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第四篇: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文/陆生作
关于“撒谎作文”,我还想说点什么,主要是帮自己理思路。如果对读者有益,那就是额外的惊喜了。
【一】
今早,跟作家刘海龙老师在微信交谈。他说“原本没有作文这个东西”——这是挺有意思的话,值得思考。不同的年龄段对写作似乎有不同叫法:低段写话,中高段习作、写作,作家写小说……其实都涵盖在“写文章”之中。很多东西都是“无中生有”的。把“写文章”分段,有循序渐进之意,若配上“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似乎确实能走出一条路来,拾级而上。观当下与作文有关的书籍,说它壮观,一点也不为过。但“多则惑,少则明”,化繁为简,就称“写文章”,也许能省去不少烦恼。
刘老师还给出建议:语文课堂要教给孩子什么?一是教孩子积累语言,二是教孩子运用语言。读书,就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写作,则是运用语言的最直接手段,孩子不管是写诗、写童话、写小说、写日记……只要能够体现锤炼文字的意识,写什么都行。
能写,主动写,当然是好的,哪怕是写流水账。孙昌建老师说:“流水账是好的,坚持写流水账必有出息。”我想,这句话中,应该包含了“锤炼文字的意识”,更有“史料价值的体现”——当然,这一点跟写作水平高低无关了。
语言,是写作的标识,如动作是舞蹈的标识,音乐是唱歌的标识。锤炼文字,修炼语言,对写作者而言,极其重要。
在2013年初,我发了一条微博感叹:
纠结一个问题:写作,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结构,同样叙述清楚,相比较,肯定有好有差,差别在语言上。一本面向小学生的作文杂志,是叙述清楚就够了?还是挑语言好的?或者两者结合起来更有效?纠结!加上版面与字数的矛盾,更纠结!私以为,写历史的小说多了,为何三国是名著?写作靠语言。
诗人雪野老师留言:语言是重中之重。它发自情感,构建文本,传递思想。学生的习作,显然不能这般要求。但是,“花言巧语”的“假大空”是要力避的。刊物,要作“词达而已矣”的引导。陆兄以为怎样?
我回复:哈哈。词达而已矣到辞达而已矣,循序渐进,转回本真。最低要求即是最高境界。
他又答:童诗的世界里,我曾借“辞达而已矣”评价圣野、林良两位先生的精品。“淡”字诀,难!
语言是难的!不然贾岛也不会“两句三年得”,但熬出来了,效果是好的,“一吟双泪流”。还是刘海龙老师那句话:积累、运用。家长、老师要耐心等待,种子结果需要季节,急也急不来。
【二】
前些日子,与雪野老师谈论微童话。他说,微童话极难写作。他想约作家周锐老师写10篇微童话。周锐老师明确说,难!
难,才构成艺术!
周锐老师的这一个“难”字!有微童话写好很难的成分,更有作者对自己作品的高要求——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读者负责。冰波老师在主编微童话的时候,叫我帮忙整理稿子,看到周老师的作品《减肥的将军和马》,过目难忘。
《减肥的将军和马》文/周锐
有个将军,出门总爱骑着他的马。将军胖了起来。别人说:“你老是骑马不行,要多走路啊。”于是将军出门就走路,果然瘦了下来。但他的马老是没人骑,老是睡觉,马变胖了。马求将军还那样骑它,将军说:“还那样的话我又会胖了。”从此,大家每天看见将军和马一起跑步。
微童话难写,是作家公认的,却是小学生最爱写的,我们已经面向浙江全省举办了两届微童话大赛,学生常常有特别妙的创意出现,不比作家逊色,甚至高过一般作家。
小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捕捉,谁能说他们捕捉到的童话没有现实的影子呢?现实之真、生活之真与想象之虚在童话中“和而为一”(不是合,是和),呈现艺术之真。童话,总不能盖上“撒谎作文”的帽子吧?
【三】
在周锐老师的新浪博客中,有很多童话。比如,《胖子应该多买票》(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这一篇。
周锐老师在后面附了创作这篇童话的生活原型,或者说是创作灵感的来源:去美国旅行时,看见空姐将几个胖子安置到最后一排,让他们一人坐两个位子。回国后又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国出售机票时将按体重区别收费。
若有兴趣,去博客里读一读,一定有益。可以感受到作家在创作时,是如何虚构现实的。虚实虚实,实以虚构。我想,这也可以在局部回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撒谎作文”。
【四】
闻一多先生有言:“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这说的是,艺术的真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如同齐白石画的虾与菜场里的虾的区别。
我们能不能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让他们把作文写成艺术?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名师管建刚在《作文教育的10组哲学追问》中追问:
◆“虚构”和“虚假”,一张纸的两面,间隔0.1毫米,造成两个作文走向:一个朝向生命的光明,一个朝向无望的病态。
虚构,一种更高级、艺术的真实。“老师,能不能编一点啊?”那不是学生要用“虚构”表达“真实”,而是没话了。
有人说,编故事,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一虚构,想象力就开发了,那么想象力也太小儿科了。只有深度的写作,才能开发想象力。虚构的真实,也不是简单地看有没有漏洞。如此虚构,只会制造出假话说得滴水不漏的高级说谎分子。
个别先“富”起来的学生,可以“虚构”。怎样算先“富”了?已打好“真实”的底,明白用虚构写出心中的真实。
默许或鼓励学生编造内容,可能会害了学生。
◆千万别说“小学生有什么创造力?”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是取了一段话中的一句,应该没有断章取义。)
读了这两段话,我有话说:
1.艺术之真应当是写作的追求。将“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的经历”比作一个小水坑的话,“用经验去写作”、“在生活基础上去虚构”就是一片海。在写作中,何不给学生一个更广的世界、一个更大的舞台呢?
2.想象,说它小儿科当然不合适,但也没那么神秘。当我说了“苹果”,你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苹果,这已经是想象。如果再冒出一个橘子,一根香蕉,想象就又高级了一点点。学校里有想象作文,童话应该算想象作文,我们可以为学生的童话点赞,为什么不能容忍他们虚构现实呢?尽管,有时候他们虚构得很低级,一眼就被识破,为何不趁机引导呢?就那么0.1毫米啊,能帮他们捅破这层纸吗?当下社会,“小作家”不少啊!虽然写得优质的作品不多,但足以证明学生可以虚构到逼真,不是吗?有些童话的主人公,本是动物,若换成人名,不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吗?故事都是现实啊,只是用文学虚构了。
3.儿童有创造力,是“天生的诗人”。这创造力应该包括了虚构吧?
4.学生在说“老师,能不能编一点啊?”的时候,确实有“没话了”的现实,有敷衍之心,但又何尝不是值得引导、尝试虚构的一个契机呢?
5.先“富”起来,再虚构。在我看来,这只是达到“虚构”的不同路径而已。那些不识字的庄稼汉,不照样编出了很好的故事吗?难道要先教他们认字,再写“真作文”,再虚构?没这个必要吧。有一个词叫“殊途同归”,虚构可以没有“先‘富’起来”这个基础。
6.“只会制造出假话说得滴水不漏的高级说谎分子。”“只会”二字,太绝对!“制造出假话说得滴水不漏的高级说谎分子”也太危言。阅读和写作,都是能够点化心灵的。当然,凡事有两面,师父要把徒弟领进对的门啊!再说得大一点,假使真的造出了高级说谎分子,岂是虚构几篇作文能够达成的?如学者钱理群所说,中国的大学正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岂是学生和老师两个角色就能培养出来的?
【五】
昨日微信推送《孩子,你应该像作家一样写作》之后,有高校教师留言:本人认为,大多对小学生作文“撒谎”的诟病,不在“撒谎”本身,而在“撒谎”的能力。撒的谎一不符合虚构的合理性,如春天开荷花、冬天摘葡萄等,二在毫无创意,一写学雷锋做好事,会有几十个老奶奶涌上马路让小学生扶。莫说低级,这种抄袭,会让真的也变成假的。鼓励“真实”的前提是:与其蹩脚地撒谎,不如本本分分地实话实说。所以,能撒谎撒得天衣无缝的尽管撒谎,一撒谎就丢人现眼的不如先在真实写作中寻了规律,锤炼了经验后再来忽悠。
如果诟病在“撒谎”的能力——那真是太好了!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允许学生“撒谎”,允许他们“犯错”,帮助他们去实践、去摸爬滚打,去积累。一开始蹩脚,是正常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啊。艺术之真更高级,我们应该往高处走的。
【六】
陈村在给杭州十四中的学生讲座时,披露自己写《美女岛》的创意:“为什么会想到写《美女岛》呢?因为那时我刚结婚,家里书房很小,书柜里放了很多我太太的化妆品,这样我拿书就不方便了。我想啥时候她要是变好看了,不用这些化妆品就好了。接着又想到如果女人们都变得漂亮了,那世界会怎样?一步步想象下去,就成了一本书。”
接着,陈村又举了一个细节描写的例子:“某人很难看,要形容她丑,总得有个说法吧?所以我就开始想细节。比如,因为太丑,她整天戴着口罩,吃饭时只把口罩掀一个角,洗脸时就把口罩撑开,把毛巾塞进去洗。”
作家告诉我们:写点东西并不神秘,作家也并非高不可攀。我们要放开胆子,相信自己也可以写出相似的东西来。让学生放开胆子主动去写,不再背上完成任务的包袱,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我手写我口。(摘自战允龙《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像作家一样写作》
【七】
因“撒谎作文”而谈了些想法,一孔之见。
其实,我们都知道“艺术之真”更高级一点。就像有两本书摆在书架上,一本是学生的课堂习作,真作文,一本是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只能选一本,我想,大多数人会选作家的小说集。
虽然学生众多,能成为作家一定是少数,但学会虚构,在欣赏作家作品的时候,不也能多一种乐趣吗?
更关键的是,文学虚构是一种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它指向未来,不仅是学生个人未来,也是人类这个群体的未来。请大胆放手,从“撒谎作文”走向“文学虚构”,从现在就可开始!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QQ群:528037856
公众号:congmingzu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