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一张图片怎么写出N个故事
鳄鱼乌龟图
【题目】
看《鳄鱼乌龟图》写故事。找到写作的触发点,展开合理想象。
【指导】
一、故事是怎么产生的
上课时,窗外是个工地,钻头打地砖,哒哒哒哒,很吵,竟有同学说没听到。这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注?有这原因,也有敏感度低的原因。
我提问:“这是谁发出的声音?他在干什么?”
学生不自觉地望向窗外,但又不允许跑去窗口看,他们说不准到底是什么声音。生活经验不足,平时习以为常,没有兴趣,“书到用时方恨少”。功夫在诗外,积累在平时。
后排有位调皮的男生,以迅雷之势瞅了一眼,说出实情来,“在敲地面。”——很明显,他即使看到了,也讲不清楚。生活即观察,观察即生活,多感知身边的事物,有益于写作。
我谈开去。古时候,人们看到月全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用想象力给出一个解释:天狗食月。虽然不科学,但自圆其说,还有故事。我小时候,吃饭时掉了饭粒在桌子上,要捡起来吃掉,不然,会遭雷公劈。粒粒皆辛苦,要珍惜。打雷是自然现象,雷公则是一个人物形象。有形象,便有故事。这样的故事,是人们用来解释自然现象、解释人与自然、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课堂讨论中,就那个调皮瞅一眼的男生,讲出了“无知”这个词。我说:“对!是‘无知’!但有想象力,编出了故事,在这里,‘无知’确实是个好东西。”
在编故事时,能破去常识,进行合理的无知的“误解”,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童心的。一旦有了这样的能力,对生活的感知会幸福很多。所以,我总讲,写作是捕捉生活幸福的能力,不仅指理性分析做出好的选择,也指感性认知带来的愉悦。
在此,特摘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文章,读一读,便理解“童话故事就是这么产生的”。——我曾经有幸目睹一篇童话的诞生。事情发生在夏天,在一条森林小河的河岸上。刚刚下了一场哗啦啦的急雨,小河上空升起了一道彩虹。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松树味,水珠在根根针叶上滚动,变成了一滴滴大水珠,每一滴水珠都像一个小小的太阳,晶莹闪亮。摆渡人正在吹旺篝火,旁边坐着一个小男孩,是他的儿子。小男孩凝神听着,然后问父亲:“爸爸,这是什么在响呀?”摆渡人想了一想,猜出了是雨水的沙沙声,雨水是从桅杆松下面铺了一地的枯黄针叶里渗出来的。但他想了想,然后笑了一笑,说道:“这是甲虫在用锯子锯干枯的松针。锯得好卖力啊!”“干吗要这样呢?”小男孩问道。他的眼睛顿时发亮了。“这是一些精打细算、喜欢储存东西的甲虫,它们在准备过冬的劈柴呢。你大概见过吧,春天一到,大地就会解冻,地面上烟雾腾腾,这烟就是从甲虫洞里飘出来的呢!”童话就这样产生了。小男孩把它讲给跟自己同年的孩子听,那些孩子又讲给自己的母亲听。于是童话开始走遍天下……
从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叙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写童话故事需要将物性和人性结合起来。这一点,拿民俗专家山曼在《小巴狗》里的一段话,能够很好地注解它。“把小朋友很熟悉的虫儿、鸟儿组织在一起,不许它们打架,只许它们友好。要它们干什么呢?要它们来办一回喜事,表演一场婚礼。虫儿还是虫儿的样子,鸟儿还是鸟儿的样子,可是都得像个人,这才有意思,这才叫做童话。”
二、说出“我”的答案,不是别人的答案
我经常讲,作文就是看图写话,图在脑子里。
当我们眼前有一张图时,如何从这同一张图里写出不同的故事?一张图中有很多东西,我们关注不同的点,这是一种取舍,这是“群文写作”的基础。当然,写作的触发点不一定是图,刚才所讲的“哒哒哒哒”的声音也是。
“哒哒哒哒……”
有同学讲,这是打钻发出的声音。
有同学讲,这是缝纫机发出的声音。
有同学讲,这是虫子在开演唱会。——别的同学笑起来,说“哒哒哒”太难听。——为什么不可以是演唱会呢?虫子听这声音很愉快,我们听这声音很不舒服,是我们和虫子的审美不同而已。尊重别人的答案,哪怕在你看来这个答案有多么的不合理,甚至是愚蠢。凭什么你的感觉一定是正确的呢?要有不同的声音,要敢于表达不同的声音,才多姿多彩。
有同学讲,这是一只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它是一只机械鸡。
有同学讲,这是机器人在跳舞的声音……
有同学讲,这几个答案越来越“贴合”了,与哒哒哒的声音越来越匹配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感受。课堂的价值就在这里,在师生的问答之中,逐渐或突然领悟到一点什么东西。“贴合”二字很好,这是编故事合情合理的条件。其实大家都有这一感受,比如前面有同学讲“声音是虫子在开演唱会”,别的同学却笑了。他们的笑,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这个答案的“贴合”。一旦感受到了某个答案的贴合,会暗暗叫好的。编故事,往往要注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没有感受到贴合,便在“意料之外”的领地里。作者需要给出“情理之中”的解释,自圆其说即可。比如:噪音国的王子要听一场特别的演唱会,是不是就合理了?
三、问个为什么
对“哒哒哒”这个声音的解释,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也就是说,答案不止一个。当找到自己觉得合理的答案之后,要去发展这个故事,在情节上下功夫。这时要问一个“为什么”。比如:“哒哒哒……”是机器人跳舞发出的声音。平时,机器人跳舞不是这个声音的,这一回,在半夜里,小区楼下的机器人突然跳舞了,为什么?因为有个高空坠物砸中了它的脑袋,把它砸搭牢了。——找到了因果,故事就发展了,连贯了,走向合情合理了。
四、藏在图片里的故事
手写到这里,字迹草草,但还是写不动了。这个习惯可不好,但真的写不动了。所以,下面的内容也草草,摘要点,做记号。
来看《鳄鱼乌龟图》,讲几个不同的解释。
(一)磨牙:乌龟在帮鳄鱼磨牙,它的龟壳是很好磨的。
(二)牙医:乌龟是个牙医,帮鳄鱼看牙。比如:鳄鱼“依依呀呀”去找乌龟牙医。“牙医牙医,我牙好痛,快帮我看看!”“别急别急,我来了!”说完乌龟便爬到鳄鱼的嘴里,还没等乌龟掏出听诊器,只听“啪”的一声,鳄鱼便合上嘴巴。“鳄鱼鳄鱼,你干嘛呢?我还没帮你看牙呢!”乌龟拍打着鳄鱼的嘴巴问。“哈哈哈!”鳄鱼大笑的张大嘴巴回答,“你被我骗了,我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是牙痛,我是饿得肚子痛了!”乌龟一听,忙把手、脚、头都缩到壳里去。“卡卡!”鳄鱼一合上嘴巴,牙掉了,这下是真的牙痛了。(福建省南平市胜利小学二(3)班 胡语晗)
(三)测硬度:本来乌龟没壳,常受欺负,鳄鱼是它的保护神。乌龟想有个硬的铠甲,先用椰子壳,不行,不牢;又用石头,不行,太重;后用骨头,特别硬,用粘合剂粘起来,爬进鳄鱼嘴里一测,很硬了,行了。乌龟有壳了。
(四)纹身:鳄鱼开了纹身店,牙齿是钻头,在乌龟背上钻出花纹,好看。
这四个解释,都是挺有想法的。每一个解释之下,故事又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比如:磨牙。乌龟是被迫帮鳄鱼磨牙,还是主动来磨牙的?乌龟把鳄鱼牙磨好了,还是磨坏了?选择不同的答案,故事就走不同的方向。看图写故事,一张图所展示的,是故事中的某一个瞬间。根据不同的故事设计要求,找出它的前因和后果,各种不同的故事就出来了。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整个故事的讲述。
五、另一种板书
(一)图中有什么?
鳄鱼、乌龟。
(二)他们在干什么?
答案不止一个。
1.鳄鱼吃乌龟。
2.乌龟是牙医。
3.乌龟鳄鱼在玩游戏。
4.鳄鱼其实是个游乐场。
5.乌龟是个机器龟。
6.其他。比如“乌龟是牙医”和“鳄鱼吃乌龟”可以组合起来。
(三)前因后果怎么样?
情节发展。因果关系。
【习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