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沈丹甲线(8)火连寨到本溪湖
从大岭隧道到火连寨的路上并无特别之处,直前方到出现一个三岔路口,左侧是通往火连寨的县道本鸡线,右侧是通往本溪彩北地区的旧304国道。三岔路口的正前方是一座庞大半圆形仓库建筑,显得十分突兀,我推测那里应该是个水泥厂。向左拐经过道口再穿过火连寨的镇子上,在南侧一条小路开进去就是火连寨火车站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火连寨拍的照片,远处是巨大的工业建筑没来到火连寨之前我一直在头脑里想象中那里应该整个烟雾缭绕,点点火光的地方。第一次去了之后发觉这里除了那个巨大的水泥厂之外,还有个在镇子外侧的监狱两个比较大的单位,其余的没什么特别的。为此我特意查了一下火连寨地名的来历。
火连寨站外面的碉堡相传二百多年前,这里是个仅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人们叫此村:善地营子。村中的人们多以农耕为活。本溪湖一带盛产煤铁,因为辽东山区是清朝的发祥地,朝廷怕挑了龙脉,破了风水,于是禁止开窑。到雍正十三年,有一个山西太原府的能人杨海春,通过与朝廷的特殊关系获得了“龙章特许’,串连本乡铁匠多人来到本溪湖,开煤窑,并且在蚂蚁村沟炼铁,联合成立了“炉神会”,于是,善地营子开辟成了铁货交易所。这里以生产“湖铧”最为有名,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涌到这里买铁货。随之大车店、商号、炼焦窑相继建立,此地逐渐兴隆起来。村人们盼望买卖兴隆,于是将善地营子改称'兴隆寨”。不料,兴隆寨由于车来人往,烟火管理不善,加上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常常起火。兴隆寨村前有条河,是一条漏河,据说水从地下流到本溪湖里去了,一到冬春季节井就干枯,吃点水得到二里多地远的榆树底,靠人挑驴驮取水。一百多年前,这里起了一场大火。因为没水及时扑救,烧起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接二连三地蔓延开来,眼瞅着烧了半条街。事后,有人戏称: “别叫兴隆寨了,干脆就叫火连寨算了。”人们觉得这个地名挺新鲜,又可以提醒人们记住火灾的教训,一来二去,火连寨就叫开了,一直延用至今。在沈丹甲线还通车的时候,火连寨是沿途中还有些人气的车站,随着甲线客运的停运,以及沈阳和本溪两个城市将周边村镇年轻人都吸引过去,造成火连寨这个车站十分安静冷清,一天能经过的货车都屈指可数,甚至连镇子上的监狱都搬走了,我想还是这里不是那么热闹了有一定关系,不知沈丹电气化改造的时候这里还会不会被再次利用。
我这次去连火车站都没拍,因为真的没什么特别的离开火连寨之后顺着公路向前继续行驶,从几个连续S型和U型下坡弯道下去之后就到了本溪湖地区,当地人口中这里叫“后湖”,由于当时的主要目标是看沈丹甲线的遗迹,对于本溪湖这个景点没去看(不过我前几天去了一次,且听下回分解)。
这段道路比较崎岖
本溪湖地区平地不多,建筑都是在山坡上,久居平原的我感觉很好玩我们考察了本溪湖的两个隧道,分别是一本溪湖隧道和二本溪湖隧道,两座隧道并不是很长,就是一本溪湖隧道内是一个弯道比较黑而已,由于甲线一天也没几个车通过,所以我们还是可以从容地通过的。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想考一本的就从一本西湖隧道过去,想考二本的走二本溪湖隧道过去,这要有人勤快两个隧道全钻了那不成三本了。。。尽管我们都三十多岁了,最后谁都没去钻二本溪湖隧道去看看对面。。。离开隧道之后我们来到本溪湖火车站附近,在本溪湖这段我都看了什么我打算放在下回说。
一本溪湖隧道两端,随到处弯道中,洞口很黑
二本溪湖隧道连着一个铁桥
本溪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