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博:向警予之子,四岁丧母七岁丧父,留学苏联,后成冶炼工程师

蔡博

1946年的春天,远在莫斯科钢铁学院读书的蔡博等人,收到了一封千里之外祖国亲人的一封信,这封信为毛泽东在1946年的1月8日所写。

信中说道:新中国需要很多的学者及技术人员,你们向这方面努力很适当。

这里,只能简单地写几句话给你们,总之,是希望你们一天一天成长,壮健,愉快,进步;

并望你们团结一切留苏的中国青年朋友,大家努力学习,将来回国服务。

这一年蔡博22岁,作为烈士的子女,他的父母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蔡和森与向警予。

再加上毛泽东与蔡和森两人既是湖南同乡,又都在年轻的时候师从杨昌济,因此收到这样一封热情洋溢的来信,蔡博的内心就更觉非同一般了。

彼时的中国,虽然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将日本人赶走了,而且国共双方,又刚刚在1945年的秋天进行了谈判。

全国人民都还沉浸在抗战胜利后的喜悦,以及对未来新中国的无限憧憬中,但是内战的阴云已经开始弥漫。

蔡博他们远在苏联,学了一身的专业技能,然而国内还完全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建设环境。

他很清楚,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后代,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这份情愫或许遗传自父母,不过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经常见到是自己的奶奶,那时候在湖南双峰老家,他也偶尔能听姑妈讲起父母的光辉事迹。

蔡博父母,尤其母亲向警予,在溆浦县,谁不知道那是一个异常殷实的大家族。

当年她上的小学,就是她的大哥创办的。那时候的清王朝已经苟延残喘,各种新的思潮纷纷涌入,向家是一个开明的家庭,女子照样可以读书识字。

向警予后来到长沙,先后在第一和第三女子师范以及周南女校读书。也就是在这期间,她和毛泽东、蔡和森、蔡畅等人相识了。湘江边,恰同学少年,那真是一个风华正茂的时代。

清王朝虽然已经被推翻,但北洋军阀很快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中国依旧处在战乱和纷争之中。

他们一众年轻的学子,更是在时刻思考着未来的中国该向何处去。

1918年的4月,蔡博的父亲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正式成立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第2年,向警予也加入其中,彼时他们一众人主要的目标,是在积极筹划奔赴法国勤工俭学的事情。

在老师杨昌济以及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等人的帮助下,这些年轻人终于筹措好了资金。

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人一并远赴法国。

在那个遥远的国度,不但是这些年轻人革命梦想开启的地方,更是蔡和森和向警予两个人爱情和婚姻的见证之地。

蔡博在长大后,曾多次听姑妈蔡畅讲述过他们当年在法国留学的情形。虽然勤工俭学的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毕竟,没有什么比心怀理想更能让人坚持初心了。

蔡博父亲蔡和森

1920年的5月份,正值草长莺飞,法国的蒙达尼,蔡和森和向警予,这两个同年出生的年轻人,怀着相同的革命理想,终于走到了一起。

彼时在拍结婚照的时候,两个人还共同手捧一本《资本论》。婚礼虽然简朴,但是没有什么比相同的理想,让两人走到一起更为幸福的事。

他们还将在恋爱期间,互相赠送的诗歌编印成册,赠送给了在法国的同学朋友。而同学们也祝福这对新人是“向蔡同盟”。

同年的7月份,新民学会在法国的会员召开会议,会上蔡和森明确提出,要想改变旧的中国,就应该像俄国那样,马上行动起来。

就这样,一群年轻人找到了救治中国的良方。

一个月后,蔡和森给国内的毛泽东写信,明确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要先组织成立共产党,有了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等才有神经中枢。

蔡博母亲向警予

自那之后,蔡和森和妻子向警予,就开始向在法国的各学生组织写信,阐明了组建共产党的迫切性。

同年的9月份,蔡和森再次向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以及组织架构。

他认为,必须也得赶紧成立中国共产党。

正是蔡和森以及向警予的推动,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向斯诺谈起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时,称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1921年底,蔡和森和向警予启程从法国归来,回到上海后,他们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一年的7月份,他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蔡和森担任了宣传部长,向警予担任妇女部长。

向警予、蔡和森结婚照

那时,他们租住在上海公共租界,蔡和森负责主编中央的机关刊物《向导》。

由于条件艰苦,他们冬天甚至连取暖的设备都没有。不过随着女儿的出生,给两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新的生命预示着新的希望,而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全中国的新希望。

1924年,他们的儿子蔡博出生。彼时的向警予,奔波在上海的各大工厂,组织和发动妇女为自己的权利向资本家做斗争。

那年的夏天,向警予领导上海丝厂1.5万名妇女举行罢工斗争。7月份的时候,她又领导着南洋烟厂7000多工人组织了大罢工。

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对儿子和女儿的照顾,就只能托付给家里人了。

1925年的时候,向警予又远赴重洋,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远离亲人和孩子们,她的内心自然也会时常升腾起无限的愁绪,但为了革命事业,很多时候的个人牺牲又是必要的。

前排左一为蔡博,左二为蔡妮,后排左一为向警予

1927年3月,向警予从莫斯科学习回国,从广州赶赴武汉,途经长沙时看望了蔡家亲人和两个孩子,这也是唯一一张全家合照。

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国内大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随着北伐的开启,革命节节胜利,人们期盼已久的新的中国,似乎就要出现了。

1927年,向警予回到国内,她在汉口市委宣传部门工作。

然而就在人们对革命的胜利在望憧憬之际,国民政府右派背叛了革命,白色恐怖立刻笼罩全国。

党组织多次劝向警予离开武汉,她却要坚持留下来继续战斗。

武汉是我们党的重要据点,很多同志都在这里牺牲了,如果离开了,就等于是在向敌人示弱,所以向警予没有离开武汉。

在坚持战斗的一年多时间里,向警予经常亲自到工人家里组织动员。

1927年底,她们组织发动的暴动失败,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很多同志被捕牺牲,向警予依旧在坚持着。

蔡和森、向警予等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合影

1928年3月,因为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和她的助手陈桓乔一同被捕。那时候,她的女儿6岁,她的儿子才4岁。

不过,向警予已经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都未能让她出卖自己的信仰。

在1928年五一劳动节这天,33岁的向警予英勇就义。

蔡博渐渐长大懂事后,每年的五一劳动节,他的内心既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同样也对母亲有着一股深深的自豪之情。

毕竟,母亲的牺牲,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劳苦大众,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

向警予牺牲的时候,蔡和森正在莫斯科,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悼文《向警予同志传》。

1931年,蔡和森到达广东,彼时广州的局势非常紧张,省委书记邓发被捕,省委只好临时设在香港。

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学院旧址

那年的6月份,香港的海员要举行一次群众集会,省委认为局面很糟糕,蔡和森最好不要参加。

但是蔡和森坚持前去,进入会场后,就被叛徒顾顺章带领的特务抓捕了。

彼时香港是英国的,组织上原本希望出面保释蔡和森,但蔡和森很快就被押回广东。在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命令下,蔡和森英勇就义。

父母的双双去世,让年幼的儿女成为世上的孤儿。但是,为理想而牺牲的这份革命情怀,随着蔡博和姐姐的渐渐长大,也成为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父母先后牺牲,蔡博长时间生活在湖南双峰的老家。虽然失去了父母,但家里还有不少堂兄弟和姐妹们,在亲人们的关怀与呵护中,蔡博渐渐长大了。

上小学的时候,他就是在双峰读书,随后他又考上了湘乡中学。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他当然也明白了父母当年牺牲的缘故。

国际儿童学院的孩子们

而彼时的国家依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蔡博很清楚,只有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他才能继承父母的遗志,将他们未尽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随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蔡博和其他革命者以及烈士的后代,一并去了苏联,就读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学院。

彼时苏联是共产国际的中心,不光有中国共产党的后代们在苏联学习,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子女们也都在苏联学习。

在10年制的国际儿童学院里,蔡博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那时,他还担任着学院里中国儿童委员会的主席。

当时正值二战期间,学院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由于战争的影响,学院所在的伊万诺沃市施行配给制,蔡博他们和其他苏联市民一样,分发到的食物也非常的粗劣。

冬天的时候,他们还要亲自到森林里伐木准备取暖的木材。

当年在儿童学院就读的中国孩子长大后

但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蔡博和其他革命后代的孩子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1943年秋天,蔡博顺利从学院里毕业,顺利考上了莫斯科钢铁学院,他报考的是冶金系炼铁专业。

他知道,祖国解放后,工业一定要从零起步发展,学好钢铁专业就非常关键了。

那一年蔡博19岁,他在学校里是留苏学生同学会的发起人,而且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年年都能拿到奖学金。

在收到国内毛泽东的来信时,蔡博还没有毕业。那封信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更加卖力地学习。

1948年,蔡博顺利从钢铁学院毕业,获得了炼铁冶金工程师学位。但那时候解放战争正处于最紧张的关头,出于安全考虑,组织上决定让他暂时留在苏联。

向警予烈士雕像

新中国成立后,蔡博怀着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回来了。根据他所学的专业,他被分配到了鞍山钢铁厂工作。

父亲和母亲当年畅想的新中国终于变成了现实,对蔡博来说,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能告慰他们的英灵。

那时候,东北是国内的重工业基地,苏联援助的很多重点工程项目也都位于东北。来到鞍山钢铁厂后,蔡博先后担任了副厂长和厂长职务。

他很快在实际岗位上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冶金专家,蔡博根据鞍山钢铁厂的实际情况,成功将苏联的炼钢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了厂子里,不但提高了钢铁的产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管理效率。

蔡和森纪念馆

为了强化企业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产量,随后他又提出并实行了厂长负责制,这种提法在书记负责制的年代相当大胆。

其后,他又进一步建立起了建立厂长、车间主管和工段长的“三级一长”负责制。

这种管理模式使得鞍山钢铁厂很快就成为全国钢铁领域的领头羊。并且相关成熟的管理经验,也通过全国冶金会议推广开来。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蔡博提出来的厂长负责制,其后遭到了批判,他不但遭受了错误的批判,而且还被从领导岗位上撤职了。

但是蔡博没有放弃,没有领导职务了,那就从事钢铁方面的相关科研工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很多钢铁领域的生产难关被一一攻克。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鞍山钢铁厂

特殊时期,蔡博也未能幸免,他被打成了所谓的修正主义分子,而且被管制劳动。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蔡博才得以平反。

此后,他担任钢铁研究总院的技术顾问,还撰写了《钢铁研究院炼铁科研三十年》一书。

1984年,花甲之年的蔡博正式退居二线,他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钢铁工业战略研究。

此后多年,他奔波在父母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研究上。

1991年9月,67岁的蔡博回到湖南双峰,参加姑妈蔡畅逝世一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然而回京不久,就突发心脏病而不幸离世。

1985年,蔡博与夫人宋宝英及女儿留影

蔡博的一生,奋斗在钢铁冶炼领域。如果说父母当年的梦想是创建一个美好的新中国,那么他几十年奋斗在钢铁生产领域,就是在默默建设着新中国。

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后代,父母当年的理想已经实现,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专业技能,将父母和无数革命烈士们当年的梦想,点缀的华光万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