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印刷趣谈之二:文房四宝 相伴印刷难分难解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古今印刷趣谈之二

文房四宝  相伴印刷难分难解

笔墨纸砚  造笔工艺成于蒙恬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文房四宝,相伴印刷难分难解

2008年4月,西安未来出版社出版了笔者与尹铁虎先生合编的《文房四宝与印刷朮》。读者从这本书的书名会联想到,本书除介绍文房四宝与印刷朮之外,还要讲述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编辑与笔者共同策划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我们说,“文房四宝  相伴印刷难分难解”,原因有三:

其一,文字和图画是印刷的对象,而写字和绘画,没有笔墨纸砚是不行的;

其二,我国发明的印刷朮,第一道工序是手书字样或图样,之后才能刻版印刷,这手书字样和图样自然也离不开笔墨纸砚;

其三,印刷朮的发明,需要长时期的物质技术准备,文房四宝既在物质准备之列,又对印刷朮的核心技术——手工雕刻与转印复制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见,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之精髓的文房四宝,它不仅在规范汉字和发展书画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印刷朮的起源、发明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文房四宝这个词组,大家都很熟悉。它由“文房”与“四寳”这两个词组成。自古以来,文化人的居室一般都有一个“书房”,文房四宝中的“文房”指得就是这个书房。书房是读书人读书、写字、吟诗、绘画的地方,要写字、绘画,笔、墨、纸、砚是缺一不可的。这笔、墨、纸、砚,便是这文房中的“四寳”。

文房四宝中的四寳,以笔、墨、砚出现最早,而纸却迟到了将近三千年。下面就以我们所习称的笔、墨、纸、砚为序,对文房四宝的起源与发明情况作简要介绍。

我们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出于传递信息和思想交流的需要,逐渐创用了图画和文字。文字要写,图画要画。写和画使用的工具就是“笔”。笔随着绘画和文字的出现也就自然而又必然地诞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类似于“笔始于仓颉”、“蒙恬造笔”之类的传说便在民间广泛地流传下来。其中,“笔始于仓颉”乃情理中事,用不着多作解释。原因是字是笔写出来的,有字必有笔。而“蒙恬造笔”的传说倒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