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峪”里忆乡愁(下)
古有守城戍边的忠勇将士,今有报国杀敌的“人民功臣”,他们的所作所为,凝聚成了一股股传承的力量。
“农妇垦荒”故事中的女主人自立自强,最后感动“地母”施救众生被传为美谈;男主人英雄志短,负气上吊自杀,后人虽评价悲壮,多为之扼腕叹息。
但也夹杂着不屑,毕竟轻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这从后人把男主人殉身之地称作“吊死鬼洼”就能看出端倪。
然而,故事传说如此,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男主人应该叫武王保。据《邢台县地名志》(1983年版)记载:“明朝时期武王保曾在这里居住,以姓氏命村名武家庄。”
武王保是武家庄村“置产立庄”第一人,但是到现在村内没有一户武姓人家,中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武姓是外迁了,还是没有繁衍下来?谁也说不清楚。老辈人留传下来的故事是这样讲的:武王保是在马岭关驻扎守卫的一名军士,后来解甲归田,领着一干人在马岭关不远处安了家,这个地方就是以他姓氏命名的武家庄村。
地处马岭古栈道必经之地,往东4公里就是明清时期赫赫有名的商贸重地“宋家庄堡”。看家护院、押运安保在当时是十分抢手的行当,武王保有一身的好武艺,白天开荒种地,晚上教人习文练武。
这个武王保武艺高强、讲义气,不惧邪恶,好打抱不平。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武家庄村户户习武练拳,蔚成风气,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村”。
长时间活跃在这条古商道上,至今村里还保留着武校的遗迹,还有习武的兵器,最为宝贵的是忠勇尚武的精神代代相传,陈义信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诠释。
陈义信是活捉大军阀孙殿英的战斗英雄、“人民功臣”,邢台县武家庄村人。他1920年出生,26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饭量大、有力气、会拳术,作战勇敢。
1946年随刘邓部队南下,1947年4月初,陈义信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三团七连一排一名战士,在解放河南汤阴县城的战斗中,他所在的七连在汤阴县城外围担任设伏的任务,以堵截、消灭企图逃跑的敌人。
总攻开始了,先头部队炸开城墙,攻破了汤阴城。敌军仓皇逃窜,部队追击到石家庄村时发现村里有个坟墓状的地堡,里边还引出许多电话线,有几个当官模样的人进进出出,连长判断可能是敌人的一个指挥所,决定端了它。
部队隐蔽向地堡靠近,被敌人发现了,排长在火力的掩护下接近了地堡,他奋力向地堡里扔进两颗手榴弹,敌人的火力顿时哑巴了。
排长带着陈义信等6名战士顺势摸进了地堡,敌人还想负隅顽抗,战士们一边还击一边大喊:“放下武器,解放军优待俘虏!”一会儿,几个当官模样的人举着双手走了出来,经过审讯得知,其中一个大个子俘虏就是传闻中大名鼎鼎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毛主席得知活捉了孙殿英,欣慰地说:“这下我该睡着觉了。”后来参与“捉孙”的陈义信等6名战士都被授予了“战斗英雄”、“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同村的南下干部郝聚功还亲眼见到孙殿英被关押在河北武安战俘营里。
据今年78岁高龄的王申贵老人回忆,当时为表扬陈义信的英勇事迹,邢台县委特地在宋家庄区召开了庆功大会,陈义信的父亲还代表儿子披红戴花,骑着大马,敲锣打鼓,巡游宋家庄街一圈。
最后一直欢送到武家庄村,将“人民功臣”的牌匾挂在了门头上。陈义信后来在战斗中负伤,经批准退伍回家休养,后因患病,于1947年10月去世。
“垦荒的农妇、救难的地母、'善肴’红山药、仁义武王保、忠勇陈义信……”
这些乡亲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传说,经过几代人的演绎和传承,定格为鲜明的文化符号,化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说不完道不尽的乡土故事、乡愁记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中,必将释放出建设美丽家乡的强大能量。
最后小编隆重推荐有网购需求的朋友,可以看图扫码下载:
如果喜欢,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