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里老建筑》三泖渔庄,清代学者王昶旧居
清代学者王昶的旧居,位于朱家角镇南雪葭浜旁的“三泖渔庄”,谁会想到,如今这一排看来貌不惊人的老宅里,曾走出过古代赫赫有名的二品官员。
“三泖渔庄”原为粉墙黛瓦三大进深的建筑群体,庄内建有王氏宗祠、经训堂、春融堂、兰泉书屋、履二斋、蒲褐山房等数十间建筑,正厅厢房、天井楼阁一应俱全,庄后有地六亩,竹、池居四,余者杂植桃李杏桔,流水潺潺,杨柳依依,风景十分优美。这是王昶晚年辞官回藉后修建的大型庄院。
在历经百年风雨后,原址现仅存最后一排祠堂平房,虽显老旧,但不失当年风采。文革前,王氏宗祠还保留完好,正中悬挂“春融堂”匾,匾下安置一尺余高的王昶全身小像,完全按照他生前面容,双手过膝,神态端庄,形象逼真,两旁供奉王氏历代祖先神主牌位,王昶使用过的宝剑以及名人手迹石碑等。文革中,宗祠内遗物大多下落不明,碑石曾一度砌入墙中,现大多己保存在县博物馆内。现唯一仅存的是宗祠前那一棵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枣柿树(见图),相传是当年王昶所栽,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年秋季硕果满枝,似枣若柿,甜甜糯糯,略带清香,十分诱人。
王昶,字德甫,号兰泉,本镇雪葭浜人,为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官至江西布政使,清朝刑部右侍郎。他年少时就聪颖异常,博学善文,体貌修伟,年十八,应学考试,以第一入学,清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学识广博,尤嗜金石之学。他生平游数千里,访求碑刻文字,兼收铜器、砖瓦铭文,汇编成《金石萃编》160卷。王昶一生著作甚丰,有《湖海诗传》、《春融堂集》等50余种,藏书5万余卷,金石碑版1000余通,人称“吴中七子”,他还主修了《太仓志》、《青浦县志》等,终年83岁。
相传当时在京城里的王昶,因屡建功勋,而遭朝中奸臣妒忌陷害,被发配充军。临走时,王昶心生一计,恳求皇上:别的地方我都肯去,只是十八里烂路、蛇口野猫洞,这地方千万不要叫我去。结果,昏庸无道的皇上,哪里听得进,你越是不肯去的地方,越是要你去,这下可正中王昶的下怀,原来这地方的名称正是他的家乡所在地——朱家角。那时乡亲们得知王昶告老返乡时,就在市梢“铁锈桥”桥边等候迎接,上岸后一直护送他到“三泖渔庄”,从此,朱家角人就把铁锈桥改称为接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