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诗词选(二)
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诗词选(二)
作者按:以诗词的形式,挖掘和整理淮镇的文化,一千多年的淮镇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可从家谱、史志、民俗、传说入手,在文物、遗址、河渠中寻觅影像和文字资料。此组诗词仍以村名为主,逐步还原淮镇的古今文化。
淮镇怀古(新声韵)
赵刚
过膝荒草葬繁华,一路寒风卷雪花。
古寺皇陵皆瓦砾,连窖宫殿尽烟霞。
九曲河堤排枣树,五街房舍列云纱。
聆听渡口童谣起,桥头石马卧农家。
注: 淮镇最初名槐家镇,建镇时间待考。清代李卫著《畿辅通志卷·四十》记载:淮镇在献县东四十里,《金史·地理志》交河有槐家镇,《方舆纪要》土人呼为淮镇,当东西孔道,旧志,镇为滹沱所经,南属献县,北属交河。明嘉靖三十年筑城,今圮。因槐树众多而取名“槐家镇”,后忌“槐”字不祥,取“淮”字而名,改为“淮家镇”简称“淮镇”。淮(读音 huái),字从水,从隹(zhuī),隹亦声。“隹”本指“鸟儿”,特指“鸟头”,引申为“高、精、尖”。“水”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顶级水”、“水至清”。本义:最清的水。特指:水名。也称淮河。又如:淮洪,中国古老姓氏。滹沱河古又称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东汉称“滹沱河”。《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淮镇古人把滹沱河理解为取“顶级水”,故取“淮”而代“槐”。淮镇另一种说法 淮镇最初是由槐(或是淮姓)姓所立的。现在槐姓(或是淮姓)在淮镇已经不复存在了,此中说法多见于献县人撰写的书籍。李卫为清直隶总督,《畿辅通志》被纪晓岚收入《四库全书》。明清的时候,淮镇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明朝为了防御,在献县设了四镇。即南镇单桥,北镇商家林,西镇大章镇,东镇淮镇。到了清代的时候,也设了四镇,南镇是单桥镇,北镇是商家林,西镇是参军镇,东镇是淮镇。由此可见,淮镇在历史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乃当时河间境内十大镇之一,为屯军之地。
淮镇北街(新声韵)
赵刚
舞狮跳跃沸严冬,把式长枪对战红。
鼓点为旗出帅帐,拳师成阵列军营。
心随庙会寻年少,脚踏乡关觅奋青。
石锁沧桑人渐老,江湖侠士隐农耕。
注:旧与东街共称北排,又称四大队、北头,为淮镇关东拳发源地,后划分行政村时始分,无名拳师多,其舞狮、高跷、把式行盛名一时。北街为镇政府所地,3O7国道、沧石路北沟横穿而过。工厂、榨油、饭店等远近闻名,有三教堂、刘爷庙、唐代水井、李家店古村落、东西疙瘩顶、奶奶庙、土地庙、大寺等古迹遗存。近有淮镇军屯惨案遗址、知青点、马号、大车店、戏台、酒厂等。有淮韩公路、景淮连接线、石马大街。淮镇大集、淮镇农贸市场。早些年榨油业、餐饮业较发达。镇直各单位多坐落于此。
淮镇南街(新声韵)
赵刚
大慈桥畔武林风,古水滹沱绕北行。
来往乡人抒仗义,起伏把式溢豪情。
关东拳派传承地,华夏金牌榜上名。
拭看枪缨飘树下,一竿炫目似长龙。
注:旧称南排、一大队、南头、前庄,位于滹沱河故道南岸,大慈桥位于村北,滹沱河故道上,此桥为明代隆庆五年建。淮镇因此桥而繁华,为明、清北京至山东之捷径。乾隆十五年,景廷模以精湛武功高中武举,书彰其绩之木雕牌匾现仍存于其后世堂中,为淮镇关东拳传承地。
淮镇中街(新声韵)
赵刚
演武关东又六合,风云聚汇古滹沱。
群侠尚义名乡里,把式精忠报祖国。
回汉相融出锦画,典文互证蕴新歌。
一尊石马沧桑史,轶事千年勇士多。
注:旧称中排、二大队、南头,回汉村,大慈桥位于村南,滹沱河故道上,此桥为明代隆庆五年建。淮镇因此桥而繁华,为明、清北京至山东之捷径,淮镇石马位于此桥北。此村是淮镇关东拳和六合拳交汇之所,回汉两族拳师交流之地。滹沱河故道、石黄高速于街南而过,有义学、义仓、碧波亭、清真寺、戏楼、八路军小学等多古迹遗存。淮镇原政府所在地。以牛羊屠宰业、玛钢铸造业而闻名。中街工业区为淮镇三个工业区之一。
淮镇西街(新声韵)
赵刚
淳厚乡风可蕴侠,寻踪回汉有拳家。
镇分南北街为界,村布西东巷罩纱。
夜武灯辉频照汗,晨耕日映奋勤娃。
银须稚子传和演,锦卷铺陈沸酒茶。
注: 旧称西排、三大队,五大队由此分出。为淮镇关东拳流传地,旧时淮镇分南头和北头,西街为分水岭。回汉两族多演习关东拳,有拳师行侠乡里名传沧州,多无名拳师。街西有皇陵,早些年乡人取土时有残砖旧瓦,朝代人物无考。
淮镇东街(新声韵)
赵刚
乡人尚义演关东,觅祖当尊父子邢。
轶事江湖侠佐道,传闻草莽武生风。
拳师授艺村排镇,把式传习日月星。
古渡滹沱东去水,浪涛叠涌浴英雄。
注:旧时与北街共称北排,又称五大队,从三大队分出。献县第三中学座落于此,为淮镇关东拳发源地,东街邢氏为淮镇关东拳第一代传人。淮镇关东拳2015年被沧州市列入非遗名录。沧顺公司、OL集团落户于此。
淮镇东后庄(新声韵)
赵刚
拳脚功夫古有名,坊间轶事武林风。
群童昼夜衫透汗,护院江湖气溢雄。
几许青春留枣畔,任由岁月烙枪中。
乡人劲勇多尚义,豪迈铿锵血沸红。
注:307国道、景淮连接线穿村而过。明永乐二年李、任等姓由山西迁来立村,因在淮镇之北故为淮镇后庄,简称后庄,1981年改为东后庄。为淮镇关东拳中兴之地,多拳师。民国以前此村多镖师护院,有把式行。朱家运粮河源发地。
行香子·淮镇(新声韵)
赵刚
远岸浮青,卧马披红,古今事、烙印童蒙。滹沱水桨,御道灯笼。见十年树,百年寺,万年松。 和谐回汉,魅力商农。抛薄利、义者无名。寻踪旷野,问典幽庭。赏案头史,窗前月,院中风。
注:淮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据历史记载,明万历年间,督察院左都御史陈瓒,字敬夫,号玉泉,为官二十八年,清正廉洁,逝后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简肃”,世称“简肃公”。于献县城内西大街官科道建“内台总宪”牌坊一座,以示后人。清乾隆时,淮镇属河协右营左哨二司,有把总一名,骑兵十一名,步兵四十四名驻守。滹沱河故道上建有木桥名大慈桥,为水路码头、处地繁华,故道桥之两端有楼阁,其中有关帝庙,内有石刻关羽坐骑赤兔马。俗称“石儿马”。淮镇石马,为明代文物,是沧州境内有名的古迹之一,1995年被定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沧州狮子,景州塔-淮镇街上石儿马”的美称,闻名于世。 碧波亭位于滹沱河故道北岸,其遗址原存一高埠,在此建亭,可登高揽滹沱河之水,故曰:“碧波亭”,献县旧日八景之一,明、清《献县志》、《畿辅通志》、《阅微草堂笔记》中多处提及淮镇,等均有记载。淮镇义学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8年)为献县三大义学之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明乡绅商贾建有“义仓”,灾年是救济乡民。此“义仓”献县九大义仓之一。1939年4月贺龙率120师进驻淮镇,建八路军小学。淮镇为回汉聚居地,有明代清真寺、戏楼。抗战时期日寇在此坑杀143人,其中军屯村民128人,史称淮镇军屯惨案。此期间淮镇属于建国县第五区,境内31个行政村分属建国县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后小区和大区,淮镇仍属建国县第五区,于195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在调整行政区域时撤销建国县,将淮镇重新划归献县,属献县第八区,其区驻地为淮镇。1958年建淮镇东风公社,为淮镇东风公社驻地。属河北省天津市沧州专区,其驻地原在中街(二大队)文革期间迁至北街(四大队)辖陈高官、郭庄、淮镇,1961年高官、郭庄出,建淮镇人民公社。1964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先念和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省委副书记王金山视察淮镇孙庄。1984年淮镇公社改称淮镇。淮镇自古武风盛行,境内有关东拳、六合拳流传,淮镇为沧州关东拳发源地,关东拳为北派武林著名拳种之一,2015年1月被沧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沧州市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八、九十年代餐饮业、榨油甚为闻名。河北日新集团落户淮镇,是献县最大的民营企业,被县委、县政府称为“日新速度”。从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纳税全县第一。有高中1所,曾为沧州地区重点高中,后为献县县属第三中学。淮镇现以啤酒瓶、玛钢铸造、汽车配件、建筑仪器为主的支柱产业,建成中街、后厂、安庄工业区。其古迹有:淮镇石马、曹洪墓、清真寺、大慈桥、碧波亭、戏楼、桥阁、关帝庙、火神庙、钟馗庙、土地庙、刘爷庙、奶奶庙、三教堂、皇陵、东西疙瘩、大觉寺、大寺。七十二连窑、北洋村古槐、百兴庄古槐、后厂古槐、唐代水井、义学、义仓、120师八路军小学、双桥蜜井单碑卧龙树、瑞杏轩、淮镇军屯惨案遗址、李家店古村落遗址、李家洼古村落遗址、西南村古村落遗址等。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毕业于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曾进修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北京诗苑》、《诗刊·子曰增刊》、《文化月刊·诗词版》、《诗词世界》、《诗词月刊》、《人生》、《燕赵诗词》、《承德诗词》、《中国诗词》、《新国风》、《柏风》、《香港诗词》、《中国文学》、《华夏翰林·诗词丛刊》、《诗词百家》、《京华诗页》、《天马诗刊》、《九州诗词》、《诗词世界》、《献王诗苑》、《毛公诗苑》、《大柘树》、《长白山诗词》、《沧州诗词》、《沧州人口》、《沧州晚报》、《沧州日报》、《沧州广播电视报》等。曾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学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国诗歌网会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十大新闻奖获得者、金牌作家、中国辞赋网特邀评论员、现代诗歌首版、中华诗词论坛沧海流韵版主、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