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传(第四、五章)

第四章 元宵偶遇

秋去冬来,一转眼,已是718年元宵节。

这是开元六年,唐玄宗执政的第7个年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年的元宵节,似乎比往年更热闹。可是王维却高兴不起来。

自去年冬天以来,祖自虚一直咳嗽不止。白天还可,一到夜间,则剧烈咳嗽,甚至无法入睡。祖自虚本就身子单薄,如此一来,更是日渐憔悴。过年前,王维劝他回老家,在家里好好调养身子,等身子骨好了再来长安一起备考。

眼下已是元宵节,还没有祖自虚任何消息。王维心中甚是牵挂。

听着长安街上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王维心想,与其在客栈内发闷,还不如去长安街上走走。

于是,他漫步踱到街上,跟着熙熙攘攘的观灯人潮,漫无目的地随意向前走着。对于孤独的人来说,有时候,喧嚣也是一种安慰。

整条长安街都张灯结彩,马路两边挂满了各色花灯,在夜色下熠熠生辉。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笙歌燕舞月正圆”。

王维不禁想到了初唐诗人苏味道的一首《上元》,随口吟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出生于公元648年,705年去世,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位居相位数年,处事风格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

他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在王维看来,苏味道的诗,多应制之作,有点浮艳雍容。但这首《上元》倒是恰达好处得写出了长安城元宵夜的花灯盛况,堪称传世之作。

王维一边走,一边想,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竞猜灯谜的擂台边。

一个个谜条贴在五彩花灯上,供人竞猜。猜中者可以撕下谜条,拿走礼物。

王维记得,小时候,每逢元宵佳节,父亲就会带他们兄妹上街猜灯谜。父亲告诉他们,猜灯谜是有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拆字法、离合法、增补法、减损法、半面法、方位法、参差法、移位法、残缺法、通假法、盈亏法等等,因此,王维从小就擅长猜灯谜。

此刻,他也来了兴致,走到擂台边一看究竟。

他先看到一个谜条,上面写着“王夫人谢客”(打陈子昂诗一句)。王维心中略一思索,“王夫人”,是指“后”,“谢客”,是指“不见来者”,谜底不就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后不见来者”吗?

正当他要出手撕谜条时,不料,谜条却被旁边一个小个子少年抢先一步撕走了,只听少年声音清脆地说:“谜底是'后不见来者’。”

王维不禁回头看了少年一眼,只见他大约十四五岁年纪,眉清目秀,神采飞扬,心中不禁暗暗称许。

王维继续看其他谜条,有一个谜条是“明月当空人尽仰”(打一字)。王维利用减损法去猜,前半段“明月当空”的“明”字因“月当空”而成了“日”字,后半段“人尽仰”的“仰”字因“人尽”而成了“卯”字,“日”与“卯”重新组合,谜底不就是“昂”吗?

正当王维脱口而出“昂”字时,谜条又被那个少年撕走了。只见那少年手举谜条,从容不迫地说:“谜底是'昂’!”

擂主连连拍手称赞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位少年果然了得!”

王维不禁对这个瘦小的俊朗少年心生好奇。难得遇到能和自己旗鼓相当的猜谜高手,不妨和他交个朋友。

这个少年并非孤身一人,他身边还有一个身材稍高的少年,正竖起大拇指对这位少年啧啧赞叹。

正当王维想走过去攀谈几句时,忽然,擂台上的一个花灯意外掉落!眼看就要砸到少年旁边一个怀抱婴儿的妇人身上时,说时迟,那时快,瘦弱少年迅速伸出自己的手臂,将花灯挡到了距离婴儿一尺之外。

刹那间,花灯火星四溅,将少年手臂上的衣服烧焦了一大块,瞬间散发出一股绫罗烧焦的味道,少年的手臂似乎也被烫伤了……

这花灯若是砸在婴儿脸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婴儿受了惊吓,哇哇大哭,所幸毛发无伤。妇人抱着婴儿向少年致谢,连连叫他“恩人”。

少年用手捂住衣服烧焦之处,连说“没事没事”。然后,和身边的少年悄悄溜走了。

这一切,都被王维看在眼里。少年的聪明伶俐和行侠仗义,给王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王维很想认识这个少年,连忙追了上去。

不料街上人潮汹涌,一不留神,就不见了那两个少年的踪影。

不知为何,一丝惆怅从王维心底升起。茫茫人海,不知还会相遇否?

第五章 酒楼重逢

经过刚才的小意外,王维看花灯、猜灯谜的兴致少了大半,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路过街角的“醉和春”酒楼时,看店家尚未打烊,王维走了进去,喝杯小酒暖暖身子。

店家福大忙迎了过来,热情地招呼道:“这位客官,想要来点什么?”

“来点汾州干酿,配点小菜即可。”王维说的汾州干酿,产自山西汾州杏花村。杏花村有一个马跑神泉,“以之酿酒,斤两独重”。因此,早在南北朝时期,汾州干酿就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给河南康舒王孝瑜写信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王维父亲生前也爱喝汾州干酿,受父亲影响,王维也对汾州干酿情有独钟。

福大手脚利落地上齐了酒菜,说:“客官请慢用,有事尽管吩咐。”

王维微笑点头,举起酒壶,自斟自酌。汾州干酿果然是好酒,入口绵,落口甜,回味悠长,王维不知不觉喝了好几杯。

忽然,从门口走进来两个少年。王维定睛一看,其中那个瘦小一点的,不正是刚才那个猜中灯谜、仗义救人的少年吗?王维心中一阵惊喜,原以为擦肩而过了,不料居然在此重逢!

两个少年挑了一张靠墙的桌子坐下,刚好在王维的邻桌。福大过来问少年想吃什么,其中那个个子稍高的少年说:“两碗牛肉面,配点小菜就好。”

“好咯!”福大应声去了,两个少年开始聊天。

王维本想和他们打个招呼,但看他们一直在聊天,就暂时不去打扰。

只听那个子稍高的少年说:“今晚我被你害惨了,待会回家,怎么向爹交待?”

另一个少年俏皮地说:“哎呀,只要你不说,爹怎会知道?”

“你看你,衣服都烧焦了一大块,还怎么瞒得过爹?对了,你胳臂上还疼不?”

“不疼,冬天衣服穿得多,胳臂没事。待会到家,我赶紧把衣服换了,不就成了?”

“唉,真是拿你没办法。万一真有点什么事,爹一定拿我是问。”

“好了好了,别担心了,快吃面吧。”

福大将两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到他们面前,他们道了声谢,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听了两人对话,王维心中似乎明白了几分。两个少年应该是兄弟,看花灯似乎是瞒着家人偷偷溜出来的。

见他们面条吃得差不多了,王维走过去说道:“这位少年年纪轻轻,却能在危急关头仗义救人,可敬可佩,不知可否交个朋友?”

听到王维说话声,瘦小少年下意识抬头,却又迅速低头,似乎在躲闪王维好奇的目光。

另一个少年倒是比较大方,起身说道:“这位兄长好,他是我弟弟,生性胆小,不善言辞,请多包涵。”

“哪里哪里,看你们年纪,应该不到十五岁吧?”

“兄长好眼力,小弟今年刚好十五,不知兄长贵庚?”

“我虚长贤弟三岁,今年十八,山西运城人氏。不知贤弟来自哪里?”

“小弟来自河北定州,名叫崔兴宗,我弟弟叫崔友宗……”

崔兴宗和王维很是投缘,正欲滔滔不绝说下去,低头吃面的崔友宗却给他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坐下吃面。

王维自觉有些尴尬,忙说:“面要凉了,快趁热吃吧。愚兄住在长安春明门的云来客栈,他日若有闲暇,欢迎来客栈小坐。”

“好啊好啊,小弟改日一定去拜访兄长。”

草草吃了会面后,两个少年起身,对王维抱拳说:“这位兄长,时辰不早了,我们先告辞了,后会有期。”说着,起身走向门外。

看着少年远去的背影,王维心中颇觉疑惑。特别是那个名叫崔友宗的少年,猜灯谜时明明那样机灵活泼,但方才却如此“生性胆小,不善言辞”,转眼之间,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正疑惑间,王维发现刚才崔友宗坐的凳子旁有一块丝帕。王维弯腰捡起,展开一看,只见丝帕上绣了一行清丽的楷书,是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落款处是“璎珞”二字。

这一惊非同小可。

“璎珞?”王维喃喃自语,心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名字,名字的主人,想必是一位美好的女子吧?这位女子虽未谋面,却喜欢我的诗,也算是我的知音了,难得,难得。”

王维转念一想,又觉得此事有几分蹊跷。这块丝帕出现在崔友宗坐过的凳子旁,想必是他刚才走得匆忙,不慎掉落在地的。问题来了,明明是一个女子的丝帕,怎会出现在少年身上?莫非,璎珞是少年的心上人?

王维赶紧跑出酒楼,想找到少年,物归原主,可惜少年早已不见踪影。

王维想将丝帕交给店家,又怕少年不会来店取走,到头来反而糟蹋了这块丝帕。

“或许有一天,少年会来客栈找我,等那时再物归原主吧。”王维一边想着,一边将丝帕揣入怀中,往云来客栈走去。

(未完待续)

-作者-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欣赏世间一切美好,用笔书写“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的真情。

著有亲子教育畅销书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孩子们的50封信》,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网站均有售。

(0)

相关推荐

  • 画谜不是看图说话

    画谜与物谜.印谜,同为灯谜的一支,其特色是必以画图为谜面,上乘之作,画外有诗,画里有谜,趣味更浓于文字谜. 画谜制法与文义谜大同,即有会意.别解.拆合.假借.象形之别,一谜多法.曾见有画"天 ...

  • 谜艺纲领的提出

    早在乾隆年间,费源在<玉荷隐语>中提出了谜艺主张,明确反对"隐喻太直""出语不典""文不成义",要求为谜不俚鄙.不牵强.不赘文. ...

  • 清代民国时期灯谜流派——北派

    我国明代贺从善<千文虎>书序中提到"独脚虎",为古代灯谜创作之一法.其主要特色是自撰七言句为面,讲究平仄协律而富有文采.但此法运用较少.到清代中叶,北京谜人为了避免谜作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五章

    第五章 本章主要讲述三苏离开家乡前往京城的经过.要点两个: 一.过三峡. 父子三人再次出发,不同的是这次的心情更放松自在,因为已经有了功名,只等官职的安排:这次旅途不寂寞,除去三父子,还有两位年轻明理 ...

  • 【23班名著阅读】《呼兰河传》第五章

                                                  播报点评  张慧茹     张镇楠同学的播报简单易懂还联系到了之前看过的书,与萧红进行了一场对比,十分有自己 ...

  • 【24班名著阅读】《呼兰河传》第五章

    车欣泽  播报点评 第五章,以女性一生来形象的展现出一副一一左看右思,满是"吃人"的封建  画.王星媛于此对其加以讲论,并以一件事例说明女性地位在不同的压迫下成为一成随即可破的薄膜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8章)

    当王维和玉真公主在为仙芝忧心.为大唐忧心时,莲儿正在家中为仙芝缝制鞋袜. 自从仙芝出征后,莲儿便觉得一颗心跳得厉害,坐卧不宁,夜不能寐,只有为仙芝缝制鞋袜时,才能勉强按下心头所有不该有的情绪,反复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