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买房,不如买了这清代玉器!
清代玉器的造型以圆雕为主,片形器次之。其造型有两大特点:第 一,大型的巨幅圆雕出现。由于清代玉材来源充足,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具备,能够雕琢大型和巨型重器。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大禹治水玉山,代表了清代制玉的超大规模和技艺水准。清代玉器中有不少大型的观赏性“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地取材,加以设计制作第 二,造型与纹饰结构繁缛细密。清代玉器,除器物的主体外,常附设极 具装饰性的雕刻,使器物造型丰富繁华。
满清入关以后,经顺治康熙帝励精图治,扫清叛乱,发展生产,雍正帝肃整吏治,繁荣经济,出现了“康乾盛世”。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陆,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清代玉器得以发展。
清代的玉器制作分三个历史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在康熙、雍正时期,大部分玉器是在民间制作的。宫廷中大规模的玉器制作还没有形成。不过,在清代初期开始,顺治、康熙年间的玉器制作,基本上撇去了明代玉器“粗大明”的粗陋拙劣的制作工艺,也摒弃了以前各代延续下来的格调不雅的作品,力求体现一些精致典雅艺术文化风格。这时期的玉器,广泛使用了龙纹、螭纹、云纹以及人物纹等。这些纹饰的主要特点就是起凸不深,比较圆润,比较浑厚含蓄。第 二个阶段是乾隆时期,清代的玉器制作到了最辉煌的的顶点。乾隆以后,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无论是重达万斤的大型玉雕件, 还是仅仅方寸之间的小件玉雕,都体现出优异的制作水准。第三个阶段就是清朝晚期,民间和官延的玉器制作工艺并驾齐驱。
清代琢玉工艺精进,玉器的碾琢工具与方法也不断得以提升,“玉山子”即为这一技艺飞速发展的产物。“玉山子”造型如山,宛如立体的绘画作品,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将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表现出来。本件作品不论从玉质、雕工而言都为佳品。山子表现的是“会昌九老”的故事,即唐代会昌年间,九位退休老人白居易、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释如满等九位老人相聚洛阳香山游玩的场景。人物、山石、庭院刻画简洁有力,山体绵延起伏,生动质朴。
由雍正开始,历经乾隆,到嘉庆为止,中国玉器文化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期,尤其是在乾隆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经历的清朝初期的休养生息,此时的清朝经济已经非常繁荣了,玉器的发展较以前有了大的提升,但还称不上高峰。转折点出现在乾隆二十五年,此时的清朝军队平定了准格尔叛乱,将新疆的版图纳入清朝版图之中。在此之后,盛产和田玉的新疆每年光进贡朝廷的玉石原料就将近四千斤左右。这样朝廷再也不缺少上好的玉石原料,再加上乾隆皇帝酷爱玉器,清代的玉器文化自此迎来了黄金时代。
清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明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酒具非常盛行。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来做笔洗、水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器装饰陈设。由于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关于清代的玉器为何如此之多,这要归功于一个玉痴皇帝—乾隆,他非常注重玉器的收藏和研究,更是把玉文化看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