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下令一支500人步兵营阻击日军3000人步兵支队,竟大获成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这是《孙子兵法》地形篇中的一段话,意思是:
地形对用兵打仗是极有帮助的,一个高明的将领,必然是能够正确判断敌情,细致考察地形险易,精准计算道路远近的人。懂得这些道理而去指挥作战的,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就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导致失败。
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中,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但是在国民党军总体失败的情况下,却有一支国民党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伏击了一支比自己力量强得多的日军部队,使日军部队损失惨重,而自身却伤亡很小,这支部队就是中国军队陆军第71军523团第1步兵营。
1938年9月,中日两国军队正在进行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国民党军参战的兵力达到100多万人,日军投入的兵力也达到了30万人,日军兵分四路同时向西,以便对武汉形成围攻之势。
其中在长江以南有两路敌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在南岸,向富池口方向攻击前进。在赣北方向,第101、106师团向西南突击,从南面沿着粤汉铁路北上包围武汉。
在长江以北也有两路敌军:第6师团在北岸,沿着广济、田家镇要塞方向攻击前进;同时,日军在长江以北的大别山方向,第10、13和16师团向西突击,目标是占领信阳,然后沿平汉铁路南下,从北面包抄武汉。
日军的计划是非常周密的,进展也非常顺利,但是在一个叫富金山的地方,日本陆军第13师团遇到了中国陆军第71军顽强的阻击。第13师团是日本陆军的甲种师团,而中国陆军第71军是中央军序列中的精锐部队,军长宋希濂。
富金山,位于河南省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属于大别山余脉,主峰海拔325.6米,南北长只有四公里,东西宽两公里,原名“附近山”,后因山上富含铜、磷、水晶石等矿物而得名“富金山”。富金山海拔不算高,但是这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由于日军第13师团遭遇顽强阻击而损失惨重、寸步难行。这令日本陆军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大为恼火,为此他决定派一支部队向南攻击富金山西面的武庙集,以切断富金山中国守军与后方的联系,他决定让濑谷支队完成此项任务。
1938年2月上旬,日军第二军第十师团先后攻占兖州、济宁、邹县之后,积极准备南进作战,首要目标是攻占滕县,为此日军组建了一个约3000人的步兵支队,指挥官是濑谷启,因日军的支队经常以其指挥官的名字命令,因此这个支队被称作濑谷支队。
在台儿庄战役中,濑谷支队曾孤军冒进攻击滕县成功,后来虽然战败,但是不改其冒进的本能。当濑谷支队受领任务后,濑谷启认为这次行动高度机密,而且军情紧急,所以决定抄近道通过坳口塘隘口直达武庙集。
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毕业的71军军长宋希濂,在作战指挥上谨慎周密,他知道日本有飞机侦察,对中国军队的行动比较容易掌握,而国民党空军已损失殆尽,为此他从部队抽调多个搜索部队,在当地民众的配合下,不断对敌军进行侦察。
很快,濑谷支队的行动就被宋希濂派出的侧翼侦察部队第88师523团第1营发现了,第1营立即电告宋希濂,但是宋希濂已经来不及也没有更多部队可以抽调,于是他命令1营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阻止日军前进。
523团1营只有500多人,而日军濑谷支队却有3000多人,装备也优于中国军队。面对这一情况,作为1营营长的梁筠认为如果以自己500人的步兵营去正面阻击日军3000多人的步兵支队,根本阻挡不住,不但完不成任务,而且白白牺牲官兵的性命。
于是他问当地向导:日军如果到武庙集,哪条路线最近?路上哪个地方最险?向导告诉他日军从出发地有一条小路可以直达武庙集,在这条路上有一个叫坳口塘的地方,那里地势险峻,两边全是悬崖峭壁,长满了各种树木和灌木,中间是一条勉强可以通行的小道。深懂兵法的梁筠从各个方面分析日军必走坳口塘,于是决定在坳口塘设伏。
梁筠将1营500余人,分成2组占领坳口塘隘口两侧的高地,并命令等日军进了伏击圈后再打,首先将所有的迫击炮弹打出去,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尽量减少伤亡。中国部队埋伏好后,便等待日军的到来,由于植被茂密,根本看不出这里埋伏了一支中国军队。
无独有偶,濑谷启支队也找了当地的汉奸作向导,并决定从这条小路直插武庙集。濑谷启认为这次行动高度机密,中国军队不可能知道,于是带着部队大摇大摆地从小路直插武庙集。当部队完全进入坳口塘隘口后,迎接他们的是从天而降的迫击炮弹和密集的子弹,结果这一战斗歼灭了500多日军,赖谷启仓皇逃回了固始。而1营仅有数十人伤亡,这一战斗也被称为伏击战的经典战斗,宋希濂闻之大喜,点名表扬。
梁筠运用《孙子兵法》理论,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事后蒋介石下通令表彰,然而大到武汉会战,小至富金山战役都失利了,所以对这一战斗的宣传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