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那个最伟大的君主,竟然有个变态父亲!

腓特烈大帝是普鲁士最伟大的君主,没有之一,他一直是欧洲的风云人物。

他是最有天赋、最有能力的军人、外交家和行政官,也是霍亨索伦所有统治者中最有权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使自己的王国首都柏林成为堪比巴黎、维也纳和伦敦的政治思想和活动中心。

他在欧洲大陆上的重要性,比肩甚至超越了其他同时代的伟大君主,包括玛丽娅·特蕾莎、约瑟夫二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普鲁士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统治普鲁士长达四十六年, 让这个德意志小王国发展成一个欧洲强国,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了两者的区别。

震撼欧洲的大人物拿破仑、希特勒都是他的迷弟。他曾从奥地利夺走西里西亚,而奥地利后来的开明君主约瑟夫二世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俄罗斯彼得大帝的孙子彼得三世对腓特烈大帝异常崇拜,他因为自己具有德意志血统,在继位前曾向腓特烈的胸像和肖像画毕恭毕敬地下跪;在继位后,立即让俄罗斯军队从七年战争中退出,从而让腓特烈大帝度过人生最大的危机。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声名显赫的君主,却有一位“变态”的父亲,而这位父亲几乎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将其摧毁。

腓特烈大帝的父亲为腓特烈·威廉一世,在普鲁士历史上也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国王,然而他粗鲁、残忍、凶暴,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简直是个恶魔。

腓特烈大帝小时候原本是是一个文艺boy,一个渴望知识、意气风发、敏感的男孩, 天生渴望学习语言、文字和艺术,有着无穷无尽的求知欲。但拥有腓特烈·威廉一世这样一个有着“士兵国王”称号的父亲,小腓特烈注定要遭受心灵和肉体上的各种摧残。

父亲会在餐桌上突然将盘子砸向小腓特烈和他的姐姐,这让他们总是处于恐惧之中。

小腓特烈喜爱的音乐、艺术、文学以及法国文化,正是父亲所痛恨的东西,他“用拳头和棍棒来表达对他(小腓特烈)的喜爱”。儿子对数学和地理这样将来军事有帮助的学科不感冒,父亲便对他进行无尽的痛骂和羞辱。

小腓特烈具有极强的音乐天赋,能够弹奏小提琴和大键琴,最擅长吹长笛,而这常常会招致父亲的奚落。有一次,父亲忽然冲进小腓特烈的房间,把儿子珍爱的书籍和乐器付之一炬。

在父亲的摧残下,幼小的腓特烈根本不知道一个家或者家庭的意义。他在饥饿和虐待下渐渐长大成人,生活中是无休止的鄙视和残酷的对待。他见惯了欺骗, 还被恐惧所支配。

许多年后,当腓特烈成为了普鲁士的主人和世界上的大人物时,还说自己还会梦见父亲虐待他,一切就像回到他十几岁的时候,他醒来时直打冷颤,浑身大汗淋漓。

十八岁的时候,他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父亲,便试图逃跑

但他失败了,他和同伴在逃亡途中被拦下带回。 腓特烈·威廉一世勃然大怒,立即把儿子的同伴处死。他把儿子作为逃兵关进监狱,还让他从牢房的窗户里目睹了伙伴被执行死刑。

有一段时间,腓特烈害怕父亲真的会在盛怒之下将自己处死。由于欧洲其他王室的干预,腓特烈捡回了一条命。然后,父亲找来三个贵族监视他,禁止他们与他讨论或让他提起任何不相干的主题,“只能教他上帝的话语、土地的构成、制造业、警卫、农业、会计、租赁和诉讼这些内容” 。

腓特烈大帝小时候有这样的遭遇, 长大了居然能铸就铁一般的灵魂,确实不是一般人。他所在的宫廷既不文明也不人道,充满着普鲁士军营的氛围,但这个军营居然让他学会了军国主义和不负责任的专制主义。

他的父亲还成功地让他认识到:女人、爱情、忠诚、慷慨、慈善、骑士精神、理想都是上帝用来嘲弄人类的玩具;人类的美德,就像人类的恶习一样,在无情的命运游戏中相伴相生;上帝、自由和永生是牧师们蛊惑市民的迷信,也是令人困惑的谜语……这种转折难道不让人意外吗?

对愚蠢、无知、背叛、残忍、暴政、粗俗的兽性,他知道得太多;对同情,他知道得太少;对幸福,他根本一无所知。腓特烈王子向生命之火伸出热切的双手,却没有找到温暖;他只有透过泪水才能看到一束清晰而强烈的光。

如果换一个父亲和一个更健康的环境, 我们无法想象腓特烈大帝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就算有这样噩梦般的经历,他还能保留自己的精神、自信心、活跃的思维和社交魅力,这充分证明了他强健的精神和身体特质。

虽然腓特烈大帝保留了自己与身俱来的优秀品质,但他的心已经枯萎了。

关于思维的魅力、知识、思想的碰撞、音乐、读书、士兵的义务、行政人员、工程师——这些他都很重视,而且懂得很多,但是慈悲、慷慨、对人类的信仰、能够丰富生活的快乐和悲伤——这些他都觉得很没必要。

不管是男是女,他从来没有结交朋友。友谊作为人类灵魂的纽带是不必要的——只有软弱的人才需要朋友。

他的座右铭是责任,而责任就是努力工作,不掺杂爱或怜悯的感情,这是普遍理性的必然要求,而不是上帝的旨意。

不管是新教还是天主教,宗教信仰都像是宫廷仪式,只会浪费时间,这是牧师的发明,是哄骗女人的手段,也是统治者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随意操纵的工具。

众所周知, 腓特烈大帝对宗教持有宽容的态度——普鲁士王国里的每个人都将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天堂——但这只是一种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背后隐藏着他对宗教的怀疑和蔑视。如果真有天堂, 那就让傻瓜或者游手好闲的家伙顺利找到它吧;对于智者和强者——特别是对于统治者来说, 还有更理性的工作要完成。

腓特烈大帝作为开明专制主义的化身,作为杰出的统帅、国王,他拥有无尽的光环;但作为一个人,他却是失败的。

他没有正常的人类感情,所有的就是机器一样的精确、高效而冷冰冰。他常常面如冰霜,充满不悦之色,傲慢无礼的批评指责让臣民们不寒而栗。他甚少赞许他人,即使有,也极其简短且干瘪贫乏。

他对自己可怜的王后也是一样,严肃正经、沉默寡言、冷冷冰冰,她虽然感到孤独空虚,也只能逆来顺受;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

腓特烈·威廉一世塑造了腓特烈大帝的性格,而腓特烈大帝又极大地影响了普鲁士国家的性格。人们都知道普鲁士是个强大的军国主义国家,也知道那是一个文化的沙漠,德意志帝国统一之前的所有伟大的文化人物中,没有一个来自普鲁士。

这一点,跟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尤其相似。这样一个国家,让它自己去改善自己的性格,改善国家的性格,是不可能的。

它所能有的,就是不断地扩张,直至毁灭。斯巴达已是前车之鉴。普鲁士的崛起,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既是普鲁士的大幸,也是普鲁士的不幸。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