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苦难中奋斗向上的精神力量

最近,一篇沉寂4年之久的博士论文蹿红了网络,许多人为之感动流泪,为之点赞留言,为之感慨万千。这就是2017年中科院的一篇博士论文《致谢》部分,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概要介绍了自己22年来的艰辛求学之路。通篇虽未出现致谢一词,但字里行间却充溢着一种感谢与感恩,充满着一种砥砺奋斗的向上精神,这是《致谢》极其触动人心的原因所在。

致谢:生活中的苦难磨砺!黄国平出生于一个极其贫寒的偏远山区家庭,母亲12岁时离家,父亲17岁时车祸去世,相依为命的婆婆同年病故。为了凑学费,他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即便生重病,小小的他也是一个人去面对。雨天湿漉着上课、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面对家徒四壁,面对亲人一个又一个的离开,面对学费的压力和生活的重压,他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一个执着的信念,“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正是这种不屈服于生活压力的精神,正是这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致谢:生活中的温暖帮助!在黄国平22年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吃尽了各种酸甜苦辣,尝尽了人生百味。贫困的折磨、生活的艰辛与精神上的刺激,一如漫漫长夜,令他身心疲惫,让他感到茫然无助。但社会关爱和好心人的帮助给了他生活的一丝亮色。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他的全部学杂费,有好心人资助了他的生活费,有对他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与照顾有加的师母,还有中科院的帮助与支持,“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因为钱的原因读不起书。”珍爱生命的每一分钟,珍爱生活中的这些帮助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阳光。

致谢:伟大的奋斗精神!“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苦难并未压垮黄国平,而是给予了他奋斗向上的力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黄国平来自于自古以来就具有奋斗精神的四川,从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到伟大的抗震救灾,在蜀中大地上始终生长着一种川人的乐观、坚韧与进取精神,在黄国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赓续奋斗的伟大精神之光。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伟大的时代,才能成就更辉煌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