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怀念吴小楼老师(文/张垣)
【郁氏文化】怀念吴小楼老师
作者||张垣
作为越迷,我收藏了不少越剧资料,林林总总,可开一个小小越剧博物馆。近日整理这些资料,发现了越剧著名老生吴小楼老师寄我资料的包裹单,上是她的亲笔:江苏省海门市天补中学,张垣同志启,上海华山路八二三号7室吴小楼寄。睹物思人,往事历历在目。
吴小楼,赫赫有名的越剧十姐妹中的小妹妹,10岁进双凤舞台学唱越剧,工老生。13岁随兰英剧团闯荡上海滩,1945年进越剧改革家袁雪芬担纲的雪声剧团,积极参与越剧改革。所创的越剧老生唱腔吐字清晰,气息充足,激昂舒展,韵味浓郁,驰名越苑。
我是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补天戏曲社创始人。针对社内越迷较多的情况,常常组织大家欣赏著名演员的名戏名曲,不仅欣赏花旦小生的,而且欣赏老生的唱腔。对于吴小楼在越剧艺术片《情探》中塑造的张行简形象,我在银幕上欣赏过。而吴老师在现代戏《争儿记》中反串深明大义的李奶奶的核心唱段《怎能忘了苦根本》,犹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痛说家史一样动人,我欲想在开展戏曲活动时让学生欣赏,但苦于当时音响部门只重小生花旦,忽略了老生老旦行当,无疑是个短板。为此,我在1995年秋冒昧给吴小楼老师写信,求索这段戏的唱词及录音资料。顺便附上由我主编的补天戏曲社油印社刊《补天戏苑》,抛砖引玉请行家指点迷津。
早盼夜望,金秋十月,终于盼到了吴老师寄来的一个大信封,启封一看,可把我乐坏了,不仅有吴老的亲笔信,而且还有她老人家工工整整抄写的其代表作《争儿记》名段《怎能忘了苦根本》唱词,40多句,是一位古稀老人为素不相识的中学生越迷们抄写的呀!更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吴老师还寄来一帧她在《情探》中扮张行简的黑白剧照。信中特別强调,我们为戏补天的行动是创举,是支持梨园界的实际行动,作为演员应该感谢补天人。因此她说等录好了这两出戏重点唱段的磁带就寄赠,作为祝贺补天戏曲社十岁生日的一份礼物。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就在补天戏曲社成立十周年前夕,吴老师用寄包裹的形式,寄来了以她心血凝结的磁带,录有《争儿记 *怎能忘了苦根本》和《情探*状元公不要太书呆》等唱段。就在我们庆祝补天戏曲社十岁生日时,我组织社员们以看词听唱的形式,欣赏了那一古一今,一老生一老旦的金曲神韵,咬字准,出字清,送字远,气托字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使我们在这美妙的旋律中受到“不忘本”的传统教育,吴老师真是我们未谋面的校外辅导员!
不久,从新闻媒体得知吴老师半身不遂了,但她仍热心越剧事业。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吴老师,她坐着轮椅风尘仆仆上场,参加越剧界五代同台庆香港回归的活动。见此激动人心的画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心里默默祈祷祝吴老师早日康复。
岂知才过一年,吴老师在人生舞台上永远谢幕了。但她一生为越剧奉献,一世为越迷奔忙的高大形象,如苍松翠柏一样长青,她支持我为戏曲补天的高风亮节也永驻补天人的心田!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