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钛酸铅压电陶瓷首创者——殷之文院士

殷之文(1919年5月30日-2006年7月18日),江苏省吴县人,无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毕生致力于功能陶瓷和功能晶体材料科学研究,是我国无机功能材料学科奠基人之一,在国际功能材料科学界亦享有盛誉。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铁电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铁电学报、铁电快报编委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80余篇,撰写专著、译著7本,先后获国家科技奖6项、省部级奖项9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求学

1919年的5月,殷之文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时称吴县)的一个古镇——直镇。小镇虽然古朴淡雅,但民风却求新求变。1924年-1930年殷之文念小学期间,镇上的居民便已筹资办厂,发电厂、电话局、轮船公司等公益事业也都如火如荼。不少人家的孩子在本镇念完小学就去外地读中学、大学,甚至于出国留学,彼时他便萌发“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想法。

他12岁时便离家去上海读中学,1937年高中毕业时恰逢“七七事变”继而日寇荼毒沪上,他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为避战乱不得不颠沛流离东奔西走,直到1939年抵达抗战后方昆明,借读于云南大学。许是国仇家恨使然,年轻的殷之文选择了采矿冶金系,这段学习经历对他以后50余年的材料科学研究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大学毕业后,殷之文远赴海外求学,在美国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就读冶金系同时获得该校研究生奖学金。在读期间他选听了该校陶瓷系的部分课程,了解到陶瓷与冶金都是材料科学范畴的不同研究对象,自此对陶瓷研究产生了兴趣,1948年他从罗拉转学到伊利诺大学陶瓷工程系攻读研究生,直到1950年回国。

矢志报国

1950年夏天,年轻的殷之文与妻子闵嗣桂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经由云南大学时期的老师和同学介绍,来到唐山铁道部铁道研究所工作。那时的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各方面都缺少积累。当时铁路车辆的弹簧钢在使用过程中时常断裂,刚参加工作的殷之文为了攻克这个课题,从南到北跑了很多铁道部的车辆厂,与厂里的工程师和工人一起深入的研究弹簧钢断裂的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改进它的热处理与加工。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克难,他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1951年,他被调到上海中科院工学实验馆窑业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前身)从事陶瓷研究。彼时的窑业组只有零星十来人,由赖其芳先生兼任组长殷之文担任副组长。“草台班子”初创,殷之文便由此展开他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长期的研究工作。

同年,他请求把当时在开滦煤矿工作的伊利诺大学同学严东生调到上海合作研究,几经波折才在中科院院部的协调下成功。自1955年严东生来沪以后,其学术和领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无机材料科学在我国逐步成长起来,后来原窑业组改制为硅酸盐研究室并于1959年建所。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声誉显著的科研院所。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援建我国,其中一项是新建西安高压电瓷厂,为我国电力建设配套。1954年,苏联专家到冶金陶瓷研究所参观访问,认为硅酸盐研究所有进行高压电瓷研究工作的条件,提出由该所协助西安高压电瓷厂研究解决用本国原料研制生产优质高压电瓷部件的配方、工艺问题。

任务正式下达后,由殷之文牵头组织借南京电瓷厂为工作场地。前后花了约4年时间,先是对我国不同类型的黏土原料、长石、石英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分析和鉴定。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瓷坯、瓷釉配方研究和工艺开发,最后到新建的西安高压电瓷厂进行生产试验,到1958年完成任务,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紧接着为了建设强力电台(国防110任务),1959年院部下达任务,研制大功率速调管组装用大尺寸的高强度、耐热、高频绝缘瓷环及其与金属的真空封接。殷之文负责的一个研究组主要研制瓷环配方和工艺,郭景坤先生负责的研究组负责金属化封接工艺,到1962年完成任务,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所的研究向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和无线电电子学服务的高新材料研发调整,功能陶瓷也从高压电瓷、高频电瓷、电容器瓷等方面走向了探索、研究和开发多功能、多用途的压电陶瓷。当时,国际上刚研制成功的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系列具有比钛酸钡压电陶瓷更为优越的性能,然而,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大尺寸或异形元器件难于制备,因而还未能量产。殷之文等人抓住机遇,采用气流粉碎、等静压成型、致密氧化铝坩埚密闭烧结等新工艺,逐步解决了一系列PZT陶瓷的制造工艺问题。同时针对当时迫切需求的水声声呐应用,与有关单位合作制造了数千件舰用或岸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的不同类型的发射接收压电陶瓷元件,制造出了我国自制的水声声呐系统。

20世纪70年代,除压电陶瓷外,对锆钛酸铅镧(PLZT)透明铁电陶瓷和其他的弛豫型铁电陶瓷材料的研究引起人们注意。殷之文等人开始了PLZT透明铁电陶瓷的研究,对它的相变和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详尽研究,并首先用TEM在PLZT立方相中观察到了纳米尺度的极性微区,既为弛豫型铁电体的微畴—宏畴相变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也为弛豫铁电体扩散相变的微不均理论提供了在空间尺度上为纳米级的证据。同时,他还研究了PLZT陶瓷中的晶界结构、晶界运动和晶界效应,采用TEM技术观察和拍摄了晶界及其附近的晶格像和晶界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运动。在应用方面,他与总参防化兵部合作成功地研制了PLZT透明铁电陶瓷核闪光护目镜并投入使用。

1982年末,中国科学院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批准下达在中国科学院筹建5个中试基地。化学新材料中试基地无机部分就在硅酸盐研究所红星工厂的基础上建设,并于1983年初任命殷之文为基地首任经理。

同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丁肇中教授正为西欧核子中心(CERN)L3组电磁量能器的建设寻找一个研究单位提供他所需求的锗酸铋(BGO)闪烁晶体。他所需要的BGO晶体质量要求高,尺寸大而不规范,数量大(12000支),当时国际上没有一个单位能生产这种规格的晶体。硅酸盐研究所接受了这项工作,殷之文与全所同志共同努力,保质保量超前完成了西欧核子中心所委托的12000支BGO晶体,创汇1200万美元,在国际上获得很高声誉。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9月与严东生院士一起主持在上海举办的“无机闪烁晶体及其应用”国际会议(SCINT97)。2006年7月1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8岁。

履历

  • 1919年,5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古镇——角直镇。

  • 1937年,高中毕业,正逢“七七事变”。

  • 1938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 1939年,借读于云南大学,选择了采矿冶金系。

  • 1942年,毕业后赴四川綦江铁矿工作。不久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

  • 1946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奖学金,赴美留学。

  • 1948年,该年6月获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冶金系硕士。

  • 1948年,该年9月转入伊利诺大学攻读陶瓷工程。

  • 1950年,该年1月获陶瓷工程学硕士。

  • 1950年,与妻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在唐山铁道部铁道研究所工作。

  • 1951年,该年6月调入上海中国科学院,任冶金陶瓷研究所副研究员。 

  • 1954年,为配合西安高压电瓷厂建厂和其他电瓷老厂改进生产,从事高压电瓷研究并取得成功。 

  •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同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 1957年,上海中科院冶金陶瓷所硅酸盐研究室成立,殷之文任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 1959年,硅酸盐研究室从冶金研究所分出成立硅酸盐研究所,殷之文任玻璃和功能陶瓷两个研究室主任。

  • 1960年,研究出广播电台应用的高频绝缘陶瓷,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 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

  • 1978年,该年底任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 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无机材料中试基地经理,从事无机材料特别是晶体 材料(闪烁晶体)的研究开发,重点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合作的锗酸铋(BGO)晶体的开发生产,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西欧核研究中心L3组委托的为制造电磁量能器所需的1.2万只无缺陷、大尺寸BGO晶体,在国际上获得很高声誉。

  • 1986年,被聘为美国宾州大学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硅酸盐学报》等多家学报编委、顾问委员会常任主任、国际 机构代表。

  •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6年7月18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苏州人物志、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相关报道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0)

相关推荐

  • 9.18 数学之王!

    1783年9月18日,莱昂哈德·欧拉逝世 数学史上公认的4名最伟大的数学家分别是: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和高斯.阿基米德有"撬起地球"的豪言壮语,牛顿因为苹果闻名世界,高斯少年时就显 ...

  • 压电陶瓷传感器

    通过控制它的成分和烧结条件等手段,陶瓷的微观结构比较容易调节.微观结构对陶瓷的所有特性都有重大影响,包括它们的电学.磁性.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由于陶瓷材料的耐高温和抗恶劣环境影响能力很强,所以常常将 ...

  • 压电陶瓷领域院士盘点

    李龙土院士 1935年11月20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男,汉族,福建省南安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化工系和材料系任教.曾任新型陶瓷与 ...

  • 郭景坤院士逝世

    本报上海8月23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家与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郭景坤同志,于2021年8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郭景坤,1933年11月4 ...

  • 20191018 20191018_读殷之文院士生平事迹有感

    持久战1000天 第850天 力量练习 第159天 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向思维方式,一种是多维思维方式,大部分人用的是单向思维方式,少部分用的是多维思维方式, 因为单向思维方式是普遍的标配,所 ...

  • 殷煌文:山村劳动【二】

    〓 第 1501 期 〓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一九六一年的冬天,人们的生活比60年好过了些,因为60年中央开了北戴河会议,对大跃进中的不当做法进行纠偏,政策上做了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 ...

  • 殷煌文:求学之经历饥饿【五】

    〓 第 1495 期 〓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一九六零年秋季开学,也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一年,饥荒正向全国人民袭来,家里再没有多余的粮食供我住校读书,只好转回高家地小学,跑校学习完成六 ...

  • 殷煌文:求学之灌黄鼠、洪水中救灾【四】

    〓 第 1491 期  〓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当年五号高小的学习生活条件很艰苦,教室因是夏天雨季盖成的,墙上的泥皮和土坯一直没干到,进入冬季教室里只生了一个火炉,烧的是小丹岱煤矿生产的褐煤, ...

  • 殷煌文:求学之在父亲身边读书、劳动【三】

    〓 第 1490 期 〓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一九五九年春天,四年级下学期,我转学到父亲任教的五号小学,开学的前两天父亲先到学校准备开学,行李让去小丹岱煤矿的拉炭车捎到学校. 两天后一个飘着雪 ...

  • 殷煌文:求学之我的老师、同学、师生自己动手盖教室【一】

    〓 第 1485 期  〓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一九五五年九月,我结束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开始上学了.从一九五三年的秋季,三义村小学就并入高家地中心学校,我们每天跑校到北面三里外的高家 ...

  • 彩铅人像画 | 芭芭拉·帕尔文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画师:郎一村

    彩铅人像画 | 芭芭拉·帕尔文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画师:郎一村

  • 遥远的春天(下)【神州诗词文化传媒40期】陈殷山/文 主播/苏菲航

    遥远的春天(下) 文/陈殷山 主播/苏菲航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每家每户的伙食会到很大的改善,树芒.榆钱儿.苦菜及各种野菜都成了美食,纷纷上了饭桌,特别是槐花盛开的时候,花香四溢,使人垂涎欲滴.     ...

  • 遥远的春天(上)【神州诗词文化传媒40期】 陈殷山/文 主播/一凡

    遥远的春天(上) 陈殷山/文 主播/一凡 在童年记忆中,对于我们家乡洪五的春天印象非常深刻,感觉小时候的春天,阳光是那样的灿烂,天空是那样的蔚蓝,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鲜花是那样的烂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