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行柏庄印钞厂设立前后
北海银行成立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到解放时期是全国三大银行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所发行的纸币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山东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货币,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山东解放区乃至华北、华中解放区的本位币。
山东莒县桑园镇的柏庄古村是我党在鲁东南的重要战略指挥中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先后驻有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鲁东南特委、北海银行印钞厂等机关。时至今日,村中石板街道光滑纵横,青石房屋错落有致,溪水跌宕、拱桥倒映、古树蔽日,而曾设立于此的北海印钞厂也为山东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在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柏庄村中上了岁数的老人,大都是北海银行印钞厂在柏庄的亲历、亲见、亲闻者,述说起印钞厂的事迹,他们如数家珍,仿佛时光倒流,往事如在眼前。
那是1947年的初冬,才到农历九月,河中已结薄冰。那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雪也特别大,柏庄73岁的胡兆为老人对此印象尤为深刻。随着鲁南、莱芜、孟良崮、胶莱河等战役的大捷,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部队基本被消灭,山东战场的解放军全面转入战略反攻,解放区土地复查已经结束,人们沉浸在分得田地、当家作主的欢欣氛围中。在农历九月底的一天,村中来了一支操着外地口音的神秘队伍,这支队伍由20余辆马车和200余名男女老少组成,其中14辆马车装载着机器,6辆马车装载着行李,在地方党组织的引导下,机器安装在胡文传(字梅亭)家前院,行李物品放置于胡文传后院(现胡常法所得分之宅院)。这些机器装卸时,都未用当地人员。待这支队伍的人员和物资安顿好以后,其驻地周围随即布设警戒岗哨,警卫人员持枪站岗,戒备森严,村民及儿童均不得进入。到夜晚时,原本静谧的山村里响起机器的马达声,当地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和听说过的“汽灯”,放射出雪白炽亮的光芒,这些事物无不显得新奇与神秘,引起柏庄村民的种种猜测和好奇之心。
新来的“工厂”开工后不久,“找到柏庄村六、七个人帮助干杂务,领头的是本村1944年加入共产党的胡常法,其他人是葛玉起、邹光远、胡兆用、胡明廷、胡善好、夏培山。这些人身上挂着工作证,工作证上有本人的照片,凭着工作证才能进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改建房屋,在墙上拆窟窿增加室内光线,另外是挑水、打扫卫生等杂务,到下午4点多钟后,即不允许留在厂内。工厂在柏庄期间,曾经来过一辆6个轮子的卡车。柏庄村葛玉起随工厂搬迁至南流工作,在南流工作1年多后返回。我的五叔邹光远,同工厂某同志结下深厚的感情,该厂迁至南流后,五叔还曾经到南流去看望他。”88岁的柏庄居民邹大同虽已腰弯背驼,但是谈及当年情形,却是记忆清晰。
“当时工厂是东北门,门口有两个人穿便衣持步枪站岗,在西屋印刷,在北面的五间堂屋里打包,夏培山家是成品仓库。每当凑够一车产品时,即用马车或牛车运至西苑庄,然后再运至石场。工厂每次丢弃四五十个油墨盒子,铁质的,大小如同罐头瓶,我当时一次捡十来个玩耍。工厂裁下的纸条子,我也捡来玩耍”。74岁的柏庄居民邹大全,曾经当过教师,对于69年前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待到时间一久,柏庄村民终于知道这神秘的工厂是北海银行的一处印钞厂。当时印钞厂负责人王某某办公室和宿舍使用的是现在胡常法的后院房屋,西里间是会计的办公室和宿舍,前院是印钞车间,里外四层岗哨,其他工作人员和战士住在附近农户家。印钞厂进驻后,即开机印制钞票,日夜不停,夜间用汽灯照明,同时对胡文传的房屋窗户进行更换,把传统的方形木窗换成采光、透明度好的圆形窗户,胡常法为印钞厂的厂房改建及其他保障工作给予了积极支持和贡献。据胡常法之子胡兆为讲述,当时印钞厂主要印制100、200、500等面值的钞票,印制的残次品就地焚烧销毁。谈及印钞厂负责人,胡兆为只知其姓王,体胖、个高、面黑。1948年农历四月,该印钞厂从柏庄迁出时,老王给胡常法跪下磕头,以表达对柏庄人民的深厚感情。后来,在上海印钞厂工作的老王还与胡常法通信联系了六、七年。
曾经在柏庄驻扎过的解放区北海银行印钞厂后来搬迁至“南流”,但是“南流”在什么地方,即使是当年经历此事的健在者也无人知悉。至于该印钞厂从何而来,具体是北海银行的哪一家印钞厂,更是成为难解之谜。随着当年亲历者的相继辞世和印钞厂留存实物的消失,柏庄印钞厂似乎仅仅是一个传说。
为了深入发掘和弘扬红色金融钱币文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省钱币学会、中国人民银行日照支行组织辖区相关专家学者对柏庄印钞厂旧址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档案。通过查阅1983年8月的“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分会印刷厂印钞厂直属大组《首届年会纪念特刊》(内部资料)”,从中获悉有新四军印刷厂印钞厂革命斗争史料选《战斗在华中敌后》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局印钞组、山东省印刷局印钞历史研究组(筹)编有《战斗在山东解放区》系列专辑,最后从《战斗在华中敌后》第二辑中,发现了原新四军华中印钞厂二厂负责人张瀛同志的文章,其中明确提到了华中印钞厂北撤山东后,并入北海银行印钞厂,辗转到北庄等情况,至此,柏庄印钞厂的相关疑问可谓是水落石出。
1946年6月,蒋介石在全国挑起内战,向解放区全面进攻。在江苏宝应和淮安等地的新四军华中银行各印钞厂向山东撤退。原新四军华中印钞厂二厂负责人张瀛同志在《战斗的三年·成长的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华中印钞工人的艰苦斗争》①一文中回忆:9月5日,华中银行印钞厂凹版厂先行撤往山东鲁南滨海区莒南十字路镇涝坡区的西店头建厂;12月下旬,由冯锦章同志带领二、三厂大部职工,徒步过陇海路北撤;杨秉超、张瀛等同志带领二厂、四厂全体工人纠察队和一个警卫排,随带电台,将二厂所有机器、纸张物资在响水口下船,东下出海,再转山东。到山东后,用马车把机器物资从海边运到莒南十字路镇。
1947年,国民党军在经历全面进攻失败后,转而对解放区采取重点进攻,进攻方向为陕北和山东。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0余万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在山东,60多万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1947年初,国民党军迫近临沂,一厂在西店头坚持生产,二厂转移到距离一厂七八十里的王鲁庄复工。1947年3月,华中银行印钞厂与山东(鲁中)印钞厂正式合并,华中发行局则与山东发行科合并为北海银行发行局,并编制印钞一厂(凹版)、二厂(凸版)、三厂(胶板)、四厂(造纸)及胶东、渤海两厂。
1947年5月进行孟良崮战役时,二厂迁至诸城西南山区插旗崖。7月,二厂向胶东转移,集中到胶东乳山县崖子村,9月中旬,杨秉超、张赢率领二厂职工随部队突围,回到诸城插旗崖取出埋藏的机器,运回莒南十字路店头复工。在三个多月中,二厂先后从店头转移三次,最后迁移到沂水东北的北庄,局势才趋于稳定。
在北庄时,原坚持在胶东的总管理处及其他同志亦随我胶东胜利反攻的主力部队一起到胶济路南来,到北庄胜利会师。1948年春,北海银行发行局将在北庄的二厂(凸印厂)与鲁中渤海厂一部分合并,迁至临朐县境的南流。
张赢文中提到的:“最后迁移到沂水东北的北庄,局势才趋于稳定”。经查阅《沂水县志》②,其县境东北的乡镇中并无“北庄”村名。再查《山东省莒县地名志》③,该志“桑园公社”一节中记载“柏庄,又名北庄,相传明初查氏立村河北,取名北庄。后葛氏在下河南岸植柏树两棵,长势挺拔,象征兴旺,取名柏庄”。如果从沂水县境内确定莒县柏庄的方位,柏庄确实是在沂水的东北方向。结合史料的记载和莒县柏庄村民亲历北海银行印钞厂在该村的历史,由此可以基本确定,张瀛同志文章中的北庄即是原由抗战初期从莒县划分到“莒北县”、解放后又划归莒县的桑园柏庄(北庄)。
柏庄,又名北庄,位于莒县东北部的桑园镇,距县城30公里。桑园地域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成为民众躲避战火兵灾的安全之地,也成为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革命根据地。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桑园建立党组织,1939年5月,中共莒县县委随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移驻柏庄,鲁东南特委也于同年在驻地柏庄及上疃村举办了二期培训班,培训了200多名革命骨干,柏庄乃至桑园成为鲁东南特委和莒县县委开展抗日斗争的革命根据地。
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王杰(系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次子),抗战时期在桑园工作战斗了5年。1939年至1942年间,八路军山东第一军区特务团、国民党军57军于学忠部、111师常恩多部、国民党张里元部都曾在桑园境内战斗过。1943年2月,桑园全境解放。柏庄村位于桑园镇东北部三公里处,北依围子山,西靠袁公河,东与栗园村毗邻,南与寨村接壤,1949年该村耕地面积1 700亩,470口人。柏庄村地处群山之中,位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台潍公路以东、泰石公路以北,利于隐蔽,便于转移。1940年,抗日的国民党莒县县政府及莒县县大队第五团曾驻该村。1944年,该村胡常法加入共产党,是柏庄村第一个共产党员。以上诸多因素表明柏庄村乃至桑园地区在当时是可靠、安全、值得信赖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通过对柏庄村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的实地调查和采访当年知情人,所获取的多项信息均与文献记载高度吻合:
1.印钞厂进驻柏庄的时间。张瀛文章记载是“1947年9月中旬,杨秉超、张瀛率领二厂职工随部队突围,回到诸城插旗崖取出埋藏的机器,运回莒南十字路店头复工,在三个多月中,先后从店头转移三次,最后迁移到沂水东北的北庄,局势才趋于稳定”。张文中的9月应为阳历,其辗转迁移3个月到柏庄时间与柏庄村亲历者回忆是1947年农历九月的时间基本吻合。
2.柏庄村民参与印钞厂工作与印钞厂搬迁南流。据柏庄村亲历者邹大同回忆柏庄村葛玉起随印钞厂搬迁至南流工作,与张赢文章中“1948年春,北海银行发行局将在北庄的二厂(凸印厂)与鲁中渤海厂一部分合并,迁至临朐县境的南流”相吻合。
3.亲历者回忆印钞厂员工口音与籍贯。柏庄印钞厂亲历者胡兆为说:“印钞厂负责人姓王,个子很高,南方人,说话语速很快”,采访中其他亲历者也认为印钞厂的人员是南方人,这与原新四军华中印钞厂北撤的人员籍贯亦十分吻合。新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9月,将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④。新四军华中印钞厂的员工基本是南方人,而其中的印钞骨干,则更多的是原上海印刷行业员工。华中印钞厂二厂的杨琦就是上海人,1925年出生在上海宝山,1941年2月到新四军6师18旅《大众报》排字,1944年起在江淮印钞厂、华中印钞厂、北海印钞厂从事雕刻制版工作,1948年4月初,杨琦奉命在山东五莲县红凝镇的一小山村设计完成第一版人民币十元券⑤。据《五莲县志》记载:“1948年2月,北海银行在(洪凝镇)中疃村设制钞厂,年底撤离。”⑥ 这里,杨琦先生的回忆时间与五莲县志记载的时间不同原因,应该是阳历与农历的记时差别所形成的。
4.华中银行印钞二厂与北海银行印钞二厂的关系。根据张赢同志文章记载:“(1946年)杨秉超、张赢、唐益之等同志带领二厂……到山东后,用马车把机器物资从海边运到莒南十字路镇;……在三个多月中,先后从店头转移三次,最后迁移到沂水东北的北庄……1948年春,北海银行发行局将在北庄的二厂(凸印厂)与鲁中渤海厂一部分合并,迁至临朐县境的南流”。《中国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史料》第1册⑦记载1946年年底华中银行印钞厂撤至山东后,于1947年3月与山东(鲁中)印钞厂正式合并,华中发行局则与山东发行科合并为北海银行发行局,并编制印钞一厂(凹版厂)、二厂(凸版厂)”。由上可知,新四军华中银行印钞厂北撤山东,与北海银行印钞厂合并后,其厂名仍然沿用原序号,如华中银行印钞一厂(凹版厂)改为北海银行印钞一厂,华中银行印钞二厂(凸版厂)改为北海银行印钞二厂。
根据以上史料,可以明确,莒县《桑园乡志》⑧“柏庄村”一节中短短的十几个字所记载的:“1947年冬,北海银行进驻该村”与当地百姓口碑相传的柏庄北海银行印钞厂,就是原新四军华中银行印钞二厂(凸版厂)。该厂进入山东后,先后在莒南十字路、诸城插旗崖等地活动,而柏庄正位于莒南和诸城的两点之间。1947年下半年该厂自胶东返回后,从莒南店头辗转搬迁到柏庄。相关资料显示,1947年初冬至1948年夏初,该厂在柏庄开工生产了7个多月,期间,从胶东归来的北海银行总管理处到柏庄与二厂会合。1948年夏季,该厂迁往临朐南流,其后进驻上海,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印钞厂。
通过深入发掘柏庄北海银行印钞厂旧址的历史,为丰富中国近代革命史、金融史以及对解放战争的历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图四 柏庄北海银行印钞厂印制的民国三十六年版湖景图案钞票
图五 柏庄北海银行印钞厂印制的民国三十六年版电塔图案钞票
注释:
①张瀛《战斗的三年·成长的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华中印钞工人的艰苦斗争》新四军印刷厂印钞厂革命斗争史料选《战斗在华中敌后》(二)1982年11月第85页。
②山东省沂水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沂水县志》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第1版。
③莒县地名志编审委员会《山东省莒县地名志》(1984年6月)第202页。
④戚厚洁、刘顺发、王楠《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456页。
⑤杨琦、胡厚植《我为第一套人民币当模特》《中国钱币》2016年第二期。
⑥五莲县志编纂委员会《五莲县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21页。
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史料》第1册,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161页。
⑧《桑园乡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