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下半句更经典,看了让人鼻子一酸

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家族和血缘关系都十分看重,父母作为传承的载体,也一直被世人歌颂。所谓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这句话也不是凭空得来的。

母亲怀胎九月,可不像是肚子上长了几斤肥肉那么简单。腰酸背疼是常态,恶心呕吐是必经之路,腿部浮肿抽筋是必然,高血压并发有可能,传言中的十级疼痛也只有生过孩子的人才能明白是有多么痛。

那为什么母亲愿意遭这般得罪呢?都是因为爱。母爱在生产阶段或许是可以量化的,那么父爱就不重要,不伟大了吗?

并不是,父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就像一个榜样,一个模具,为孩子提供了一种近距离的人生示范。

当然这只是举了个例子。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从一个孩子扎根在了母亲肚里子开始,他们的付出都是令人难以计量的,值得歌颂的。

但同时这也是最容易被孩子忽视的,往往等到失去了,才会明白自己曾经拥有过什么。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这是一句俗语的上半句,仿佛能感受到其中的希望与庆幸。

是啊,父母在的时候,永远会有一个港湾留给自己停泊,这样的安全感不正是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追寻的吗?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也知道自己可以往哪里去。

不过,这上半句或许还能让人感到温情,但下半句虽更经典,却看了让人鼻子一酸。下半句是这样说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当父母不在了,你的出生与成长,这些童年的记忆也就真正的消失了,随之而去。你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能重新作为一个纯粹的孩子出现。

从此以后,你背负的将是另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的人生道路上也就仅剩你一人孤单前行,寻找最后的归宿了。

不得不令人哀叹,这种孤单,这种无助估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这句俗语应该也是曾经失去过的人所作的吧。

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懂得这里面所包含的情感。独生子女一词,基本上也奠定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掌中宝啊。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可以说一点也不夸张。小皇帝,小公主,这些词汇都不足以形容全家对其的照顾与培养。

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有多少人能正确地认识到亲人的辛苦与爱呢?一言不合就吵架,摔门,不就是当今许多孩子的通病吗?

这句俗语放在如今,仿佛更有意义了。它其实并不是在为父母发声,而是为孩子能够将来不后悔,给予的警示。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不希望将来会在任何人嘴里说出。父母不会永葆青春,等你长大懂事,我们只能加快脚步,尽量追上他们,扶上一把。

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从现在,从身边的一点小事做起,多说句谢谢,说句我爱你,多留点时间陪伴家人,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