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创作中的自我意识!
一般说来,印章风格实际是篆刻家自我意识的体现,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出现。
浏览篆刻史不难发现,杰出篆刻大师的成功无一不立足于独立的自我意识,使自身艺术实践独具一格,称雄印林。
1
丁敬是“西泠八家”之首,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一生推崇“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他的篆刻创作承前启后,一方面受朱简启发,将切刀广泛应用,流为一派,改变元明以来庸恶之习蔓延的创作;
二是形式不拘一格,在创作中吸收应用唐宋印的妙处,尽管他的某些作品还存在不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西湖禅和”在结字上打破平正,章法疏密有致,极有新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山居”在入印文字上也突破常规,已非“汉家文”,如今看来,确乎存在某种不足,但在当时确实有先见之明。
2
吴让之是“皖派”中坚人物,篆书篆刻皆从邓石如出,其巧妙改变了邓氏在“印从书出”尝试阶段创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章法布局偶有松散,刀法亦过于振荡等,一洗纤弱之象,而有流利之姿。
吴让之在篆刻创作中强调“刻印以平正老实为上,让头舒足为余事”,对照他一生的篆刻创作来说,也确实如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让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师慎轩”两印,确实实践了邓石如“印从书出”理念,保留篆书结体修长的特征,自然舒展,成就一世英名。
3
赵之谦在篆刻史中是一个集大成者,立志“为六百年来印家立一门户”,其篆刻成就无须赘言。
关键在于他的自我意识,“古人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以及“汉铜印之妙处,在浑厚而不在于斑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何传洙印”用刀古朴,结字舒展,留红自然,得汉印真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丁文蔚”以单刀为之,展现笔墨情趣,给予后世印人多重启示。
4
吴昌硕在赵之谦后独树一帜,篆刻追求笔意,探求类似烂铜印和封泥古朴残烂之趣味,他的美学观点是“既雕且琢,复归于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染于苍”边栏残断,得封泥意趣,形散而神不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莫铁”四周残断较甚,有返璞归真之妙。
综合以上篆刻大师的创作来看,相互间或有声息相通之处,或有借鉴传承之处,或有默契之情,但对照各人创作,皆以特立独行的风格面目展现给世人,根本上取决于创作中的自我意识。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