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黹留香——初见玲珑枕:基础篇

枕文化拾趣

西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枕”:“枕,卧所荐首者。从木,冘声。”

“枕”是形声字,“木”表意,古时枕头多为木质,“冘”表声,这里代“沈”,发chén音,通“沉”字,表示人一挨到枕头就会沉沉入睡。

木枕、玉枕、瓷枕等属于硬枕,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绢枕证明了国人使用软枕的历史同样十分久远。

以实用功能角度来划分,除最常见的头枕,其它还有臂枕、肘枕,膝枕、靠枕,抱枕,扶手枕,甚至脚枕。从传统绘画作品中可以窥见古人使用的各类枕靠之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佚名

《槐荫消夏图页》局部

画中高士头垫软枕,足搭隐几,或称“懒架”,一派慵懒闲适。

【美】王己千先生藏·元·刘贯道

《梦蝶图卷》局部

画中庄周的头枕形似软面马扎,看上去凉爽舒适,并可以折叠,方便外出携带。此类形制的坐具称“胡床”或“交床”,即为交椅的前身,但作为枕具较为稀见,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各位读者如有知其详情者,敬请留言赐教。

【美】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元·刘贯道

《消夏图》

画中人背后的圆柱体靠枕名曰“隐囊”,其渊源在印度,汉译佛经中名作“丹枕”或“倚枕”。

八集堂藏·宋·佚名

《边韶昼眠》

这位看上去不甚雅观的主人公是东汉桓帝时期的另类名师边韶,字孝先,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为人洒脱,不拘小节。画中的边韶以一捆书画卷轴为枕,大白天假装睡觉,成为了著名的唐诗典故。

“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卢纶(约737-约799),《秋幕中夜独坐迟明因陪陈翃郎中晨谒上公因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李端(743年-782年)《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耳枕

人生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可见枕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清朝秀才曹廷栋所著的《老老恒言》共五卷,是老年养生的专著,其中卷四便有专门对枕头的记述:“侧卧耳必着枕,老年气血易滞,或患麻木,甚且作痛。办耳枕,其长广如枕,高不过寸,中开一孔,卧时加于枕,以耳纳入。耳为肾窍,枕此并杜耳鸣耳塞之患。”这里讲的是耳枕,即在一般的枕头之上加垫一个中间开孔的薄型枕头,这样侧卧时耳朵不受挤压,避免麻木带来的耳鸣耳塞等症。笔者儿时就见过母亲替长年卧床的姥爷缝制耳枕。不仅是关爱老年人,民间也常给婴幼儿睡中间带孔的枕头,目的是避免孩子长时间仰卧造成后脑骨骼发育不灵,形状扁平。

可以将耳枕看作最初级的玲珑枕,单孔是复杂多孔结构的基础。

对于枕头的高低,《老老恒言》枕篇中这样说明:“太低则项垂,阳气不达,未免头目昏眩;太高则项屈,或致作酸,不能转动。酌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枕着过高或过低的枕头睡眠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制作枕头不宜按照定尺定寸,而应依据使用对象的肩颈和头部状况量身定制,理想状态是侧卧时枕头高低与肩平,颈椎恰好伸直不发生侧弯,仰卧也感觉舒适。基于这个原则,本教程提供的裁剪图都不代表标准规格,仅仅是提供一个尺度上的参考,读者在制版时根据纸样形状按照实际需要酌情缩放即可。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举办的“新帖绣罗襦——清代·民国汉族女性传统服饰馆藏展”中展出了一件来自山西地区的单孔枕。

从正上方俯瞰,这是一个标准样式的单孔耳枕,长20厘米,宽16厘米,中间的四瓣花形透孔略扁,尺寸7.5×7厘米。

而它实际的样子是这样的,分为四层,整体高度约18.5厘米,每个侧面都彩绣着生动活泼的吉祥图案。

它真正的匠心之处在于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几种不同高度,完全摊平之后既可垫在普通枕头上作耳枕,也能用作中医的脉枕,随机应变,一物多用。而诀窍就在于把四个普通单层孔枕按照“W”的方式将一条短边两两缝缀相连即成。

注意缝缀连接的边不在同一侧,如上图所示,一和二,三和四之间连接上面可见这条相邻短边,而二和三则连接底面被遮挡那条边,这样才可连接形成“W”的形式。

下面照片中来自山西地区的虎形与猪形枕,质地硬挺,表面堆叠缝缀着立体突出的五毒造型装饰。虽然中间有孔,而且名字也叫枕,但是主要作为承载祈福愿望的民俗玩具,并非实用枕。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六孔枕

耳枕解决的是侧卧时耳朵不会受到挤压,而睡眠时头部的温度也是传统中医关注的问题。《唐书》有云:“明皇为太子时,尝制长枕,与诸王共之。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一处。头为阳,恶热,即冬月辗转枕上,亦不嫌冷。如枕短,卧得热气,便生烦躁。”养生民谚有“头凉脚热七分饱”之说,而孔孔相连、通风透气的玲珑枕正可以很多地解决睡眠时头部散热的问题。

前面举例的馆藏脉枕,四层叠成一个立方体,四个孔相对贯通上下,而标准的玲珑枕则是六面都有孔,而且互相连通,称为“六孔枕”或“六合枕”,如下面这件。

本藏品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山西彩绣枕顶玲珑枕(民国),整体长19cm,枕顶尺寸15×16cm,彩绣四季花草与禽鸟瑞兽吉祥纹样。这种大致可视作长方体,装饰集中于两端枕顶,枕面朴素,通常中腰还会略微向内收束的形状,是标准的睡眠用六孔头枕。

而下面这种接近正方体的六孔枕更多用来当做侧坐时依凭的扶手,高度和形状适合支撑手肘,所以也叫“肘枕”或“拐枕”。

有关六合枕起源的传说不止一种,有慈禧西行路过平遥时赐名一说,也有起源于山西票号,寓意融会贯通、汇通天下之说,还有民间传承人认为六合枕的雏形源于游牧民族。

入门教程

制作六孔枕的关键在于内部互相连通的孔洞,下面教程介绍的是一种标准且简明的六孔枕制作方法,掌握最基础的结构特点之后便可拓展出更加丰富有趣的变化来。

1.     合计需要净尺寸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布块72片,四周需加放0.5-0.8厘米宽的缝份。材质以天然棉麻为佳,注意避免选用薄型或者质地疏松滑软的面料,必要时可以加贴粘合衬。

2.     外立面如同九宫格布局,空出中间一格拼缝,每面8块方布,六面合计需用48块。

3.     枕内的孔每道4面孔壁,六道孔相通共用24块方布。下图这个六向支架就是玲珑枕内部的关键结构.

4.     下一步骤是将六个外立面逐一对应孔架的六个方向,将中间的空格与孔壁缝合连接。

5.     即将封闭最后一个外立面之前玲珑枕内部的结构如下图。

填充

家用枕头的填充物可有多种选择,前文提过的《老老恒言》枕篇中这样写道:“囊枕之物,乃制枕之要。綠豆皮可清热,微嫌质重;茶可除烦,恐易成末;惟通草为佳妙,轻松和软,不蔽耳聪。”清代程鹏程所著《急求广生集》中记载有明目枕:“苦荞麦、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到老明目。”《本草纲目》中也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单就菊花枕而言,又有黄菊花枕可防风热外感,白菊花枕可养肝明目之分。总结起来,传统常用的枕头填充材料有:荞麦皮、绿豆皮、小米皮、菊花、决明子、黄荆子、蚕沙等,这些材料分别具有不同的保健功效,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力求通过每日的睡眠促进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一般睡枕的填充不必过于饱满,但是玲珑枕通常要求尽量填充紧实,这样才能撑起轮廓结构,保持立体。下图即为填充荞麦皮完成的六孔枕,成品尺寸长宽高均为18cm,这也是比较通用的肘枕规格。

预告

下篇微信即将推出玲珑枕制作进阶篇,讲解演示多种变化的玲珑枕裁剪缝制方法,敬请期待。也欢迎各位读者把自己制作的玲珑枕作品照片发送至民族服饰博物馆邮箱bwg@bift.edu.cn,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

http://www.biftmuseum.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16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微信号:biftbwg

校内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注: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闭馆,疫情期间暂不对外开放)


民族服饰博物馆硕士点简介

民族服饰博物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致力于民族和传统服饰的收集、整理、研究,大量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参与到整个科研教学过程中,博物馆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目前博物馆设立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同时也是学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项目的实践基地,并建有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围绕教学科研需要与各大文博单位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古代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

开设研究生课程有《民族服饰创意设计研究》、《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概论》、《中国民族服饰装饰研究》、《博物馆学概论》、《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中国古代织物研究》、《中国民族服饰造型研究》等。

基于馆藏实物测量,结合田野考察、实验考古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统筹各种资源渠道展开教学,形成机制灵活、渠道互通、体系开放的培养体制,以传统服饰的材料、形制、结构、图案、色彩、工艺研究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先人的造物思想和技艺,在传承中感悟民族服饰并寻求创新之道。

微信版权归属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0)

相关推荐

  • 参观海口市博物馆——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博物馆就是一个地方的窗口,从这个窗口,可以窥见它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每到一地,只要有博物馆,我都想去看看,一来是国家政策好,博物馆免费,二来能丰富知识和开阔眼界.海口市博物馆就在五公祠的对面,他们是 ...

  • 【博物馆】杜尚别开设了一家民族志博物馆!

    2018年3月13日星期二,(杜尚别,夏冉)据塔吉克斯坦科学院的消息称,今天在杜尚别开启了一家民族志博物馆.这是一个致力于纪念"塔吉克斯坦杰出女性"主题的博物馆. 塔吉克斯坦民族志 ...

  • 针黹留香——巧做玲珑枕-拓展篇

    拼布玲珑枕 笔者预设的制成品尺寸长宽高均为10cm,仍然计划制作成微缩版的玲珑枕针插. 1.  纸样:净尺寸对角线长度5cm的正方形48片,底边长度5cm的直角等腰三角形24片,所有裁片加放0.5cm ...

  • ​记忆留香,人生若只如初见

    ​​​ ​记忆留香,人生若只如初见文/冰凌夏天       编辑/6909kenv ​尘烟如梦,人世如雾,轻巧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又似清风掠过,流淌在心与心之间.可曾记否?那蝶舞花开弄衣衫,那琴曲对和奏 ...

  • 什么香料可以满嘴留香?

    "什么香料可以满嘴留香",这个问题很好,因为对于各种香料来说,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给食材增香,而这个"满嘴留香"恰恰就是各种香味中很关键的一种香味.什么?&quo ...

  • 一生必背650句古今对偶佳句,读完唇齿留香(建议收藏)

    一生必背650句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讲究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今天就从@泽光书院 ...

  • 古风一束:千卷只留香(24首)

    古风一束:千卷只留香24首 文/三峡刘星 古风01:远眺上弦月里的三国印巷城 文/三峡刘星 情动千年结,沉钩上弦月.崔巍生号角,峥嵘立城阙. 蜀汉兵戎戎,旌旗舞猎猎.卧湖磐石城,魂漫三峡夜. 古风02 ...

  • 正宗四喜丸子的7种做法,鲜香细嫩多汁,咬一口,唇齿留香

    四喜丸子其表皮酥嫩.口味鲜香细嫩多汁,咬一口,入口即化,唇齿留香,幸福感满满.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正宗四喜丸子的7种做法,鲜香细嫩多汁,咬一口,唇齿留香],大家跟着我一起看一下制作过程. 四喜丸子最正 ...

  • 岁月留香,是四月的深情

    散文:岁月留香,是四月的深情 原创子墨文学 作者:子墨 五月就在眼前,春的颜色已深浓,已经没有了烟雨朦胧,花弄清影的风景,仿佛忽然之间就暖了季节. 几场雨过后,草木疯长,油绿油绿的叶子,天一亮就大大方 ...

  • 流传千古的对偶佳句3000句,辞美意深,读后唇齿留香

    写人记事 过五关,斩六将. 亲贤臣,远小人. 鸿门晏,桃园盟. 孙行者,祖冲之. 言必信,行必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花开山寺,咏留诗人. 登高极目,览水送归.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名扬四海,声 ...

  • 七幅叠字联,满满的诗情画意,读一读唇齿留香好久!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