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大会】奥维云网崔吉龙:OLED显示产业发展现状和机遇
序:奥维云网研究副总监崔吉龙,在“2017中国智能显示创新大会——未来显示专场”发表了主题为《OLED显示产业发展现状和机遇 ---当次世代成为“现在”》的演讲,分享了OLED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为本次演讲的详细介绍:
大家好,我是奥维云网的崔吉龙,今天很高兴能在这个产业盛会上和各位分享我对OLED产业发展现状的一些看法。这篇报告的副标题是“当次世代成为现在”,意思是说之前大家都认为,包括我自己也认为OLED是次时代的显示技术,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OLED已经不是次世代的技术了,它是现在、当下的显示技术。
我的报告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几个维度对OLED已是现在、当下技术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二节是电视和手机这两种主要的OLED技术应用不一样的发展之路。第三部分是两种应用中对手机应用的前景和挑战,第四节是电视面板应用的前景和挑战,第五部分是对产业发展的建议。
OLED已是“现在”技术
第一,我们从显示产业的投资额来看,目前显示产业的投资额聚焦在OLED和超大世代的LCD产线,从两年前的2015年到两年后的2019年,OLED在整个显示产业中的投资份额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从这种投资额稳定的高比例来看,我认为他是OLED已经成为当下技术的一个佐证。
第二是OLED在主要应用里的渗透率,我们看到在去年,OLED在手机和电视这两个主要应用里的渗透率达到了21%并与今年上升到23%,而且这种渗透率的份额增长在加速,到明年超过30%达到34%,到2020年接近一半。这种较高的当下渗透率再加上快速的增长,同样可以是OLED是当下技术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点是OLED在消费者里的高认知度。图中的曲线是中国八亿网民在使用的搜索引擎—百度的搜索指数,可以表明一个事物在社会中的热度。我们看到2011倒2013年,OLED在社会中的声量是明显偏弱的,而到了2015年中期以后,OLED的百度指数全面超过LCD,并且常有超高的搜索峰值。这就代表了一般消费者网民对OLED的了解逐渐加深,我想一个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的事物,很难称他为次世代吧。
第四点是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也就是技术成熟度重要指标之一的良率来看,LCD凭借二十年的工艺积累,近几年良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
OLED中小世代线的良率也经过10年的耕耘,也早已超过80%。不过大尺寸方面积累比较少,从2014年开始奋起提升,迅速拉升在整体的OLED良率。
并在今年基本达到80%以上。OLED的整体良率也在80%以上,与LCD相差无几,已经感受不出次世代的感觉了。
所以从产业投资占比、主要应用的渗透率、百度指数、良率对比等四个角度来看,OLED已经不是次世代而是现在的技术了。那我刚才也说OLED的主要应用在电视和手机,那我们再看一下OLED在不同应用里不同的发展路径。
不一样的应用、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首先,手机OLED面板和电视OLED面板发展历史迥异。手机面板由三星显示推动,2001年就有最初的样品,2007年开始量产。而电视OLED面板2011年年底才有了第一个样品,足足差了10年半,量产时间则在2013年。所以整体发展历史上,电视用OLED面板的发展是远晚于手机的,这是产品特性和技术难度决定的。
第二是技术背景的差异。大尺寸OLED采用的white OLED技术,就是有机发光材料通电发出白光后,经过RGB的三原色彩膜形成画面。
而手机是RGB三元色的有机材料通电后直接发出RGB的混合光形成画面,这也是产品规格的追求和面积大小迥异导致的技术原理差异。
第三点是出货规模的不同。因为手机是人手一部而且更新快,电视是家庭一台而且更新慢,再加上电视在OLED的渗透尚在成长期。
两者整体出货物量规模差257倍,可谓天壤之笔。不过因为电视的单体面积比手机大太多,实际出货面积的差异仅在2.2倍。
第四个是产品特性导致的、产品创新和进化路线的差异。电视最开始是以高色域、高对比度等画质作为突破点和追求。再后来就是3mm一下的超薄、电视单位从一台到一张的超轻薄的进化,未来是可透明可弯曲的不拘一格的形态发展。在手机方面,最开始是弯曲屏手机,再到柔性面板手机、全面屏手机等等,未来是可折叠可卷曲手机。聚焦于便携、高屏占比、低功耗等等的设计。
手机应用的前景和挑战
第二是OLED在主要应用里的渗透率,我们看到在去年,OLED在手机和电视这两个主要应用里的渗透率达到了21%并与今年上升到23%,而且这种渗透率的份额增长在加速,到明年超过30%达到34%,到2020年接近一半。这种较高的当下渗透率再加上快速的增长,同样可以是OLED是当下技术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二是从消费端,现在政府也在讲消费升级,刚好OLED屏的良好规格符合这个政策基调,各个品牌和消费端对OLED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我们看到经过三星这个市场开拓者,再经过OPPO/HUAWEI/VIVO等的加强,最近又有苹果等新品牌导入OLED,也为这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想象力。
第三是政策利好,政府在资金方面有较大力度的投入和扶持,加速更多企业参与到这个产业中。
更过的企业参与的直接结果是加快创新,现在到这些新兴OLED面板厂的展厅去看,柔性、弯曲、折叠等手机面板丝毫不逊色与领先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到机遇我们也要看到挑战。小尺寸OLED市场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它虽然庞大,但是短期内他将处于三星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
我们看今年前三季度的实际出货数据,三星还是占据整个市场96%以上的份额,其他6家瓜分了剩余的4%的份额。
但是更多的产能和新工厂,将在未来的2-3年释放,我们看到目前规划和建设的新工厂就有11条,而且普遍产能比较高。如果这些产能都释放出来,有可能会在供给端形成冲击。
最后一点是新兴产能在产业链上的薄弱,如刚才我们看到,大多数新兴产能基本都聚焦在中国,而中国在上游产业链上的基础比较薄弱,我们可以看到最关键的发光材料,基本都是美国、日本、韩国的厂商在把持。
除了材料,还有关键设备,我们看到OLED最关键的蒸镀设备目前由日本充当领头羊,韩企YAS、sunic system等在后面紧追直赶,而新兴产能的聚集地—中国在这方面还没有领军企业,布局上没有大的进展,这都是新兴产能在上游产业链要么受制于人、要么需要加快自行布局的挑战。
电视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在说两个应用不同发展路径的时候也讲过,OLED电视的第一个样品比手机慢了整整十年。不过近几年通过LGD不遗余力的产能扩张,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也是发展迅速,同比去年增加了78%,未来还将持续保持这种高速。预计到2021年,整体出货达到6M。
第二个是电视OLED的基于来自于工艺成熟,当然工艺成熟的首要指标是生产的良品率。OLED电视面板最初的良率当然是比较低的,15年的还不到一半,不过到今年,良品率经过快速提升达到80%以上。
良率的提高最直接的结果是成本降低,OLED的成本降低使OLED面板的价格也有下降,与LCD面板的价差不断缩小。价差缩小使OLED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从最初的盘踞高端再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还有一个大的机遇是随着新整机品牌的不断加入,新的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包括像LG的壁纸电视、创维 的Wall paper,SONY的银幕声场等,都有效提升了OLED电视的形象和市场地位,加速OLED电视的普及。
所以据奥维的月度推总数据,在55寸一万元以上的高端产品,OLED电视销售额不断攀升,从15年年初不到10%上升到今年10月的43%,三年内涨了几乎五倍。所以产能提高、良率提高、与LCD的价差下降、新的产品创新不断以及零售市场的认可,都是OLED电视面板的机遇。
但是OLED面板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就是供给侧参与者少。目前全球仅有LG显示有大规模的出货,大陆厂商BOE有少量出货。这样OLED面板的供给就成了OLED普及的瓶颈。
此外 ,韩国国家层面的技术封锁也是阻碍OLED扩张的原因之一。想必大家都听说过,LGD原计划在广州建厂,以扩张产能、降低成本。贴近市场,不过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此事现在成为悬而未决的事情,等待政府的决议。所以供给侧参与者少,影响渗透进程,是OLED电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针对各种应用说了很多,下面来总结一下奥维思考的、对产业发展的建议。
对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一是向产业链上游渗透,面板厂作为显示产业中坚,有比较强的技术和资金能力。
这里是几个比较不错的案例,比如三星收购NovaLED,用旗下的SDI提供ETL材料,买断佳能tokki2017年的产能等等。LG显示也通过投资YAS等投资封装、蒸镀设备,用自己的技术经验和sunic system共同开发设备,都是比较好的向上渗透案例。国内的话也有BOE投资OLED印刷设备Katteva,以及和OLED材料厂商UDC签署长期供应协议等等,这都是可参考的案例。
第二个是多方面的技术布局。
目前OLED技术路线主要有蒸镀式和印刷式,这两种技术各有千秋,蒸镀式比较工艺和产业链相对成熟,但是材料使用率较低,大尺寸存在技术瓶颈。印刷式有材料利用率高、更好地适用于大尺寸等优势,但技术工艺尚不成熟,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等等劣势。对两种技术同时布局,可以提高技术转变时的风险抵抗能力,也有利于丰富产品线。
第三是新增产能时进行审慎的市场评估。
据我们统计,今年年底到19年,建设和规划中的6代线达到14条,产能达到接近700K每月。如果这些产能都顺利达产,即使按照80%的良率、90%的利用率来算,整个出货将达到9亿片多,光新增产能以接近整体市场的需求 。所以后续产业要再添加产能时,需要进行审慎的市场评估。
第四个是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我们看到领先者三星的发展路径,实验线到6代线,用了15年,QVGA到WQHD,用了十年;2.4寸到5.8寸,也用了十年,刚性到柔性用了八年。而作为追赶者,大陆需要跳跃很多个发展阶段去弯道超车。其中的产业进步激进的风险,需要和得到的收益共同评估。
第五点估计产业内部的同事都比较了解,就是尽早和客户接触。
因新的产品检讨到量产的过程,因为有漫长的产品信赖性确认的时间,至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所以希望进行市场规划、产品布局是尽早和客户以及市场沟通,进行提前布局。
奥维云网显示器件与系统事业部,致力于家用、商用显示行业及显示行业全产业链研究,从产业链角度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为显示行业上中下游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