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师的来信,值得深思

上期链接

陆生作:作文就是要抄,抄着抄着就写好了

陆生作:数学作文——作文就是数学的,怎么用数学思维作文

发文《作文就是要抄,抄着抄着就写好了》之后,我想起一桩旧事:六年前,杭州采荷一小的姚瑾老师给我来信,讲“仿写”是“法宝”。当年我特意写了文章,发在《少年作家》杂志的卷首。

六年过去,习作教学有了很多新的成果。但我作为一个编辑,收到学生的投稿与六年前并无什么差异,当我深入去研究习作教学时,发现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我将姚瑾老师的来信与我的回信及卷首语依次列在下面。本想隐去姚瑾老师的真名,但纠结再三,还是原文原样呈——能让我们看到一线教师的思考、实践、坚守、智慧、情怀,这何其珍贵!谢谢姚瑾老师!

尊敬的编辑:

本人执教小学语文已有二十年,一直信奉“仿写”这帮助孩子成长的“法宝”。实践证明有了“法宝”更多的孩子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尤其是班里暂处落后的孩子因为“仿写”他们不再害怕作文,在练笔的时候不再感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反倒因此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培养了写作的兴趣。但我不是“名师”,所以我的观点得不到认同更不用说推广,甚至我所主张的“仿写”被误读为是让孩子“抄袭”。

现迫切希望借“《少年作家》十月征文小将赛”这一平台能让更多的权威以及正困惑的家长朋友来解剖我的观点与实践。亦希望贵栏目能够成为一线老师交流教学心得碰撞思维的平台,并在此平台上拥有“炉边谈话”般温馨和真诚,释放生命的灿烂!

以下附上我在教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课文后指导学生仿写的以“童年”为主题的习作。

所有文字若有不妥之处请斧正!

此致

敬礼

杭州市采荷一小教育集团 姚瑾

2011年10月24日

附件:

感谢孩子

感谢这些孩子(有的现已是初三的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里与老师、伙伴一起走近林海音的《东阳·童年·骆驼队》、与费奥多罗夫一起经历奇妙的发现、感同身受于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三篇文章均为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以“童年”为主题的课文)的同时,孩子们领略了这些大家的文采,也悟到了他们是如何情动而辞发,游刃于字里行间表情达意,最终用他们的心去写作。

在一篇篇佳作诞生的同时,将老师的阅读、习作教学意图得以最大限度地放大——仔细读读,我们能从这些文章中捕捉到林海音或是费奥多罗夫、萧红的影子。大作家们的文采与表达方式被这些小作者恰到好处地借鉴与模仿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学会了像大作家们一般,试着去体验生活,学着去思考,然后呕心沥血地创作——这是多么让老师自豪与欣喜啊!

真感谢孩子们—— 一篇一篇的佳作是给予老师最弥足珍贵的回馈:多少帮助老师为那些暂处落后他们的伙伴立了标杆,让老师的教与伙伴的学更事半功倍;多少安慰了为考试分数纠结、郁闷的老师,让彷徨在“为什么而教”的老师又一次明白考试不是终点——愿与孩子们一起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

杭州市采荷一小教育集团 姚瑾

因篇幅,此处略学生习作数篇。

尊敬的姚老师:

您好!

您的信件我连着看了七遍,想说点什么,却又一时语塞。在您这位老教师面前,我是后生晚辈,感受您字里行间之情感,心生敬意。我接触过很多教师,像您这样的少矣。我个人觉得仿写与抄袭有异,关键在于“度”“悟”“情”。

仿写不是抄袭,而是拓碑临摹,临摹中去感悟,再表达属于自己的东西。古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抄袭只能在“吟”上,而仿写是可以“作”起来的。

然学生不易辨别仿写与抄袭,门外人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顺势导之,则水到渠成。

谢谢姚老师!有时间可再作交流。祝

教安!

陆生作

2011.11.9

尊敬的陆老师:

您好!

约莫十天前我看到了您的回复(平日除收孩子的优秀作文从不上邮箱),如若说是因为家里事务繁忙、自己身体欠佳才这么迟给您回信觉得都不是理由,所以惭愧至极,望谅为感!感谢您对我的尊重,很真切,但受之有愧——其实我骨子里全是惰性,常有念头却仅限于发牢骚,也不实践。

看了您的信件除却感动还是感动。因为有共振共鸣,尤其是您打的比方道出我心中所念,好一个“拓碑临帖”,太贴切也太形象。的确,很多东西都是习得的,记得杭师老师曾授业:学习书法在拓碑临帖的过程中讲求“临帖”“入帖”“背帖”“出帖”。必经过前三个阶段才能“出帖”——自成一家。孩子习作亦应是如此,必须遵循此规律不断练笔才能厚积薄发,真正驾驭语言文字,才会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语言,才谈得上新课标所倡导的“自由表达”,而最有效的方法即为“仿写”。但事实并非如此,家长们想要立竿见影的功利想法和低段老师们被考试的指挥棒逼得只能“拔苗助长”的做法,让孩子,尤其是那些弱势的孩子无奈、迷惘、甚至痛苦。

我一直以为小学阶段习作教与学理应只是初级阶段。无论哪个年段都应以“夯实基本功”为总目标,无非在小学阶段的不同年段对“基本功”这一概念的界定应该切实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低段的目标就是完整正确地表达,不能因为有孩子能生动地表达就要求其他孩子也要生动地表达;中段要学会围绕主题合理构段,学会详略得当地表达;那么到高段当孩子的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到一定程度后他自然会愿意表达,也就会“自由表达”了。由此,对孩子的“评价”一定不能高标准严要求,要有“下限目标”意识,要始终持“认同与包容”态度——尤其对带那些后30%的孩子(此乃领导、老师和学生及他们的父母心照不宣的刺眼又戳心的称谓),一定要有“三个小板凳”的评价意识,当他达到相应年级段要求的时候就应该给予肯定,唯有这样才能保护老师和孩子的教与学的尊严!

常常事与愿违,我觉得每次接班最痛苦的是都会有一部分孩子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源于这些孩子的基本功(完整、准确地表达)不扎实。作为高段老师能够做到的是帮助他拓宽思路,为他的布局谋篇出谋划策,或者帮助细改润色,但是那些所谓的后30%的孩子的习作低效状况更多地表现在标点乱用、病句连篇、语句不通(全是大白话),由此,年级越高与优生的差距越来越远,越走入“不会写、不愿写、更不会写”的恶性循环之怪圈。教师的教学意图甚至是心血无以体现——与教师个体而言也是极不公平的,困顿、痛苦有时让我和我周围的老师倍觉无望,所以今天能跟您聊一聊,哪怕改变不了什么也让我备觉温暖,再次真诚地感谢陆老师!

有机会再聊。顺祝

冬安!

姚瑾

2011.12.6

是仿写,还是抄袭?

文/陆生作

栏目“征文小奖赛”开设至今不过短短数月,但已收到了大量的学生投稿和不少教师真诚的意见和建议。有位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来信,说:“希望贵栏目能够成为一线教师交流教学心得、碰撞思维的平台,并在此平台上拥有‘炉边谈话’般地温馨和真诚,释放生命的灿烂!”他还希望这一平台能让更多的权威及正在困惑的家长们,来解剖和实践这样一个观点:仿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法宝。

老教师认为:仿写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尤其是在班级里暂处落后的孩子。因为仿写,他们不再害怕作文,在练笔的时候不再感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反倒因此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培养了写作兴趣。

但老教师的观点得不到认同,更不用说推广,甚至他所主张的“仿写”被误读为是让孩子们“抄袭”。

我个人觉得仿写与抄袭有异,关键在于“度”“悟”“情”。

仿写不是抄袭,但仿写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不然量变到质变,自然而然就成了抄袭。仿写就像拓碑临摹一样,需要在临摹中感悟,然后表达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古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抄袭只能在“吟”上,而仿写是可以“作”起来的。只是孩子们不易辨别仿写与抄袭,门外人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顺势导之,由此才能水到渠成。

如老教师所言:仿写让孩子们领略了大家的文采,领悟了大家是如何情动而辞发、如何游刃于字里行间表情达意,最终,促使了孩子们用心去写作。

特以此为卷首语,感谢老教师,也感谢孩子们!愿你们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毕竟考试不是终点。

2011.12.7

此文刊登于《少年作家》杂志2012年1月卷首

本文原创,版权保留,转载须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