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唯一完整的龟形墓志《元显俊墓志》临习和取法均可

`

《元显俊墓志》此志石灰石质,通高35厘米,长75厘米,宽56.5厘米。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样,龟甲中央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八个字。下面镌刻着正书志文,计十九行,行二十一字,共三百五十七字。志盖和志文上下相合,正好为一个生动、完整的石龟,而且龟的首尾、四足毕具。把墓志制成象征长寿的龟形,祈求墓主在九泉之下得其永年。这一形制,在北魏墓志中为仅见,后世也极少出现。

墓志刻于延昌二年(513)二月。民国六年(1917)出土于河南洛阳。出土后不久就由金石学者傅沅叔(即傅增湘)购得。初藏于京师博物馆(前国立北平博物馆),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南迁,元显儁墓志也随着辗转迁徙,最后落脚在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珍藏在南京博物院。该墓志琢刻精致,形制特殊,加之志文辞彩华丽,书法精绝,所以甫一出土,就极受金石学者和书法家们的珍视。吴士鉴的《九钟精舍金石跋尾》和赵万里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均有著录。直到现在,临习和取法此墓志的书家也相当多。

墓主元显儁,河南洛阳人。他是“景穆皇帝之曾孙,镇北将军、冀州刺史、城阳怀王之季子。”以延昌二年正月十四日卒于宣化里第,年仅十五岁。同年二月廿九日窆于瀍涧之滨。志文秉承汉魏南北朝墓志的体例,有序有铭,辞彩华美绮丽,音韵沉郁和谐,“痛春兰之早折,伤琴书之永穸”,寄托了家人对这个早殇的皇族少年无限的哀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当然其中不乏夸饰溢美之辞。不同于他的父叔兄弟,在《魏书》等史传中都有记载。志名题署“处士”,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因袭官爵的年龄,无仕宦事迹,只能姑且以“处士”称之,开创了碑志中这一称谓的先例。《元显儁墓志》的书法是北魏墓志书法中的精品。该志书法用笔中侧锋兼用、方圆皆备、爽洁峻利、秀润严整。结体大体呈左低右高之势,精紧茂密、秀逸多姿,极富韵致。兼有帖学书法的飞动妍丽和碑学的茂密豪宕。在众多的墓志显得丰姿特秀、独具风神。但因用笔结字多以侧媚取势,稍有“左秀右枯”之感。虽不及《崔敬邕墓志》之变化,而整链可喜。【銘文】:維大魏延昌二年歲次癸己二月丙辰朔廿九日甲申故處士元君墓誌銘君諱顯儁,河南洛陽人也。若夫太一玄象之原,雲門靈鳳之美。固以瓊峰萬里,祕(壑)無津,龍樤紫引,綿於竹帛。景穆皇帝之曾孫,鎮北將軍冀州刺史城陽懷王之季子也。君資性夙靈,神儀卓爾,少玩之奇,琴書逸影。雖曾閔淳孝,無以加其前;顏子湌道,亦莫邁其後。日就月將,若望舒盪魄;年成歲秀,若騰曦潔草。松鄰竹侶,熟不仰歎矣。是則慕學之徒,無不欲軌其操,既成之儒,無不欲會其文,以為三益之良朋也。若乃載笑載言,則玄談雅質。出入翱翔,金聲璀璨。昔蒼舒早善,叔度奇聲,亦何以加焉。而報善無徵,殲茲秀哲,甫齡三五,以延昌二年正月丙戌朔十四日己亥卒於宣化里第。粵二月廿九日窆于瀍澗之濱。痛春蘭之早折,傷琴書之永穸,以追弔之未磬,更載琢於玄石。其辭曰:愔愔夫子,令儀令哲,獨抱芳蘭,陵踐霜雪。且琴且書,俞光俞烈,扶搖未摶,逸翰先折。春風既扇,暄鳥亦還,如何是節,剪桂彫蘭。泉門掩燭,幽夜多寒,斯人永矣,金石流刊。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