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816工程遗址
1966年,该工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于1967年开工建设。总投资7.46亿元,至1984年工程停建时,已完成85%建筑工程。
工程长约20公里,主洞室共12层,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
洞内共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
游览该工程无不让游客震撼,据导游介绍,目前开放的仅是一小部分。20公里的洞室,目前只开放了两公里多,我们游览花了一个多小时左右,不难想象这个工程的浩大。更能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工程在当时的条件下 ,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完全靠人工挖掘安装,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而且作为一项庞大的核工程,前后拥有6万多人参与建设,他们从祖国各地,隐姓埋名来到这里,只为了保家卫国,默默的奉献着毕生的精力,献身于国防事业,有的还英勇献身,平均年龄仅在20岁左右。
他们的英勇壮举,打动着我们每位游客,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中国固定核设施基本都是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六十年代是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苏联在中国北方部署了百万机械化部队,并且扬言要毁灭中国可怜的核力量。所以中国为了使有限的核力量发挥出最大的威慑和实战作用才修筑如此隐蔽的固定核设施。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中美关系进入友好期。苏联由于落入美国的军备竞赛圈套,并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实力大减。已经无力对中国构成全面威胁。而且中央在分析了世界形势后认为,在可预测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对中国有较大威胁的军事行动。所以,果断的停止了816工程,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改革开放中。可以说中央的决定是高瞻远瞩的。因为六年以后苏联就解体了,两极格局消失,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威胁消失。
原因之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进入八十年代,人类信息水平飞速发展。以新一代侦察卫星为标志的侦查和情报收集手段越发先进和精确。以固定发射井为依托的路基核武器基本已经失去了作为战略威慑武器的作用。固定核武器在现代化战争面前无异于靶子。所以,果断的停止老式固定核设施的建设是明智的。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公路机动,核潜艇平台,以及初步的远程核力量投送建立,铁路机动核力量在计划中。所以不需要816工程那样的设施了。
原因之三,816工程的一大功能是制造核武器的原料。因为六十年代我国生产力的落后,能够生产核武器的设施很紧缺。所以816工程就很重要了。但是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没有制造这类武器的制约。
(摘抄)
我国与前苏联闹矛盾了所以搞三线建设 本来是建设核燃料处理和再生产的 现在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 我国的核战略也调整了 而且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 我国决定停止816工程的建设 并解密。
(摘抄)
入口处,外观不起眼,山洞里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洞导宽敞,十分气派。
这是原子弹1比1的模型
从上往下看,看不清有多少层楼。
仪表间,数不清有多少仪表。
据介绍,一个仪表,在当时的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的。
部分遗物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