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徐氏祖源:不独声名昭日月 永同地久与天长……

本期内容提要

本期为大家介绍安徽宣城徐氏祖源,尤其对始祖知证公有详细的介绍。
文末为大家提供中华徐氏1——120世世系,以及大量徐氏字辈等,公大家交流!

正 文

不独声名昭日月
永同地久与天长
宣城徐氏始祖知证公简介:
徐知证(905—947),字义明,号东冈。正史记载乃徐温第五子(徐氏家谱记是徐温兄长徐淳之子)。徐知证初任昇州(今南京)刺史,“宽仁爱物,战守有备,抚缉流亡”,又知宁国德胜军并持节宣州诸军事、宣州刺史。天祚三年(937)十月,其义兄徐知诰称帝后,立国号唐(徐知诰后改名李昪,史称南唐烈祖),徐知证被封为江王,昇元三年(939)四月,进封为韩王(后改封魏王),食邑一万户。昇元五年(941),徐知证再加检校太傅,任宁国军节度、宣州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保大元年(943),中宗李璟继位,以叔父礼对待徐知证,举行家宴常行拜跪礼,十分宠信。治理宣城时,徐知证“锄强扶弱,政平讼理,岁荒多方赈济,活数万生灵,厘革弊端,不少假借,吏畏民怀,声闻赫然”“中外颂其生为人瑞,雅称国华,盛选辕门,奠安宗社,朝议以为美谈。”
保大二年(944)与其弟徐知谔(封梁王.食邑一万户)趁闽国(今福建)内乱,率大军平定闽国。
保大五年(947)三月,徐知证薨于宣城任上,享年四十有三。中宗賜谥号“惠”,史称“魏惠王”。四月二十二日,李璟遣屯田员外郎并内臣谕祭,择葬于宣城城西二十里团山乡丁山(现在的新港公园),并在墓左建彰教禅院以奉祀,在驿道上创亭立碑,以显扬徐知证一生功勋,名碑亭冈(碑虽早毁,现地名仍因碑而得名.现宣城西),宣城市开发区内有魏王路,是为纪念徐知证而命名。
徐知证妻许氏,封泾国夫人。有子二:长子思忠(928—975),字纪国,封太宁县公;因父墓在宣,不忍离去,遂定居在麻姑山之南的大徐村。次子思孝(929一?)封安平县公。徐知证被尊为宣城名族徐氏之始祖。
二王挥师入闽国
南唐版图收两州
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闽国王室内讧,权臣朱文进趁机发动叛乱,诛连灭杀王族裔亲几十余人,并自称闽主,王氏遂向南唐求救。因此南唐自中主李璟即位以来第一次对外战争拉开序幕。
徐知证(当时封江王)与其弟徐知谔(封饶王,以下简称“二王或二徐”)奉旨率数万大军挥师南下,由江西入闽,一路攻城拔寨,战无不胜,连取建州(今建瓯)、福州等地,其余叛军闻风而逃。
一日在追剿叛乱残敌时,大军横渡乌龙江,宿营驻扎闽侯县青圃乡境内,当晚众百姓在一位姓胡的老者带头下,在营门前哭诉:串逃的残余叛军与土匪相互勾结,盘踞鳌峰山一带,为非作歹,抢杀百姓,方圆百里是民不聊生。二王听诉后,亲自安抚好百姓后,连夜部署作战计划。第二天根据百姓讲述,找到叛军与土匪据点,经过多日激战,最终全歼匪兵(那次所战死将领,至今仍在福建灵济宫被供奉享受香火。)。
二王大军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体恤黎庶,军队不仅热心为民治病,还向老百姓传授江南农耕技术,百姓甚是感动。平定叛乱后,二王班师回朝(通过这次战争,福建大部分地区被纳入南唐版图),青圃百姓为纪念二徐功德,在龙湫之北建生祠,供图像以奉祀二徐。二徐逝世后,改祠为庙,当地百姓更是顶礼膜拜,人人所许心愿,皆能如愿。香火渐渐旺盛 ,二徐从此列入道教神坛。
据《南唐书注》:“(二徐)尝平闽,闽人慕戴,相率建生祠山北,图像奉入。一日谓众曰:“'不忍汝违,来岁当别。’及期相继化去。未几,神降于人,言并奉上帝列职斗宫,以祐下土。于是闽人立灵济庙祀之。
历代敕賜皇恩重
施法成神教日新
历代封号
建庙初,先尊称为“二徐大王”。
宋代,福州一带建造不少二徐真人庙,私谥为“护境感应王”。1238年(嘉熙二年),朝廷赐庙额曰“灵济”。
元代,敕封徐知证为“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真人”,徐知谔为“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真人”。
明代,因二徐真人显现“灵异”,治愈明成祖的病,所以二徐真人备受推崇,不但先后4次敕封二徐真人,封号从“真人”升为“真君”,并一度被封为“上帝”,而且朝廷拨巨资在京城和福建闽侯建造规模宏伟的灵济宫,民众二徐真人信仰达到鼎盛。
朱棣对二徐推崇备至,不仅加封徽号,还将二徐神像从万里之遥的福州闽县请至京城,并大造宫观,二徐真君成为皇家(官方)所祀神明。
据《帝京景物略》载,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有个叫曾辰孙的道士,善于扶鸾,皇帝朱棣患病,请他扶乩问神,曾辰孙请神下降,书写药方,朱棣用药后不日病愈。皇帝十分感激,在曾辰孙的请求下,乃下令为下降的两位神仙徐知证、徐知谔建宫祭祀,分别封徐知证为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护国庇民洪恩真君、徐知谔为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辅国佑民洪恩真君,赐宫名为“灵济宫”灵济宫参照福建闽侯鳌峰的祖祠,朱棣亲制碑文《御制洪恩灵济宫碑》。
北京灵济宫为皇家敕建,占地很广,规模庞大,名列明代京师九庙之一。每逢初一、十五、立冬、夏至等节令,皇家会派大臣前往灵济宫烧香祈祷,祭祀真人。有时,大臣患病,也设法来此祭祀,以求真人保佑其康复。明朝凡重大朝会,文武百官先来灵济宫聚集,习仪演练。不少明朝文人均留有歌颂灵济宫的诗文。有诗云:“晚来骑马过仙坛,宝笈灵文试一看。月度三花瑶殿静,风吹独鹤玉阶寒。”还有诗云:“地可招松鹤,仙源此处通。
灵济宫的道士经常举行讲学活动,主持讲学者有时为大学士,有时为吏部尚书,有时为兵部侍郎,听讲者一般为皇亲贵胄,与官员及社会名流。每次讲学的参加者达千人,且听过几次讲学之后,多有借机攀附高官者。由于皇家的供奉,灵济宫从而香旺盛。直到清人入关,开始抵制道教,北京灵济宫香火渐淡,后来被清政府撤除(地点现在的北京市灵境胡同)。
金戈烽火传忠孝
祖业照碑壮族光
灵济宫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类,编号828/Ⅳ-18,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福建省闽侯县。灵济宫碑即“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金鳌峰麓灵济宫内。
灵济宫碑是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从南京运来。《 徐仙真录》有相关记载。碑石灰岩质,圆首,两边浮雕双螭,通高6.2米,宽2.1米;龟趺高1.9米,长4米,宽2.6米。篆额阳刻“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碑文系明宰相解缙所书,楷书直下,详细记述了重建灵济宫及敕封二徐真君的缘由。龟首因人为刮挖(刮石粉做药引治病)等侵蚀,风化严重。
御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五年,为十六柱重檐攒尖顶木构方亭。亭高9.8米,基座边长8.89米,覆莲石柱础,梁架间施斗栱,亭顶面铺望板,角脊置吻兽。现存木构架仍为明代原构,其梁架结构的搭建做法、用材规格、建筑造型,虽有一些改进,但总体还是延续保持了唐宋建筑的风格,是古代建筑承上启下的宝贵实物资料。
编辑语:二徐乃历史真实人物,但正史没有记载二徐有征战闽国经历,而安徽宣城与福建闽侯遥距几千里,可一千多年来当地百姓对二徐入闽剿匪的故事一直是津津乐道,闽人一直供奉二徐,且香火旺盛。也许是宋代史官漏记吧!历史有尘封,也会有拂尘的那一天吧!
光大
作者/徐德明
神明奠国基,佑庶护汉仪。
数典知荣耀,承宗造福琪。
编辑:徐敏 校对:徐德明 审核:徐小进 发布:宣城徐氏
2021年4月13日

相关链接

1.热烈祝贺安徽宣城徐氏2021年清明节祭祖大典圆满成功!
2.徐家人在疯传:中华徐氏1——120世世系大全
3.【全国徐氏字辈】1000条
4.安徽徐氏家谱、字辈……
5.安徽池州南源徐氏家族宗祠落成大典
6.浙江龙游纪念圣祖徐偃王大典
7.1000多徐氏族人齐聚浙江龙游徐偃王庙……我姓徐,我骄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