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透六经

表、里病症的治疗,产生了汗法、吐下法,汗法和吐下法,标示了表证、里证,通过汗法、吐下法治疗,而好不了的临床现象,催生了和法的产生,和法标示了半表半里证。再加上症状反应在病位,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三个部位,每个部位两种病性(太过、不及),就是六证了。这就是简单的六经产生过程吧。
关于六经,我个人思考了很久,他必然来自临证实践,而且是显而易见的临证实践,六经是临证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总结出的理论体系。

个人试着分析如下

人体代谢的生理状态下是平衡状态,无太过与不及,反之则为病。

人们所能感知的正常代谢,恐怕莫过于水和食物的代谢了。正常生理状态,我们喝进去的水,主要通过出汗、排尿来代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主要通过大便排泄。那么汗出是显而易见的表来代谢水,尿是里代谢水(管道深在),大便反映了食物的代谢,大便是里代谢食物(内在管道)。

一旦水或者食物的代谢出现异常,出现了太过与不及,就形成了表证、里证。

汗代谢失常就会形成表证,表证以“恶寒”来识别。表证依据汗出的异常,分成两种,一种是汗出不来的实证,一种是汗出不止的虚证。汗出不来,水郁在体表,形成的就是表实证,用汗法治疗,且必须用温药,这也是仲景的药法,符合客观实际(用热药发汗),如果机能不沉衰,就用麻黄汤发汗,机能沉衰加附子,就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这分别说的是表阳证太阳病的实证、表阴证少阴病的实证,也就是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病理状态吧。另一中就是汗出太过,表证不解的状态,就是表虚证,仲景用桂枝汤治疗,如果机能沉衰,再加附子,就是桂枝加附子汤吧,他们分别是表阳证太阳病的虚证和表阴证少阴病的虚证。这就是仲景书的表证,无论表阳证、表阴证,都得用温性的发汗药物来治疗,阴证和阳证的区别,就在于有无机能沉衰,临证是否需要加振奋机能药物,如附子或干姜等,仅此而已。

食物的代谢异常,产生里证(当然,水代谢后的排尿异常,也产生里证,不作重点论述)。

说完表证,说里证,里证也是依据有无结实,分为虚证和实证。里是消化道,是泌尿管道,如果不通,则便秘、排尿不畅,这就是实证,如果不能收摄,则上吐下泻、小便频数,这就是虚证。依据其是有寒、还是有热,分成太阴、阳明两大类。阳明热实证(便秘)用承气类方剂,全是寒药,阳明热虚证(吐泻),用葛根芩连汤、栀子豉汤、白虎汤、猪苓汤等,也全是寒药,太阴寒实证(便秘),用巴豆、白术通大便,太阴寒虚证(吐泻),用甘草干姜汤、四逆汤、理中丸,也都是温药。

以上是最典型的表证、里证,临证更多的是寒热错杂状态,那就需要用动态观点看问题,用药也是寒热错杂。但不能因此而忘记最质朴、最真实的临证过程。还有,需要强调,中医学来自临证实践,任何理论都有可能解读不完美,一旦理论和临证不符,一定要重视临证实践的真实过程。

关于半表半里,由于不似表里简单,讲起来更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半表半里阳证的少阳病,是以里虚为本,邪正斗争由外、上发展至胁下的病理状态,半表半里阴证的厥阴病,病理状态与少阳病比,津液更虚,病位更靠下、靠里,但也在胃肠道、泌尿道之外。

附2020年经方学用传承总结:

成立沧州张仲景医学研究会,传播经方学术。

组织举办线上加线下学术会议2场,组织举办线上学术会议2场——分别是全国经方名家论坛、省继续教育项目胡希恕经方学术思想传承班,阅读量超过2万人次。

线上讲解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课程,16讲48学时,学习人次过3万。线上讲解胡希恕经方医学专病论治系列讲座,15讲30学时,学习人次过3万,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步组织学习,参学人次800人次以上。

参加全国经方论坛学术讲座,两场讲座,学习近万人次,参加胡希恕名家研究室组织的学术活动,学习人次近5000人。

为我院组织的中医实用技术培训班学员讲解:走进仲景医学,线下6期,参学医生240余人。

参加线下胡冯经方医学体系学术讲座,听课人数过1200人。

与冯世纶冯老、陶有强校长一起,走进湖南中医药大学,为各教研室教师及拔尖班学生讲解经方。

经方人公众号,发表原创经方文章140余篇,阅读量9万人次以上。

其他学术讲座、经方群分享不计算在内。

马培锋讲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讲座

马培锋讲六经方证专病论治系列讲座

经方学术会议视频学习

胡希恕经方医学传承基地,视频系列讲座

为了系统阐释六经方证内容,以典型经方,阐释六经内容,2020年推出系列讲座,题目如下:

六经方证系列讲座

太阳病篇:

麻黄汤的临证应用

桂枝汤的临证应用

大青龙汤的临证应用

少阳病篇:

小柴胡汤的临证应用

大柴胡汤的临证应用

阳明病篇:

白虎汤的临证应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临证应用

大承气汤的临证应用

少阴病篇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证应用

太阴病篇

四逆汤的临证应用

厥阴病篇: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应用

乌梅丸的临证应用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中国农工民主党员

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沧州张仲景医学研究会会长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冯世纶经方传承班21期学员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学员

黄煌国际经方学院第四、第五期学员

(0)

相关推荐

  • 理中丸与四逆汤

    理中丸--党参.苍术.干姜.炙甘草: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理中丸证出现在两个条文: 一是霍乱病中,病家既有里证--呕吐.腹泻,同时有表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先用理中丸治里证,再用桂枝 ...

  • 关于六经实质

    真正关于六经的实质一些相关的问题.咱们讨论的重点是什么呢?如果说经方理论里边的六病辨证,不是像历代的学者所总结的那样,它是经络发病或是脏腑发病,如果说不是那样的话,在中医理论里边这又是一个特殊的论述方 ...

  • 关于合病并病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海龙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在读<伤寒论>原文时我们常发现文中有不少条文谈到了合病和并病,比如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二阳并病等等.至于合病和并病临床治疗上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常以 ...

  • 说恶寒与六经

    恶寒是表证,恶热是里证,其言症状,亦言病机,此不可不知,恶寒需表解,只能用辛温向上.向外.趋表之药方,恶热需里除,只能用寒凉向下.向内.趋里之药方.表里识.阴阳(机能亢奋为阳,机能沉衰为阴)判,则六经 ...

  • 重磅消息:你读书,我买单——《经方表证》畅享悦读活动盛大开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马家驹老师新书<经方表证>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 2021.9.17日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举办了马家驹老师新书&l ...

  • 张仲景六经病诊断依据初探

    中医看病,就是一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先辨证,才能论治.按照胡希恕老师的六经八纲辩证体系,就是要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辨方证,是我们临床辨证的尖端,辨六经,则是我们辨证的起点,起点正确,整个后面的治疗思路 ...

  • 讲通讲透:伤寒论六经实质诠解

    一.六经经络说 早在宋时,朱肱明确指出伤寒六经即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六经病证即是由风寒邪气侵犯经脉所致.其后,从其说者,代不乏人.时至今日,治伤寒学者,亦十分重视经络在六经辨证体系中的地位,认为经络的联 ...

  • 伤寒六经用药诀

    至道汇 昨天 痔疮 牙痛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霜降以后春分前,伤寒即病六经②传,传过六经当自愈③,请观素问④不虚言.若然两感伤寒症,一日两经表里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间当殒命.是故伤寒不服药, ...

  • 新订王氏罗经透解

    新订王氏罗经透解

  • 灵素之问 | 六经病欲解时的唯一价值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19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太阳病欲 ...

  • 20个人生困惑的经典回复,通透走心

    来源:人民论坛网(ID:rmltwz) 曾以为,只要解决了一个问题,化解了一个矛盾,突破了一个瓶颈,就能万事大吉. 殊不知,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和艰难. 所谓的人生,不过是山一程,水 ...

  • 知乎10条神回复,针针见血,看完整个人通透多了

    作者|读者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在我们的一生中, 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候, 让我们苦苦追寻的人生答案, 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01 问:命运是什么? 神回复:命,是弱 ...

  • 二十四山用通天透地日禄到山的期辰

    例:子山唯有用癸日,方能通天头,又子为癸之禄,所以子山用癸日为日禄到山,最吉 所以: 子山用癸日: 丑山用己日.辛日.癸日: 寅山用甲日.丙日.戊日: 卯山用乙日: 辰山用乙日.戊日.癸日: 巳山用庚 ...

  • 风油精为何能实现透心凉的效果?这种物质“功不可没 ”

    风油精为什么能这么"透人心扉"?这种透心凉的效果,主要跟"薄荷脑"有关. 这个薄荷脑,也是让风油精拥有预防蚊叮虫咬.缓解中暑恶心.治疗腹痛腹泻.头疼头晕.感冒鼻 ...

  • 他真的把中药说透了!

    中药区别于植物药根本在哪里? 为什么只能用嘴说,却无法用科学来体现? 青蒿素的走红究竟是打开了中药未来的路? 还是关紧了中药发展的门? 关庆维 北京同仁堂名医馆馆长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