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温柔的事
欢迎回来。
大概在我十多岁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那阵还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子书,没有抖音,没有微信,甚至连QQ空间也没有多少能“刷”的内容。QQ对我们的功能只限于聊天,种菜和QQ秀。
我的生活被分为这么几个部分:上课,玩游戏,聊天,写作和看书。
周一到周四,我是碰不了电脑的。偶尔会以“写小说”当借口登QQ和别人聊天,但万不敢打开游戏。
周五到周日,我每天可以玩两三个小时的电脑。这理所当然成了我周末的第一消遣方式,但是我爸会在我玩了一个半小时后开始疯狂催我。
每天晚上,我会看心情写东西。基本两天写一次,一次可以在电脑前面写一个多小时。
剩下的休闲时间全部被我拿来看书了。
小学没什么作业,也没什么消遣方式,所以大量的时间被拿来看书。我看书有个怪癖,就是觉得这本书不错,我会把作者的其他书都买来看一遍。所以在小学的最后两年里,我不仅读完了当时特别火的伍美珍,沈石溪;还有一些言情作家比如夏茗悠和安妮宝贝。
后来上初中了也在读安妮,一直读到现在,她改了名字叫庆山。大家都喜欢的书我就不乐意看,所以那个时候老师推荐的经典好书我没有看过多少,到现在也不知道《海底两万里》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小学快乐源泉沈石溪
当时小学还有刊物订阅的活动,每个学期都有一个书单,你可以选自己想订购的刊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其他同学总共只买几十块钱,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十,而我一买就是近两百。
所以每逢发书的时候,我的桌子上就堆了一堆书和附赠的玩具。放学的时候书包被塞得鼓鼓的。
这些刊物我很喜欢,除了《意林少年版》这些比较文学的以外,还有一堆漫画书和博物杂志,包括每月连载的蜘蛛侠漫画。我会把这些杂志和漫画书专门囤在一个柜子里,其他的书都会被摆在书架上。
在看书这件事上,我爸从来没有吝啬过。每次路过书城,我都会买一堆。我的小学也很重视阅读教育,每周还有固定的看书课,学校里到处是书架(毕业的时候还捐了一箱子书回去)。
每天的晚上就是我看书的时间。从写完作业的八点多开始看,一直看到十点睡觉。
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生活作息是真的很健康很规律,不过现在怎么也回不到那种状态了。
到了周末也会看书,但首要选项肯定是打游戏,毕竟难得玩一次。打游戏打到我爸生气了,我就关了电脑看书。尤其是星期天,我爸总会以“明天要上课了”这样的借口剥夺我打游戏的权利,所以一整个下午都会阅读,几个小时“唰”地就过去了。
那个时候真能让我惬意的事情只有读书和写东西。
2
大概到小学毕业那阵子,智能机就出现了。
我还记得我玩的第一款手机游戏是小鳄鱼爱洗澡,借了我爸的金立手机下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每次放学回家就是边玩小鳄鱼爱洗澡边等晚饭做好。
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智能机,只有一个小灵通。小灵通上的俄罗斯方块也是我的快乐之一。
到了初二,我妈给我买了第一个iPad。我开始和同学讨论IOS上的游戏,从当时很火的赛车游戏到音游,下了很多,也玩了很多。而且我爸也不太管我的电子设备了,所以我会边写作业边玩游戏。写完作业以后,就是纯粹的娱乐时间。
智能机的普及就像一场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我开始用我爸换下来的手机,从金立到三星再到海信,这些手机都很便宜,比较适合学生。小灵通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但仔细想想却也不过是几年前。
我只知道随着自己一点点长大,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初中三年好像就没怎么看书,一直到了高二分文科以后,才会有比较完整的时间看书。
为了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老师让我们带一些书到班里放在后边的书柜上。我恰好就坐在书柜前面,所以一些课上就在读课外书。
高中三年读余华,太宰治,芥川龙之介,改了名的庆山等等,还有文科生要考的四大名著。我不太喜欢读欧美的文学,因为欧美文化底蕴不深所以不太感兴趣,反倒比较喜欢琢磨人性的日本文学。
芥川龙之介
如果你现在问我我最喜欢哪本书,我会说《红楼梦》;无论你什么时候问我,我都会回答《红楼梦》。
因为高考要考,所以《红楼梦》翻了很多遍,连带着看了87版电视剧。但是因为它太厚了,所以给别人推荐书的时候,我都不会推荐它,怪别扭的。
到现在还会偶尔听听陈力的《葬花吟》;到现在还记得黛玉那一句“宝玉,你……”;到现在还记得高三整天不是看“红楼”就是看“三国”的时光。
理想型哈哈哈哈哈
我家里有典藏版的四大名著,里面的插图都非常精美,包括完整的大观园地图。后来搬家的时候嫌重,都扔了。
3
现在上大学了,我找不到一丁点时间读书。但真的找不到吗?其实我自己也知道不是。很多时间都可以拿来读书,但感觉自己内心浮躁,已经很难再主动地投入阅读。
每次有空闲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要不要看书。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很抗拒进入那个安定的精神状态,反倒是刷抖音刷知乎让我觉得有些意思。
这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它意味着我对信息质量的期望值非常低,因此更愿意“在垃圾堆里找到一些不那么垃圾的东西”。对于类似抖音这样的碎片化信息流的相关问题,我已经在以前的内容里讲过,这些应用自己也删掉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番:思维 | 你为什么连玩都不会玩?
前段日子,我还买了一本《中国国家地理》的月刊来看,薄薄一本月刊我拖了两个星期才看完。
但是我看的时候,鼻子却酸酸的。
我忽然觉得看书的感觉真的好舒服,好像你分散了好多好多年的注意力头一次集中在某一个内容上。没有电子设备,没有声音,没有碎片的快速的信息流。有的只是一段又一段精练的有趣的文字,你可以完全掌握自己阅读的速度。
仿佛只有在读书的时候,大脑才是活着的。
在这种缺失已久的满足感背后,我觉得自己好可悲。过去了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完整地专心地看完一本纸质书,我的时间被献祭给了永远停不下来的时代,打开一本书之前,我丝毫无法察觉自己的灵魂和求知欲已经饥肠辘辘。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想出版纸质书而不愿在网络连载的原因,它俩就是有质的区别。
至于为什么现在纸质书还没有被完全替代,我觉得纸质书或许就是为了能让我们暂时逃离这个电子时代,让我们暂时拥有自己的思考,让我们暂时得到身心眼的休憩。
纸质书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但对我来说真的很简单:
哪怕我看书的时候压根什么也没看进去,哪怕我看着看着就开始发呆,我也觉得很快乐。
无比快乐。
就好像回到了那个童年。
4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在论及读些什么书的时候,我是很讨厌一些人主张的功利主义的。他们会推荐许多心理学甚至“成功学”的书,有的还反过来踩一脚“没什么意义”的经典文学著作。
我始终觉得,这些经典的文学著作才确实地给人带来了提升。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嚼碎了喂给你,而是让你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你要问我读《红楼梦》到底有什么意义,我还真的很难回答你。不过至少我觉得,如果你没有读过它,多少是有遗憾的。
说到最后,为什么读书是刷微博刷抖音无法望其项背的活动呢?
我想就是因为:读书,是一件温柔的事情。
读一本书,本就是拥有另一次人生。这是对生命的超越,也是对思想的扩充。放到现在,它更是一处绝对安稳的避难所。
过一阵子,我会在公众号里更新一波书单。如果你有自己超爱的书,也可以在评论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