襟衣、戴章甫帽!
     古时候人住在水乡泽国,于堤岸山崖上打洞栖身,冬天难以忍受霜雪雾露的侵袭,夏天难以忍受暑热和蚊虫的叮咬。于是圣人就为百姓筑土构木建成房舍,这样上有瓦梁,下有屋檐可以用来遮风挡雨、躲避寒暑,百姓从此得以安定。伯余开始制作衣服、搓麻绳、捻麻线,手缠指绕编结成像罗网那样粗糙的衣服;后来又发明了织布机,这样就方便人纺织布帛,使百姓得以遮体御寒。

古时候人们磨利石头当犁来耕地,又磨快蛤蜊当锄头来除草,用木钩刀来砍柴,抱着瓦瓮来汲水,这时的人既劳累辛苦又获利微薄;后来发明了耒耜锄头来耕翻土地播种,又制造出斧头砍柴,利用桔皋来汲水,人既轻松又获利丰厚。古时候河流深谷阻绝交通道路,人们交往不方便,于是人们挖空树木,拼合木板做成舟船,使各地的人和物产得以运输,互通有无。又因为人们到千里之外全靠徒步行走,肩挑背驮非常劳累,于是发明了车子,用马牛拉拖,这样人坐车到远方也不显得劳累;还因为猛兽凶禽伤害人,无法防御抵抗,于是人就熔铸金铁,铸成兵器、刀具,这样凶猛的禽兽就不再危害百姓了。所以人是被迫逼艰难就会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被祸害困扰就会发明防备的器具,人们是各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避开有害的东西,趋于有益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