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剖析】安卓阵营缘何难产,Face ID 前路何方?

  全面屏时代,生物识别传感器重新成为终端ID设计的重点。电容式指纹识别基本已完全失去高端市场,仅剩后置coating方案支撑,且模组报价早已跌破$1。前置生物识别设计成为高端机代名词,在iPhone X 发布近10个月后的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安卓阵营Face ID机型的上市,并看到了VIVO 发布了TOF方案。为何安卓结构光如此难产?TOF未来如何?Face ID 最终出货几何?下面我们逐一细说。

苹果独享结构光首波红利,内置算法&宽刘海成为制约安卓阵营最大难点

  安卓阵营目前仅有小米8透明探索者版及OPPO Find X发布,结构光方案之所以难产,主要是因为结构光模组光学结构及算法复杂。结构光可分为编码结构光与散斑结构光。前者使用编码pattern,后者则使用伪随机光斑对空间进行标定。

小米采用编码结构光

苹果&OPPO采用散斑结构光

  两者都使用了部分三角测距原理,因此光源与镜头必须确保足够距离,这段距离被称为baseline。苹果采用的散斑结构光,其baseline长度在25mm左右,因此其Notch部分很宽。小米8采用以色列Mantis方案,为编码结构光,结构简单,但识别距离及精度相同时,则baseline更长。小米8采用相同Notch设计发布后即被苹果威胁提告侵权。OPPO Find X 使用奥比中光散斑结构光方案也无法避开baseline问题,为避开苹果ID设计,其创新性的使用了滑盖式设计,代价是整机厚度高达9.6mm。

  结构光算法复杂,苹果A11仿生芯片可单独为结构光设计计算单元,大大提高了效率与安全性。安卓阵营,则因高通方案不成熟,需增加外置计算IC,降低了运算效率与安全性。目前奥比中光搭配MX系列计算芯片,Mantis算法相对简单,是否需额外增加芯片尚未确定。

  目前小米8透明探索者版本量产困难,OPPO Find X备货量仅100万台左右。

Face ID 机型对比

TOF Sensor VGA 分辨率有待加强,机构设计成为最大优势

  Vivo在6月28日上海MWC期间发布了其TOF 超感技术,并宣称相较于结构光有10倍有效深度信息及3倍工作距离。

Vivo TOF Demo

  但是散斑结构光对于深度的判定并不是一个光斑对应一个距离,而是根据算法标定。iPhone宣称有超过30000个光斑进行深度测量,但实际接收Sensor分辨率为1312*1104.即140W像素左右,具体深度图分辨率并未放出。而奥比中光则宣称深度图分辨率在30fps时可达到1280*1024,因此结构光深度图分辨率基本在百万级。而目前业界最高分辨率TOF Sensor 为SONY IMX456QL 及松下的CCD Sensor(需额外搭配ADI驱动芯片)也仅有VGA 即640*480(30万有效像素)。实际上TOF深度图分辨率仅有结构光的1/3,10倍有效深度信息只是偷换概念。由于TOF 方案使用调制波光飞时间测量深度,技术核心在Sensor的设计及驱动算法,光学上仅要求大光圈(f 1.4及以上),baseline可缩减至5mm以下,因此被认为下一代Face ID方案的最有力竞争者。

松下TOF相机 Demo

SONY TOF Demo 效果图(颜色代表深度)

TOF&结构光对比

搭配AR 应用,Face ID 爆发可期

  无论结构光还是TOF都是3D摄像头的一种,Face ID 只是3D 计算机视觉的一类应用。因此今天我们对Face ID 的市场预测应该放眼3D成像整体市场。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3D图像与检测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7亿美元。

全球3D图像与检测市场容量

Data Source:奥维云网(AVC)显示器件与系统大数据  unit:B $

  手机作为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其巨量的用户数据成为了新兴技术最佳的孵化温床。随着iPhone X 的发布,苹果同时发布了其AR Kite 平台。 Face ID 作为手机3D 视觉第一应用,相信各家终端厂商绝不会错过这个training 产品&算法&供应链的机会。针对后续Face ID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奥维云网(AVC)认为到2020年渗透率会突破20%。

智能手机Face ID 搭载预测

Data Source:奥维云网(AVC)显示器件与系统大数据  unit:M pc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