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七)
伤寒论第40条辨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表症未解,心胸之下有水饮之邪,病人干呕、发热、咳嗽,或兼口渴,或兼下利,或兼噎塞,或兼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兼气喘等,用小青龙汤主治。
伤寒,表证未解,心胸之下有水饮之邪,病人有干呕、发热、咳嗽或者兼有口渴,或兼有下利,或兼有噎塞,或者是兼有小便不得,少腹痛或兼有气喘,这就是小青龙汤,这里的“或”指的是,有的有,有的没有。
“小青龙汤”是由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半夏、甘草、五味子组成的,细辛是一味非常热的药,细辛是有毒的。临床上,细辛只开一钱,细辛长得细细的一根,下面有很多根茎,用它的根部。
细辛一根独阳往上走,所以很热。因为里寒很盛,所以开细辛和干姜,把里寒去掉,让里面温热起来,把水气去掉,心下有水气,往上冒,所以会喉咙痒。
五味子药没有寒热,五味子是止咳的,所以《本草》写五味子润肺,有时咳得很厉害的时候,气管都会咳破,用五味子。有时候咳得太厉害,会呕,用半夏。
半夏会降逆也可以去水,所以胸腔的水,半夏也可以去。半夏还可以化痰,所以半夏与五味子合起来就能化痰止咳。张仲景的半夏是生半夏,半夏洗完就入药,生半夏有毒,也就是靠这毒把水排掉,能解半夏的毒,就靠生姜和干姜,所以干姜与半夏并用在里面。
生姜是散胃中之寒,干姜是温中去肺中之寒。桂枝、芍药、甘草此三味药是从桂枝汤来的。“小青龙汤”的用法,就是表寒里寒的时候用的,开小青龙汤的时候,表里双解,所以表面上可以看到麻黄汤证。
小青龙汤,一种是本身素体虚寒的人,得到麻黄汤证的时候用的,还有一种,本来是麻黄汤证的,没服用麻黄汤,而从麻黄汤证转成小青龙汤证,所以是麻黄汤证失治,而变成大小青龙汤证的,大或小则视病人身体的症状而变。
本来身体就是里寒的人,舌苔伸出来白白的,平常不会口渴,想喝热水,里面寒很盛,就代表水很多,水发散不掉,停在里面,自然不会口渴。
小便白白的,里寒很盛的人,一得到麻黄汤证,就表寒里寒了,水停在里面。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会上下移动,水气跟着一阵一阵往上冲,往上冲就会痒,所以咳一咳,会比较舒服。
小青龙汤吐出来的痰是白色的泡沬,大青龙汤吐出来的是黄色的浓稠的,所以服小青龙汤会使里寒和水从表及小便解掉。所以小青龙汤下去的时候,会发汗发很多。用炙甘草把汗回逆回来,肠胃功能的恢复,就靠细辛和干姜,所以病人吃了小青龙汤,好了以后会很饿,因为肠胃功能恢复了。
小青龙和大青龙,都能看到表寒的证状,小青龙和大青龙的区别就是,大青龙汤是表寒里热,而小青龙汤是表寒里寒,所以,只要是看到有表寒里寒的症状,就可以开小青龙汤。
什么是表寒里寒,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咳嗽,咳出来的痰是白色,口不渴,舌苔是白色的,这就是表寒里寒了,这就可以开小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