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短视频下半场?“虚拟偶像”是秘密武器

说到虚拟偶像,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初音未来和洛天依。她们拥有自己的形象、声音和性格,并在此基础上留给了用户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在技术宅的精准调教下,这两名虚拟偶像能够唱出人们预先编辑好的歌曲,还能像演员一样表演出不同的剧情。

不过虽然虚拟偶像诞生至今已经有超过了10年的历史,甚至形成了一定规模化的产业,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虚拟偶像在人们的语境当中似乎总是带有“二次元情结”,属于标准的小众文化产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易新闻轻松一刻工作室推出的动作捕捉情感知识增量栏目《曲大师情感课堂》就成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样本:当短视频行业进入下半场,内容创业领域无限过载,为什么虚拟偶像+情感知识增量会成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短视频下半场:创作模式的十字路口

早在2017年初前后,行业就已经开始讨论“短视频下半场”的话题。当时人们观察到,虽然市场体量已经有了非常可观的增长,甚至还有很多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使用总时长超过了视频内容总时长,但随之而来的是产能问题的日益凸显,即行业爆发式增长带来大量入局者时,市场空白也正在被迅速压缩,对创作者质与量的要求都在几何倍提高。

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下,短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开始逐渐分化为两类:

一类以Papi酱为代表,通过表演、文案、剪辑、受众洞察和传播渠道等方面的整体“技术碾压式”升级,与竞品形成质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其称作“集大成式视频”;另一类视频则是以陈翔六点半为代表,通过对经典内容素材的重新演绎,与竞品形成新鲜感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其称作“重播式视频”

作为下半场的求生策略,前者试图扮演着帮助市场完成“消费升级”的角色,匹配审美和内容要求不断提高的一部分用户群;后者则将效果已经得到验证的经典素材搬运到其他地方,跟随短视频平台的拓展来寻找“剩下的新流量”。

总之无论哪种形式,偏向于UGC生产模式的创作者都无法绕过创作难度加大、大众审美变化快、用户新鲜感阈值提高等现实问题,无法实现高质量内容的稳定量产,从而导致短视频平台内开始大量充斥同质化、低质化的内容。

当然人们也并没有就此一头扎进死胡同里。当行业意识到表达终究是一个感性的行为,个人创作模式很难在较长的创造周期内保持内容的稳定,MCN开始越来越多地成为主要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者:

根据易观《2017年中国短视频MCN行业发展白皮书》,2017年中国互联网泛内容MCN机构数量已经达到2300家,预计这个数据在2018年将上涨到4500家,并且将在未来的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更多地主导创意思路、制片筹备、内容制作、传播分发等职能。

这样的趋势一方面让先前行业所呈现出的零散、低效、缺乏规划等小作坊生态得到了一定的规范,IP形式的包装也让优质内容更有生命力,但另一方面机构化的运作似乎又与普通消费者之间有着先天的疏离感,这让工业化对产业产能的提升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虚拟偶像+情感增量:看什么和怎么看

从上面对“短视频下半场”的简单回顾,我们不难发现创作者们最大的焦虑,实际上来自于短视频的本质诉求,即可视化地完成信息表达。

具体来说,“表达”作为一个需要由个体主观意志参与的行为,其最终呈现的效果在可视化的环境里会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视频光线、人物相貌、周围环境、动作或情绪表现力等等。即便此时创作采取了MCN模式,但由于短视频不可避免会有“记录者”或者”表达者”的参与,工业化生产线只能尽可能地降低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这恰恰是虚拟偶像的最大优势。

在一次针对于二次元领域的调查中,日本媒体发现宅男宅女们对虚拟偶像狂热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可爱的外表或者动听的声音,甚至不少虚拟偶像在人设当中还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例如洛天依的“过分贪吃”、初音“世界第一公主殿下”的过分幼稚。

但与真实的明星难以违背性格本能的驱使、容易“崩人设”不同,虚拟偶像不仅能够精准匹配特定的人设,还能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也就是宅男宅女们津津乐道的:“虚拟偶像真的是大家的,它们永远都为了大家的开心而努力”——因此当这样的特点被带入短视频创作当中,创作团队显然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容的优质当中,减少精力的分流。

具体到网易新闻的“曲大师”,其具备高度拟人化的特征,包括年龄,身高,职业,性格,外貌特征,生日,背景故事等,非常适合成为一个支撑起独立IP的内核。而在独立IP的形势下,用户可以快速进入短视频栏目的叙事语境,让内容策划的预期效果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

另一方面,“情感知识”则解决了“短视频用来看什么”的问题。

对于一个内容IP来说,“好的故事内容”是让生产线运作起来的原料,因此《曲大师情感课堂》除了选择“情感”这个广度足够的话题领域外,还希望成为系统化、体系化的“情感知识增量”这样成熟度高的内容产品。比如节目会关注整个异性交往的全流程,包括搭讪、吸引、接触、升级关系和亲密接触。内容成熟度高,故事感强,继而实现多种子IP加入的“家族化”内容和品牌共建目标。

除了短视频节目,曲大师在后续粉丝群扩大基础上也计划开掘多维度的IP延展形式。知识付费型讲座、虚拟偶像专属直播、原创歌曲MV、MMD舞蹈、条漫等都将成为曲大师未来与粉丝沟通对话的方式,粉丝粘性高,商业化的形式也就更加丰富。

总之,在竞争白热化的短视频下半场,网易新闻瞄准时机推出全国首档动作捕捉知识增量栏目《曲大师情感课堂》,也是平台“内容消费升级引领者”这一整体战略下的创新探索。而虚拟偶像IP+情感知识增量的模式,在满足了用户对于差异化高品质内容的需求的同时,也为短视频现有的边界外开拓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营销千货:

《被标签化的创业者们需要甩掉哪些锅?》

《“工具必死”?工具类产品创业还有机会吗》

《“营销”不是你“负面”的挡箭牌》

公关传播:

《新世相卖课:当聪明人开始使坏》

《网易,一个“乐行僧”》

《海底捞公关满分,粉丝负分》

《如何以正确姿势解读44岁的被告罗永浩的庭前自白?》

行业观察:

《人民不需要“让水变油”的抖音》

《“不在一线”:成都脱口秀生存实录》

《风波后的“太古里”:知识付费的地下江湖》

《谁“杀死了”papi酱?》

产业解读:

《你的旧iPhone卖吗?我们来谈一下价值1000亿的大生意》

《为什么中国两大游戏巨头腾讯、网易还不撒币?》

《小米“低烧”,OV“高烧”》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专注于互联网文化、营销、产品。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账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文内所用图片来自相关媒体报道截图,为非商业用途。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