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二十四 最早(现存)传往国外的印本佛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作者:张树栋   李  英  张耀崑

编辑:赵志忠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二十四

最早(现存)传往国外的印本佛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编者按:征得旅居北京的献县淮镇籍老乡张树栋老先生的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起,全文刊发老先生的《中华印刷史典故》(又称《中国印刷之最》)一书。本书荣获五项殊荣:1、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入选项目。2、国家科技部:2015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4、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5、第四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此书是在1992年初出版的《中国印刷之最》和《中华印刷通史》基础上,增补近年印刷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将这些堪称印刷之最的史实与典故,连同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以及当代印刷新出现的典型事例汇集起来,择其要者,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列起源、古代、近代、当代四篇,作简要与通俗地记述。以期扬我中华文化,鼓我民族士气,还一个文明昌盛的中国于世界民族之林,张树栋先生如是说。这本书将故事性与科学普及融为一体,向国外人士宣传中华的印刷文化。这也是诗眼看世界为老先生刊发的第二本书,张老先生少年求学离乡,在中国印刷史学多有建树,著作等身,令人钦佩!作为乡贤,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数次献书于家乡献县。从本期开始,请大家和我一起共同走进淮镇人眼中的中国印刷史史学中,走进淮镇人的印刷世界。同时,也诚邀旅外的、本土的淮镇人及在淮镇工作过、学习过的社会各届人士为构建中国·淮镇贡献一位力量,诗眼看世界,现以种下梧桐树,诚待凤凰来。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李英:研究馆员,中国印刷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中国印刷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作为展览策展人,其策划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足迹已踏至亚、非、欧、美四大洲20个国家。作为科普作家,参与编写《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印刷史词条。其专著《中国彩印二千年》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于201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立项,版权输出,由设计媒体出版(英国)有限公司出版英文版。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二十四 

最早(现存)传往国外的印本佛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1966年10月14日,在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的修复过程中,发现在塔身的第二层有一个长宽各50厘米的舍利洞,洞里放着一个房子形状的金铜质外函,外函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金铜质舍利盒,一卷用绸缎袋套装着的汉文唐印本佛教经卷《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以下简称《无垢经》)就平放在这个金铜舍利盒之上。
这一经卷,长8厘米,直径4厘米,中间木轴两端涂以红漆,发现时虫蛀腐蚀严重。修复后的《无垢经》,全长665厘米,由12张纸粘接而成。经卷版面上下单边,每行7-9字不等,卷尾题名《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此经卷为现存最早传往国外的印本佛经。经专家考证,该经卷汉译及传往朝鲜半岛的经过是:
公元700年,通晓梵、汉文的新罗学问僧明晓,因仰慕中国唐朝的佛教文化而来华求法,下榻于洛阳的天宫寺。为发展新罗密教,他伙同其它僧人固请李元谗共同翻译《不空罗羂陀罗尼经》。后来,因法藏、实叉难陀、寳思维和义净等大法师还要翻译其它密教典籍,便决定推迟归期,与李元谗、慧智等在洛阳天宫寺翻译了《文殊师利一字陀罗尼经》。与此同时,法藏与弥陀山于公元701年译出《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并于702年刻版印刷。
明晓于700-702年在洛阳天宫寺参加中国佛教法师的译经活动之后,随同义净、法藏和寳思维等西进长安,又在长安参与了《金光明最胜王经》的翻译工作,于公元703年取道洛阳返回新罗。回国时,她带走了包括《无垢经》在内的大批密教典籍。明晓是将汉文唐印本《无垢经》带入朝鲜半岛的第一人。在此前后,包括《无垢经》在内的中国佛教经典和其它书籍通过多种渠道,也曾源源不断地传入朝鲜半岛。史载:
唐武周时期,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经常派遣使节来大唐求书,则天武后有求必应。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新罗神文王金政明遣使来唐,“因上表请《唐礼》一部,并杂文章,则天令所司写《吉凶要礼》,并于《文馆词林》采其词涉规诫者,勒成五十卷以赐之。”意思是说,武则天令负责这项工作的人,把《吉凶要礼》写出版样文字,连同《文馆词林》中涉及“规诫”性质的文章,刻印五十卷送给他。这段文字在中国和韩国古文献中都有记载。
韩国出土汉文唐印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韩国史学界对古印刷文物发掘、整理与研究的一大贡献,也是古往今来中朝(指朝鲜半岛)友好文化交流的新见证。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