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代海南最著名的将领,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授封一品建威将军
清代海南第一将军,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授封正一品"建威将军"
道郡村,地处海口市灵山镇大林乡,东北毗邻琼州海峡,西南依着南渡江,今为海口江东新区核心地区,背靠江海之势,古时村民自有一身水上捕捞作业的生活本领。
村中有一小伙子凭着过人的本事,投入水师,征战海域,保家卫国,后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授封一品"建威将军"。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海南清代名将吴元猷将军。
《海口市志》记,吴元猷字敬圃,年幼时失双亲,同村地主收养当童工,放牛、砍柴、烧火成了他人生磨砺的开始。稍有不慎,便会换来打骂等虐待。
十岁出头,身体壮实,处事成熟,离开了地主家处处打零活养活自己,十五六岁能自立农活,体硕力壮,为人厚道,后娶邻村一女成家,同耕农事,和睦相随。
吴元猷好习武,养家之时不忘练习武功,村中推其为首自成立武馆,并请武师教艺,保卫家园。吴元猷天性好学,几年功夫,练就一身武艺。
地处南渡江边,吴元猷天生好水性,时常下水捕捞鱼虾到岸对面的海口集市去兜卖,并因此结识了在海口开饭店的女老板洪氏,并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往后吴元猷在朝廷有建树之后,纳娶了洪氏为妾,也为两个人的有缘认识画上了圆满姻缘。
洪氏有主见,见吴元猷有此身段与武功,建议其到清廷在海口设置的水师营去投军,为国效劳才有出人头地;并花钱找关系让吴元猷成了水师营中的一员。
吴元猷在水师认真学习水上训战技术,加上他自身功底厚,接受快,能干有见识,一年间升为伍长。后在围剿海盗的几次战役中,作战勇猛,大获全胜,被提为龙门千总、崖州副将。
横行海面的恶霸张十五,危害一方,并时常骚扰海口湾上的船只,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吴元猷会同参军黄开广于外沙痛击匪军,惧于吴元猷的威力,后张十五被其招抚。因此,为纪念这一胜战,把外沙改名为得胜沙。
咸丰元年(1851),儋州海盗刘文楷纠集几千人,独霸北部湾, 为非作歹,百姓痛恨,雷琼道派兵围剿而失败。吴元猷率兵会同海口水师,直捣刘文楷匪窝,擒获匪首,当众斩首示众。百姓为此欢呼鹊起,朝廷为其功劳,授任琼州镇总兵,后封为广东水师提督,镇守广州、虎门要塞。
同治十年(1871年)病逝,朝廷追赠建威将军(正一品)。
虎父无犬子,吴元猷儿子吴世恩跟随父亲在水师营中成长,迎风击浪,骁勇善战,官至琼州总兵,朝廷封武显将军(正二品)。
父子同朝任职清廷水师,彰显了“水师世家,提督军门”的称号。
道郡村沃野千里,行走其中,便可看到吴元猷故居立于青苗翠绿的田野边。这就是著名的提督军门府第,也就是吴元猷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后亲自督建。
《琼山县志》记,吴元猷故居,始建于清代,位于灵山镇道郡村,其中心点向东42.5米,向南42米,向西92.5米,向北42米,总面积15.6亩内为重点保护范围。
占地15多亩的府第是如何布局的呢?
前有池塘与田野,村居树木葱茏,前低后高,形成了前水后坡的气势,整个府第呈“丁”字型布局。
府第前头有平坦的村道通过,南北设有侧门,门前各有一口古井。
丁字府院,中间的一纵三进的房屋保留较为完好,一进为军门第,二进为建威堂,第三进为馀庆堂,也就是祖屋,院中配有楼房、厢房、帐房、书房、伙房等,庭院宽阔布局严谨。
庭院之中挂有一对楹联:
“虎骁勇,豺武略,屡征战,丰功勋,先将军建威,一员大员,赤胆肝”;
“故居第显赫,丁字大院,红墙户,龙檐梁,麟照壁,群门神,精雕塑”。
前联映照了吴元猷英勇骁战的人生;后联描绘了提督军门府第的华丽宏伟。
令人感叹的是,庭院中部分建筑也毁塌,杂草丛生,一片败象。
南部一间宽阔的房屋也处于废弃破败的迹象。
高山威严的山墙,精巧细致的木梁构架依然能看到当时的辉煌显赫地位。
道郡村另一与吴元猷有关的古老建筑是吴氏宗祠。
宗祠位于故居的东北面,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五年(1879年)为表彰吴元猷所立的战功,慈禧太后命朝廷拨款重建了吴氏宗祠。
原为三进带厢房的庭院式布局,现存坍塌败落的两进房屋,原有的清代风格的雕刻图案也成了最后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