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持人采访钟南山嬉皮笑脸,被网友骂惨:共情力很重要,如何培养孩子共情力

近日,BTV某节目主持人雅淇在车内采访钟南山先生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女主持人雅淇也因此被骂惨,引起网友反感不满的是她在采访过程中的行为。她采访钟南山院士时,不仅不戴口罩,还全程嬉皮笑脸,刻意摆造型,没有一点专业性。

GIF

从画面中,我们能看出钟南山院士很是疲惫,而女主持人却活力四射,一直保持迷之微笑。

她在提到前几天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流泪这个细节时,依然笑眯眯的问:你的眼眶湿润了,跟我们讲一讲为什么?这么沉重的话题,她依然保持着迷之微笑。

单看女主持,还以为她做的是娱乐节目,笑的那么开心。她的行为出现在疫情节目中非常不恰当。况且,一个晚辈面对一个长者,还是国之栋梁——钟南山院士,没有丝毫的敬畏和尊重之意。

钟院士为了疫情奔波,一脸疲惫不堪,神情悲痛,她却像采访娱乐明星一样,态度随意,全程没问一句重点,一直在尴聊,耽误钟老休息。

一个小孩子都能从表情或语言中看出他人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能对此做出合适的反应。她一个专业的主持人,却犯这种低级错误,怪不得网友不买账,说到底这位女主持缺乏共情能力。有共情力的人能很好的感知、理解别人的情绪,做出恰当的反应。

共情力是指当人们能够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拥有共情力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感受他人的想法和情感,与他人拥有一样的情绪。

共情力是社交中必备的能力,它不仅重“情”,更重的是“反应”。

02

人际交往中,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做出合理的反应,才能更受人欢迎。 共情能力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关于共情力对人生的影响,美国的学者们曾做过一个长期的社会实验。

美国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花了20年的时间,跟踪、记录了超过750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发现那些在幼儿园时期曾经善于分享、帮助他人的孩子,很多都从好学校毕业,并获得了不错的工作。

不仅如此,他们还资助那些自己不认识的贫困孩子。而那些不具备“共情”能力的孩子很多中途辍学,没有正式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援助才能生活。

这项研究发现,共情力在人生的诸多关键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工作中的销售和管理,到谈情说爱、养儿育女,再到社会关系的建立。

心理学家认为,共情力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道德感的源头,调节人际关系、协同合作都少不了它。共情力强的孩子拥有感受爱、付出爱、接受爱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更能够理解别人,信任别人,亲近别人,更富有同情心。孩子在未来的婚恋、工作等人际关系中将会获得更多的友谊和信任,拥有更多的快乐。

因此,做家长的要从小鼓励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为孩子人生的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03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1、教孩子明白情绪,表达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绘本,教会孩子对人的情绪进行认知和分辨,如最基本的喜、怒、哀、乐、惧都是怎样的状态。一个人流泪代表什么,微笑往往意味着什么,也要让孩子自己学会表达情绪,并理解各种不同情绪下的状态。

在感知并理解的情况下,再教会孩子用尽量精准的语言来描述,来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别人的情绪,以及应该怎样进行回应。在家也可以与宝宝玩相关的游戏,你做各种表情或身体姿势,比如开心、惊奇、生气、沮丧、疲惫的样子,让孩子猜,然后再让孩子做表情,家长来猜。

通过这些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理解别人情绪,时间长了,他的共情力将得到提升,未来将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他人。

2、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

当孩子遇到事情委屈哭泣时候,家长不要上来就对孩子吼,“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内心情绪与感受,轻轻抱住他说“妈妈知道你可能很难过,心爱的玩具坏了肯定很伤心,妈妈也有这样的经历,不过,咱们是不是可以动手修理一下,如果修不好也可以求助爸爸。”

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两个常见的问题:第一,不要去推测孩子的动机,比如说,“你以为你哭我就能答应你?”而是真正理解孩子情绪的表达,会说:“因为我不给你想要的东西,所以你伤心。”

第二,当孩子表达想法或者感受时,我们不要总是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对于几岁的小孩子来说,他的感受只是感受,只是情绪的正常反应,未必能答上来为什么。家长所问的为什么,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这个时候肢体语言是最好的共情,当孩子遇到了十分难过的事情不想说话时,父母可以不要急着询问,不如拥抱孩子,用肢体语言和孩子共情,一定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3、家长做好榜样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产生着深远影响,也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父母乐于助人,孩子也会潜移默化乐于帮助他人;父母事事漠不关心,孩子也会逐渐冷漠。在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一书中,作者指出:共情能力高并愿意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儿童,通常他们的父母总是鼓励着他们,并以身作则。

模仿是孩子学习情感反应模式的重要途径。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应该积极敏感地回应孩子,鼓励孩子体验他人的情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孩子有善意的行为。

因此,身为家长,你自己要有共情力。你跟孩子相处的时候,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说,孩子想吃糖,你不肯给,孩子哭闹。不要跟孩子说:“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一颗糖吗?你哭也没用,别以为你哭我就能答应你。”

应该跟孩子说:“你现在很伤心,因为你想吃糖果,我不给你,对吗?我现在不给你吃糖,是因为你今天已经吃过两颗了。你可以明天再吃糖果。现在,先吃一个苹果怎么样?”后一种方式,孩子更能接受一些,因为你理解他的感受,而且提供了替代方案。

你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能模仿你的表情,你说的话,你的动作,你的情绪,以及你对情绪的反应,这些都是共情力的基础。

4、教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共情力差的人难以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看待事物,通常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因此,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是培养共情力的重要一步。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怎么做呢?比如,弟弟来告状,说姐姐不和他玩,还让他离远一点。这时候其实是一个培养孩子共情力的好机会,你首先表现出你注意到了弟弟的感受,先和弟弟建立联结,再引导弟弟关注到姐姐的感受,比如问弟弟“你觉得姐姐为什么不想和你玩?”让弟弟明白为什么姐姐会做出这样的反应,这样就能够促进孩子共情心理的培养。

总之,培养一个“暖心宝宝”,需要家长的用心教育,共情力是孩子重要的情绪能力,它是孩子好性格,甚至孩子将来人生幸福的重要推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