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呢
想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离不开有质量的习惯。那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呢?学是在课堂上,跟着老师模仿。练习是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判断,从而有正确的选择。教学中培养练习能力,练习中体会教学效果。小孩子在启蒙的时候,都是自主安排,家长都要听从孩子的需求。当逐渐开始接触系统学习,就不能随意安排精力和时间了。按照规定的方法,掌握特定的规律,从事社会关系和活动。这个时候,学习是没有方向的。小孩子只要有不对的对方,家长就开始啰嗦了。但是呢,这并没有遗憾。有家长在辅助和帮忙,从坐享其成,到逐渐参与,最后养成自主学习。
幼少儿启蒙阶段,家长应该格外注重,孩子的基础素质,能力培养。学习的基础是什么?并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能在实践环境中,输出表现多少。比如行为和表达能力,在具体事物中进行锻炼。当能力提升了,对事物的理解,也就可以到位了。对物体有了清晰的理解,就懂得怎么做事了。就像吃饭一样,不用一下子吃很多,怕以后吃不着。一口一口,细嚼慢咽,对身体才好。在学习上,不要急着给孩子各种培训,孩子自身的思考空间,实践机会,才是进步的条件。在学习中,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家长可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品味经过学习,找到过程中的乐趣。辅助孩子一起挖掘方法,讲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为事物。急于求成,往往容易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在孩子的学习中,课堂上去努力听课。如果左耳朵进,又耳朵出。如果不及时复习,估计留下印象很浅。仅仅懂得学习,而不知道灵活应用。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还是为孩子担心的。可见,学习和实践生活,并不是两回事。能够举一反三,才会有所思考。不能理解,怎么去巩固和消化呢?理解是什么?就是用理性的思维,通过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不能追溯到实践生活中,也就没办法达到理解的程度。这样下去,孩子只能解决课本上的难题;对于生活中的小事,会期待别人帮自己。课后不及时复习,就容易脱离群体,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容易出丑,也不是家长想看到的。学习失去正确方法,就不能举一反三。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会偷走;顺应孩子的认知习惯,保全孩子的思考精力和空间。
学习了一段之后,要教会孩子总结。比如一篇文章,一段故事,孩子喜欢听,就是对内容感兴趣。教孩子总结,不仅是在理清思路,找准方法,还是在培养表达能力。能够把事情分享出来,思维必然是丰富的;能把故事分享给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必然是有诚心的。在学习上,有这份诚心,还怕不够认真吗?顺着事物的规律,去找到对应的方法,启蒙阶段的孩子,大多都在训练。能够把知识,经过思考,回归到生活中,就不会因记忆零碎,而感到吃力。
学习中的困难,犹如生活中的困难。如果在家庭中,父母不让孩子接受一点困难,又如何去突破学习中的问题呢?很多时候,实践就是思维。能把一件事做好,必然是有经历过的。孩子能够在家庭中,能够正面对待艰难,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在其中学到方法,增进自己的认知,那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有家长说,孩子学习不能积累。昨天学的,今天就忘记了,怎么办呢?知识点的积累,并不是考记忆来的。而是将孩子对待知识点的感觉,连贯起来。一个点,一个感觉;多个点,多个感觉。如此,怎么去面对千变万化的情景呢?沟通就是交换想法,锻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