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9-有关,无关?
自我授权,这是在合作过程中,一种建构的视角。自我授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跟你之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跟我有关。 对于那些遭受了损失,却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没有主动权,无力改变的时刻,这种建构特别有帮助。
另外一种刚好相反的建构,是在人际关系中,一切事情都跟我无关。有时候,这种思维也很有用。
理论
我们今天要谈的人际关系的语境,叫做领导力。 这个词我们经常见到,字面意思说的是,我能带领别人去做一件事情,并且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能力。这里面是有很多技巧的。有的人能领导一个大公司,也有的人发现我就带一个小团队,已经有人不服了,这个词大多时候用在职场里。但今天我们要讲的领导力,不只是狭义的领导。平级之间也可以有领导力,家庭中也可以有领导力,这个家里谁可以说了算,大家听谁的?甚至下属对上级的时候,有的下属很有领导力。他的意见老板会听。
有时候,我们也把它叫做说服力,影响力。这些词会让我们更多联想到谈判或者销售的领域。你卖东西,你会想,我怎么才能影响这个客户,让他愿意在我这里买东西。刚刚说的面试,其实也是在卖东西,卖的是什么呢?卖的是自己的一个资源包:我的知识结构、我的经验、我的人脉、我的时间、我的体能、我的个性特点、优势劣势……打包卖给你。我希望能够推动你做出这个购买决策,这就是被面试者的任务。我现在在讲课,平时你们也看我写的文章,我的目标也是产生影响力,希望我讲的东西你们听得进去,而且还能改变你们的生活。 但是,我们经常有一个误区。
我们以为领导力、说服力、影响力,它真的是一个【力】。力是哪里来的呢?力是【我】发出来的。它就被当成【我】的一个属性,一个技能。如果我们想提高这种力,我们就去看自己,【我】在什么地方需要提高?就像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一样,去修炼,因为我的力不够嘛,就得去找几本武林秘籍,练内功。内力不足的时候,你只能影响少数人,内力增强了,你就可以影响100个,1000个人。《史记》里说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你来多少人我都带得了,十万个人,一百万人都没问题,厉害了,这个内力大极了。——真的是这样吗?
稍微用常识思考一下就知道,没有人可以单方面发出这种力。上节课我们讲自我授权,我让你做事情,有的事情你做,有的事情你也不做。这不取决于【我】是不是在发力,而取决于【你】是不是愿意做这件事。所以,你的目标,你的观念,你的方向,才是我能不能跟你合作的决定性因素。领导力,或者说影响力的本质,你要影响别人,不是说你要有什么特别的才华,而是那些你希望影响的人,他们要有自己想实现的东西,依靠你恰好可以实现这些东西。所以,你只是被他们用来实现这个东西的角色而已。我们再把这句话梳理一遍:你想要影响别人,靠的是别人自己有想实现的东西,你只是他们用来实现这个东西的角色而已。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大到带领团队,改变世界,小到面试求职,推销商品。这个基本规律是不变的。
想一想,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你觉得你的领导没什么能力,但是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坐在比你更高的位置上,你必须要听他的话。他的很多见识你觉得一点都不高明,但他说完了以后,你还得说:哇,崇拜,长见识了。你是被他的个人能力折服了吗?完全不是。你只是很清楚,你要实现你的个人目标,不管是为了赚钱还是培养工作经验,你选择呆在这个团队里。而呆在这里的条件就是表现出对领导的服从。不光你是这样,你们这个团队的很多人都这样。 假如这个领导觉得,我好厉害,你看大家都听我的。那是他想多了。有一天这个领导膨胀了,我这么有领导力,我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那我就可以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如果他真的那样,他的领导力分分钟就会消失。一旦触及别人的根本利益,昨天还很服从的人,今天就翻脸。领导的幻想也就破碎了。
就看他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团队的一个角色,大家借他的角色,实现各自想要的东西。 所以,如果非要说领导力、影响力是某个人的能力的话,我觉得只有一种能力,就是同理心,站到别人立场的能力。或者说,跳出自我的能力。
阐释
什么叫跳出自我呢? 我们前面讲过,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分工合作。因为有了分工,每个人就有了不同的角色。有人负责种地,有人负责捕鱼,有人负责织布做衣服。我的角色是什么呢?在这里,我的角色是讲师,我讲这门课。可我讲出来的东西又不能吃,又不能穿,我怎么靠它养活自己呢?只能跟你们交换。
你们认可这门课的内容,这些东西对你们有价值,你们才愿意付一部分的费用,或者说是把你们的劳动果实分一部分给我。所以说,我作为讲师这个角色本身不产生价值,我无法赋予它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于跟你们的交换。你们来定义它的价值。 我们有一个误区,老觉得价值是内在的,自己厉害,才是有价值。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你去看那些明星。很多一线明星,真的是唱歌唱得最好,演戏最精彩的那个人吗?不一定。他的粉丝是因为他有价值才崇拜他吗?也没有。很多粉丝自己也说:「我们家爱豆唱得不好,也不努力,但我就喜欢看着他躺赢的样子。」我把他当儿子养,可不可以?甚至我把他当成我自己,他成功,我就高兴。所以如果你认为明星不会唱歌,不会演戏,他就没有价值,那你看今天的娱乐圈就会被气死。事实上,明星有没有价值,看的是粉丝怎么用他。有人赞,有人转发,有人谈论,有人在他身上投射情感,甚至有人骂,这就是一种价值。 角色的价值,存在于你和别人的交互当中。
而用于跟别人交互的角色,也只是别人心里需要的角色,它只是偶然跟你重合了,不要用它来定义自己。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女孩,把自己的照片放出来,说:我这个人就是运气特别好,而且转了我照片的人,运气都会变得特别好。结果不得了,无数人疯转她的照片,还给她打钱。她收到的打赏可能比我这辈子收到的加一起都多。我估计你们当中,也有一些人当时参与了转发和打赏。但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还记得她叫什么名字吗?长什么样子?她有什么梦想和个性吗?
不记得了,对不对?我给她打钱,但我根本都不在意她是谁。 她好不好看,聪不聪明,认不认真,重要吗?——重要的是,我马上要去面试了,转一个。要跟喜欢的人表白了,转一个。涨工资了,转一个。家里有人生病了,再转一个。别人都转了,不行,我也转一个。就像庙里的许愿池,不需要厉害,甚至都不需要活着,只是一个水坑放在那,大家就想往里扔钱。 如果许愿池觉得自己很厉害,那它也是想多了。
听到这里,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有一点失望。 你希望别人能够全然地把目光放在你身上,抛开他个人的立场,那真的太奢侈。我们说过,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交换,也就是你们相互的使用。你有你的价值,但只有被别人用到的时候,两个人之间才会产生关系。他用你的时候夸你一声:「好棒啊」。那不是在说你棒,用完了你们还停留在各自的世界。你可能会觉得这样有点难以接受:搞什么啊,别人看到的不是真的我。他们喜欢我,不是真的喜欢;讨厌我,也不是真的讨厌。但其实,你就只能得到这么多。 认清真相,跳出自我,才舍得让别人用你。
你才会把自己的价值,放在别人怎么用你这件事情上,而不是你自己有什么上。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明星,是被千万人瞩目的人。你说,如果是普通人呢,会不会好一点?其实是一样的。哪怕只跟一个人互动,你也是那个人眼中的一个角色,只有你才会在意你自己,别人在你身上投射的是对他有用的东西。
我很喜欢的一个美剧《傲骨贤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女主角 Alicia 在律所取得了她梦寐以求的合伙人职位,很开心。但她发现,律所同时给很多人发了这个 offer 。她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认可,但其实,律所只是为了让这些准合伙人认购股份,化解律所面临的经济危机。 你说,这是不是对自己的奇耻大辱? 发现这件事之后, Alicia 愤怒地把自己关起来。这时她的上司,也是律所的冠名合伙人 Diane 进来,给她上了一堂精彩的职场课。 Diane 说了她自己是怎么坐到合伙人位置上的。同样也是奇耻大辱。当时的创始人是一个男性,需要一个女性合伙人,为了帮助自己在性别议题上取得优势。于是就选了Diane。 Diane 会觉得失落吗?也许吧。但她接受了这个机会。 于是她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她是这家律所最大的合伙人,也是这部剧里最骄傲,最独立,也最有力量感的女性,她对 Alicia 说了一句话,她说: 当你一直在敲的那扇门终于打开,不要问为什么。 直接冲进去。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非常喜欢这段对话。我尤其喜欢 Diane 最后的建议:「Take one minute for yourself」,给你自己一分钟的时间。然后呢?然后打起精神,走出门,笑着接受这个机会,谢谢每个人。—— Alicia 后来就成为了律所的新合伙人。
非常有力量的一段,也有点悲伤。 那句For yourself,给你自己,一分钟。我觉得Diane是把这两个东西分开的。一个是自我,我是什么人,我的感受好不好,我的价值在哪里。这是那一分钟你给自己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你留给别人,从自我这个点上跳出去,看看别人从你身上想要到的是什么。那跟你自己看到的自己真的很不一样。
但是我说,你想没想过,人家开放这个岗位,请你去面试,人家要什么? 这就像一个推销员,你要卖一个东西给别人,你想的都是这个东西怎么好,怎么不好。但你从来没想过,别人可以怎么用。那你的思维就会被限制。 所以这方面,不得不说脑白金的广告是非常厉害的。脑白金作为保健品,坦白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营养成分,它是什么东西,它的成本有多高,它有什么技术含量。我就知道一点,它可以用来当礼物送出去,特别送给老年人,大家都觉得这个能送出手。你说它跟许愿池有什么区别?它哪怕是一包维生素,没有别的营养成分,它都可以卖得很好。你说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它的用处不在自己,在别人身上。你想,谁家没有老人,谁过年不用走亲戚?你给这些老人挑礼品,你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那就买脑白金,不会错,反正他自己吃不了,还可以送别人。所以你看,价值就产生了。
我的朋友去面试,他要卖自己,可他从来没这么想过。 他想的全是自己,我有什么,我缺什么,他没想过别人招一个人到底要干什么。 有没有可能,人家刚好就需要一个跨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呢?也许那个公司面临转型,或者,想要拓展新的业务。或者,他们会从你过去的经验里,找到对他们有用的部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你有什么东西是人家用得上的呢? 这样一想,他的思路就被打开了。吃完那顿饭,他想到了几个优势:
第一,他说,我在过去的领域里积累过很多经验,我有我的专业强项,有些东西现在也能用,包括带团队的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专业的部分,比如他是写代码的,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在新的工作岗位也用得上。
第二,他证明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归纳总结,信息检索。让他上手一个新的项目,刚开始没有经验,但他边干边学,他相信自己可以学得很快。
第三,最厉害的一点是,他说,我没有经验。这说明什么?我不会受到一些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你们在业务上需要创新的话,需要一个外来者的视角。那就是我的价值。你们可以用我这部分,做出非常规的,反套路的东西。
你看,他用这种方式推销自己,是不是很有说服力? 连他的无知,都可以变得很有利用价值。他很快就把自己卖出去了。 如果你跟他一样,想要影响别人,又觉得自己「不够好」,建议你尝试一下这种思维方式,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自己身上,去想一想别人要什么。
练习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练习,叫做:跳出自我。 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区分,区分两种句式:一种是「我是谁」,这是从我出发,对自己有一个定义。另外一句话叫做「别人可以怎么用我」,这是跳出自我,从别人的角度出发,看我的角色。同样一件事情,视角不同,就可以看到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比如说,我是一个早起的人,这是「我是谁」。我是一个早起的人。如果想一想,别人可以怎么用我这部分,我就会说「别人可以把我当闹钟」。 我是谁?我是一个懒散的人。 ——别人怎么用我?他们可以用我来感到放松。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 ——别人怎么用我?他们用我的幽默,当他们的开心果。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情的人。 ——别人怎么用我?他们把我当成一个靠山,有事情就来找我帮忙。 我是谁?我是一个冷静的人。 ——别人怎么用我?他们把我当成一部机器,重要的问题交给我来判断。 我是谁?我是一个笨人。 ——别人怎么用我?他们通过帮助我,来显得自己很聪明。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别人怎么用我?他们通过围绕在我身边,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 我是谁?我是一个讨厌的人。 ——别人怎么用我?他们通过diss我,制造他们之间的团结。 这个练习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一面是你,一面是你在别人眼中的角色。
结语
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虽然我说的是,请你跳出自己,去考虑别人怎么用你,但我不是鼓励你去讨好迎合别人。你要去找适合你的方式。 同时,这也不代表你会失去自我。你还是你。 我们经常陷入的一个迷思是,把「自己要对别人有用」这件事看得太重,约等于刚刚练习中的「我是谁」。这一来,就把「有用」看得太复杂,太生死攸关了,就变成总在追求自己对别人有用,而且要时时刻刻都有用。被用的时候感觉良好,派不上用场就一无是处。就难免疑惑:「我这么厉害,为什么他们看不到?」「要怎么向他们证明自己?」或者抱怨:「他们只用了我这么一点点,并不知道我真正的厉害!」 我太在意「自己要对别人有用」,就还不舍得让别人用你,因为,你还在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战。你是谁,其实跟别人无关。别人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拿走什么,是别人的事。 就像你准备了一桌大餐,对面的人只想喝水,那也好。这桌大餐本身没有问题,总会有人想吃的。这个人不吃,下一个人也会吃。或者他不会全都吃掉,他只吃几筷子。这几筷子是对他来说舒服的量,跟你准备了多少没关系。 你的还是你的,不因为谁用谁不用而变。 所以,不需要总是把目光在自己身上,想着【你】要呈现给别人什么。不是的。这个世界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没有人真的在看【你】,他们都在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那么你就顺着来,找到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让他们得到满足。你也就影响了他们。他们喜欢你,讨厌你,都跟你无关,都是你影响他们的方式。你越理解这一点,就越具有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