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念白三分唱,关于念白你知道多少?
俗话说“七分念白三分唱”戏曲念白是塑造人物形象重要的艺术元素,所谓“念”,就是戏曲表演常念的“对儿”、“引子”、“定场诗”等。
它的特点是“字句合辙押韵”,有其行腔抑扬的情致,所谓“白”就是指演员的说话了,大致分为“京白”、“韵白”、“方言白”看了这么多年的戏,你真的了解戏曲念白吗?
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既是戏曲艺术的四门必修的基本功,也是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
因为戏曲是以程式化的歌舞来演故事的,所谓“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歌”就是指“四功”中的唱和念,“舞”就是指做和打。
虽然戏曲根据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地位等等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大行当和下属的若干小行当,这些行当各自有自己特有的表现技巧、手段。
但无论是文是武、是男是女都离不开念白。
戏曲的念白与话剧念白,虽然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话剧念白更强调的是客观的“真”,而戏曲念白更强调韵律的“美”。
韵白
所谓韵白就是“韵律化”的念白,这是戏曲舞台上最为常见的形式,也是戏曲各个行当必学必会的基础念白样式。韵白是明代中原地区形成的一种通行语音,又叫做“中州韵”。
后来随着中原地区向湖北、四川的移民带到了西南地区,影响到当地土话,形成今天的西南官话。中州韵和今天的西南官话声调是比较接近的,但是音系要比中州韵全得多,比如分尖团,有入声。
明代的官方语言(南京白话体系)实际上在迁都北京之后以韵白为主,直到满清入关后,京白取代了明代官话,作为全国的官话。
京白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为更好地适应北京的观众的欣赏习惯,在北京语言的基础上,创作出的一种韵律化、节奏化、朗诵化的新型物态语言。与之类似的还有韵白、苏白、广白等。
京白是京剧中比较常见的念白方式,花旦、丑角用的较多,其他行当搀杂着有一些。京白就是以北京音为基础,与实际生活语言比较相近的念白形式。在京剧舞台上,通常是丑行、花旦行和架子花脸几个行当多使用京白。
京白虽然类似于生活语言,但仍然非常注意念白的音乐性,同样讲究上下句、尖团字等等规范和要求。
风搅雪
根据台词表达的不同内容、人物规定情景的不同将京白、韵白交叉在一起念白的方式。韵白适于表现严肃、端庄、沉着、稳重的气氛,京白宜于抒发轻快、活跃、亲切、自然的情绪。
同一人物在同一场戏里,根据不同的情节、处境、性格的发展、身份的转换、人物的关系,巧妙而准确地交替使用京白和韵白,称为“”风搅雪”。
'通天教主'王瑶卿为了表现花衫的人物特点,用韵白过于刻板,用京白又太直白,遂把韵白和京白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称为'风搅雪',既不失庄重又富有生活气息。
方言白
方言白顾名思义就是用地方语言念白,行话又叫“怯口”,表现一些特色鲜明的人物。它要求既有地方口音凸现地域特色,又要符合韵白规律不失京剧传统。
方言白是戏曲念白形式之一。戏曲中有少数角色,为了突出其性格特征,或强调其地方色彩,也有在念白中说地方方言的,称为方言白。
方言白大致有苏(州)白,扬(州)白,绍(兴)白,四川白,山东白,山西白,河南白,天津白,南京白,唐山白等。
例如《玉堂春》中山西白,《四进士》中绍兴白,《打花鼓》中扬州白,《狮子楼》中山东白,《大名店》中念南京白,《秋江》中四川白,《火烧望海楼》中天津白等。
现代白
“现代白”即现代戏念白。现代戏念白主要是指以样板戏为代表的念白样式。它是在继承传统戏曲念白基础上,根据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发展出来的念白形式,较为接近话剧念白,但又有戏曲化的腔调。
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演员往往通过念白节奏、语气、力度、强弱的不同变化把它们表现出来,大段念白要求吐字清晰、有力度、有节奏、有语气的变化还需有表演、有舞台调度这些方方面面都协调的综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艺术效果和魅力。
练习念白小诀窍
声音要贯台,字音要吐真。
体会词中意,语气要区分。
气口用得当,阴阳顿挫准。
快中须要慢,慢中反应紧。
平时勤习练,台上自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