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爱?看懂了你就真正拥有爱的能力
七夕节快到了,妹妹问我:什么是爱?
我用一位犹太智者对爱的阐述回答了妹妹的问题:
爱是付出,是爱自己的那份付出。
有一个关于拉比Kotzk的故事,他遇见一个正在享用鱼肉的年轻人,于是他问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你为什么吃这条鱼?“
年轻人说:”我爱鱼。“
然后他说:”哦,你爱这条鱼,然后把它从水里捞起来,宰掉再煮了它。“
他说:”别告诉我你爱这条鱼,你爱的是你自己,因为这条鱼尝起来鲜美可口,所以你将它从水里捞起来把它宰掉,再煮了吃了它“
世上有许多的爱情,只不过是”于鱼之爱“
当一对年轻人相爱了,一对年轻的男女坠入爱河,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男子从女子身上看见了对方能够满足他所有生理和情感上需求的东西。
而同时对方也认为自己能从男子身上感受到她把它称之为爱的东西,但双方只是从彼此身上寻找着各自的需求,而不是对于对方的爱,对方变成了一个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世上有太多所谓的爱情,都是这样的,爱的外在表现不在于我要得到什么,而是在于我要付出什么。
什么是爱?
有一位犹太的伦理学家Rabbi Dessler曾说过:
人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错认为你要为你所爱之人付出,然而真正的答案是你爱你为之付出的那个人。
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对你付出了,表示把我自己投入在了你身上。
而自爱是一种必然,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
所以现在我的一部分已成了你,就是说在你身上有着我爱的那部分自己。
真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接受。
于是,妹妹问我:那爱就是付出?
我说:不全是。
我们的身体,由爱而组成。
爱就是物质细分到极细,乃至无法再切割,无法再分裂的那个状态,即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这个东西就称之为爱。
而爱等同于老子说的道,吾不知其名,强曰为道。
爱等同于空,心经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是指一切肉眼可见的有形物质,色与空是同一本质,万物的形象由观察的对象决定了观察的结果)。
爱等同于智慧,物理表述为:极大又极小,小到无法再小时,遍布于整个虚空,于是变为极大,大到无限,这是空。这也是智慧,是三摩地,是菩提;
这就是爱,无限趋近于0,又不等于0的这个东西。
那么,理解这样的爱,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正因为我们由爱而组成,爱遍布于我们四周,无处不是爱,无爱而不能活。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认识自己,只能依托他人的眼中,外界的肯定和认同来辨识,认识自我。
好比,你是纯白色,将你放置于纯白的空间,你如何分别空间和你自己的界线?
除非你是区别于纯白的其它颜色,颜色对比越强,你的自我认识越清晰。
黑色与白色,是最强烈的对比颜色。
所以我们生活的形色世界就有了阴阳二元划分,有了正和反,有了对和错,有了对立。
对立和不同,是每个人内在的一面镜子,籍由万事万物的投射,认知自我,了解自我。
宇宙就是爱,就是空,就是道,因为宇宙想要认识自已,于是,分裂产生,有了山河大地,万物生灵,藉由无以数计的不同、碰撞,从而感觉自己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宇宙生命体中的一个极微细胞。
细胞不知道有身体的存在,它只能看感受到提供自己生存的狭小空间。
细胞并不知道是由人的思维输入指令,细胞接受指令而执行生灭任务。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由宇宙意识掌控,无时无刻都被无形的线导引、指挥着生命的全部过程。
南怀瑾先生曾说,没有什么爱,都是荷尔蒙在作怪。
有人问南怀瑾先生,爱情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答复:人最爱的是我。
所谓“我爱你”,那是因为我要爱你才爱你。
当我不想,或不需要爱你的时候便不爱你。
因此,爱便是自我自私最极端的表达。
其实,人所最爱的既不是你,当然更不是他人,最爱的还是我自己。
那么,我是什么?
是身体吗?
答案:不是的。
当你患重病的时候,医生宣告必须去了你某一部分重要的肢体或器官,你才能再活下去。
于是,差不多都会同意医生的意见,宁愿忍痛割舍从有生命以来,同甘共苦,患难相从的肢体或器官,只图自我生命的再活下去。
由此可见,即使是我的身体,到了重要的利害关头,仍然不是我所最亲爱的,哪里还谈什么我真能爱你与他呢!
真正的爱,是全然的爱自己。
自我认同,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不需要依赖外界的认同而感受自己的存在,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每个生命个体,动物、植物、都是由爱而组成,我们就是爱本身。
《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宇宙犹如母亲,宇宙孕育天地万物。
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宇宙对人对事,不会产生好坏分别心,
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都是万物与自己的共同体验。
创建“家庭系统排列”的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有句大家很熟悉,很经典的语录: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海灵格表达的观点与《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本旨一致。
如果你是孕育万物的宇宙,你一定想对苍生说:万事皆允。
万物生灵都有着爱和被爱的能力。
只因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才会惊慌失措的籍由外在形象、内在才华,事业、财富、高等学历,他人的爱等等。。。寻求外界认同以感受自己的存在。
禅宗有个偈子,很好的表达了这个意思: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心向灵山塔下修。
全部的生命行为所的执行指令只有两个:繁衍和进化。
(生命在体验七情六欲千万种情绪,失败或成功,顺利或挫折中无止进的进化,随宇宙生而存,随宇宙灭而亡)
《超体》开篇台词:当环境适合细胞生存时,细胞选择繁衍;
当环境不适合细胞生存时,细胞就选择永生。
当今世俗的爱情,多半是指欲。也就是身体内的原始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将这股能量用在修行也好,事业学上也行,或用在七情六欲(性或繁衍)上都可。
将能量使用在哪里,产生的结果自然不同。
梵语“菩萨”(Bodhi-Sattva),原意是“觉有情”的意思。
“觉有情”三个字以通俗流行的表达:看透这个世界并不是最难的,看透了,还能敞开心门,还能热爱它,拥抱它,这便是“有情”。
藏教佛经中有个故事:
一位上师开悟前,曾对他的朋友许下誓言,假以时日,若有所成,会度这位朋友。
上师开悟后,轮回转世多次,每一世都出生在不同的国度,只为了等待与他那位朋友相逢的一个瞬间,向他讲诉一句重要的话。抱持着这样的爱,去爱众生。这便是“有情”。
那么,你想将你生命本初的能量,你的爱用在哪里?
你想如何创造你的生命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