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篇——三阳合病

阳明四十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见下利,此太阳表病不解,木贼克土,胃腑不容而下利也。其脉不负者,此为顺也,是仍脉大之义,病仍在阳明。其脉负者,此为失也,是脉变弦也,病传少阳也。负者,互相贼克之名。

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此因下利,亡津土燥,故阳明太过也。滑为宿食内阻,阳气外格,数为气逆不降。当下宿食,宜大承气汤。

2  不负为顺,负者为失。这个“失”是什么理论,只是相互贼克,这二阳合病,一定是在太阳表闭的基础上合病,少阳为经,没太阳不解,不会少阳经郁。太阳不解三日,会有阳明与少阳合病。阳明当令,则太少无权这句话,黄师应就是从此条提纲得出来的。这个脉负者,也未必是少阳之弦。从阳明太过与宿食来看,此只会顺不会失,失只是一个太阳不解阳明未实的变象。阳明与少阳合病的基础,是有太阳之外闭。所以失者,已传少阳经,就是已过阳明,就是少阳柴胡类证了。

3  阳明四十一,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没有太阳表闭,哪来阳明与少阳合病。如不作表病,那作胃逆而遏甲木,互相贼克,那就不能称“少阳合病了”。那就是一个心下痞硬满的证了。现在看来,阳明与少阳,不仅在胃土逆与胆木贼五行的的生克,升降的生克,还有外感经症上的互克,真的是全方位的。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5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阳明四十一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1 太阳传阳明、少阳,阳明不实,而太阳、少阳之经邪未解,是为三阳合病。

2 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上关上者,少阳贼克阳明也,胆胃二气,郁于土位,故见上关上。不可误以为盗汗。

三阳合病,外有表闭之浮,内有少阳之贼,阳明胃腑不实。阳明阳实,阳明当令,则太少无权也。此太阳表闭不解,阳明腑郁不实,因有少阳之贼。

  少阳贼克,阳明内郁,土气困乏,则欲眠睡,外感阳盛,经阳外蒸,故目合则汗。是因外感,阳明内郁,是因少阳贼克,而阳明不实,则三阳不解。是因少阳,则欲眠睡,是因太阳,目合则汗。(经阳外蒸之汗,不可误认为盗汗,观阳明七十四)

论;本条师解胆气候于左关,胃气候于右关。319页,十八难;又解,肝脾见于左关,胆胃见于右关,此也为肝脾左升胆胃右降之理,也为肝胆属木之理,也为木郁贼土之理,故胆又言左关,又言右关之论,并不矛盾。见于右关,上关上,必郁甲木,见于左关,上关上,必肝脾不升,脾不升胃必逆,此未入三阴,故言胆左关位,胆本位于左,肝胆同气。此外感三阳合病浮大,胆胃不降之上关上,与内伤三阴湿寒之上关上(肝脾)不升之区别,虽关位同但理不同。浮大上关上者,太阳之浮,阳明之大,上关上者,土木之郁,出于关高于寸,或关高与寸浮平,或按则关高于寸浮。(虚证是出于关高与寸,因寸沉也)

阳明四十二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多出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1 脉阳微,是寸口微浮之义,而汗出少者,阳不亢而津未耗,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亡津而阳亢,是为太过。阳脉实,是浮数浮大之义,因发其汗,汗多出者,亦为太过,亡津而阳亢也;阳亢太过,则阳绝于里,阳极盛而无阴匹也。汗多太过,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 阴阳之要,阴平阳秘。汗出多亡(津)阴而阳亢,阳绝于里也。阳盛于阳明,阳明独盛,无阴之匹,故孤阳独绝也。孤阳独阴,俱是死阳死阴。

3 本条就是告诉你;汗出少则可自和,汗出多则亡津阳亢,阳亢无阴之匹,则阳绝于里;承接下三条提纲,阳亢太过,伤及太阴,伤及少阴,伤及厥阴。大承气汤,急下泄阳以救阴。

论;现代阳明腑证如果看西医,西医没有这种阳亢的理论,即使看中医,当今中医也没有必个敢下的,且患者也没有找中医治的了。若不知用承气速下,此会不会转变成别的病,或被称为急性胃癌,余觉完全会。现代大便不通,是有通下之法,而热燥阳结怎么办,一直用抗生素压制,直到压不住,热到胃腐烂,或热到伤及三阴之脏,热伤脾脏,热伤肾脏。此为阳腑之热,人身热量最盛之地,此热非大承气而不能泄,此热是正气也,因外感内郁而变邪热也。此病脉大脉实,重按沉缓有力,是为脉证,不是虚脉。

阳明四十三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1 脉浮而芤,浮为阳亢,芤为阴血内空。浮芤相抟,阳亢阴枯,阳无阴匹,阳绝于里也。阳盛阴枯,独阳内绝也。重申上条,亡津燥盛,阳亢太过,芤为阴绝,则阳绝于里也。

2 阳亢从阳明而绝,阴枯从少阴而绝(下利之义),(阳明伤及三阴,少阴急下三条即是)后学少阴则知,但人死者仍是中气之败。此只是从本条亡阴亡阳相对论。

3 阳旺不藏,因阳亡阴枯也,故脉浮而芤,阳亢之象又对比,三十与三十一条,营伤瘀结,脉弦涩微,阴枯之象也;四十七条,阳亢伤阴,则为阳明瘀血。阳亢伤阴,是为新伤热瘀,故抵当汤能下。

阳明四十四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是非表证,乃胃气之实也。汗之愈亡其阴,燥屎阻其胃火,阳腑阳亢,伤及太阴,故腹满痛;若是阴亡,则成死证,故当急下之。

  此下三章与少阴急下三章,彼此互文,是阳明之阳亢而伤阴者。阳未盛而下早,则亡其阳,阳已亢而下迟,则亡其阴,故有缓攻之法,又有急下之条。此与少阴六七日,腹胀不大便章义同。

1 此为阳明腑实,反误以为太阳病表证,当下反汗,是实其实,故阳亢至极,伤及太阴,则腹满痛,故必当急下,若失急下,则成上面几条,脉浮而芤,或弦微涩,阳绝于里,腹满痛者,阳明之热伤及太阴也。迟则阴亡,而成死证,故必急下之。602页,急下三证,腑热内蒸,烁及三阴,腹满痛者,此为伤及太阴,453页少阴四十四。

按;对比麻仁丸证,胃腑燥盛,轻则约脾,重则腹痛,胃腑阳亢,伤及太阴。

(0)

相关推荐

  • 赵永山伤寒讲义·三阳合病与二阳合病的辨证论治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更有价值 摘要:这一节主要主要讲述伤寒表虚里实的辨证分析.三阳合病的辨证论治及白虎汤的配伍分析和二阳并病的辨证分析. 二一八.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 ...

  • 《伤寒悬解》阳明篇——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

    阳明六十五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 ...

  • 《伤寒悬解》厥阴篇——阴盛厥证与阳复热证

    厥阴十一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下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1 伤寒,先厥后热,热必利止,此一定之理.见厥复利,此也为一定理(上条). 重点说利,本条垂理,厥则下利,热必利止,见厥复利. 厥阴十二 伤 ...

  • 民间中医蔡长福讲伤寒——论太阴、阳明篇(三)

    (上接二) 太阴阳明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人生死这条路就在这太阴十穴.乳腺也是它的病,胃胀.胃寒.不能吃.易,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这都是太阴.阳明的事,这一课可能今天讲不到了,若能讲到 ...

  • 七章阳明篇(1)

    阳明篇简论 阳明经多血多气,攸关生死!阳明经腑之证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重视,阳明和顺,形神乃安.阳明之病,近者好医,远者难疗,统帅三阳经热证并非少见,然经热证被众多医家所忽视.阳明经病,医者临床须善思明辨 ...

  • 七章阳明篇(2)

    独辨阳明经表证葛根汤 蔡长福先生弟子徐风瑞录制并整理 太阳走,阳明守,少阳等. 三阳经我从阳明开始讲,太阳少阳暂且不谈. 我今天谈论阳明经表证,何谓阳明表证,各位翻开<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 ...

  • 七章阳明篇(3)

    ​(四) 当初我喜欢听戏,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唱花旦的女人,三十多岁,只是嗓子有音,鼻子没有音.听戏听长了,人也认识了,她就问我,你是中医吧?我说是的.她讲,我有一种病,已经十几年了,影响我的发音,嗓子 ...

  • 七章阳明篇(4)

    阳明经病循经找病 第一证阳明经热兼太阳风.脉洪大重按有力,自汗出,舌干,口渴,全身胀,肌肉酸痛,心中烦,医误治,时间日久,发展至口黏,口臭,面垢,旋顶光,头汗黏湿沾枕头,臭气熏人,四肢关节烦疼,关节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