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记忆” 征文 | 我心中的一座城 | 作者:李满云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我是七零后,年少时,宣化街对于我这个出身农村,家庭贫穷,又是农民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匆匆过客,知之甚少。
记忆中的宣化街,在我的心中与其说是一条街,不如说是一座城,一个家。因为我唯一的小姑就住在宣化街附近的东庄村。逢年过节,一说去小姑家,就说去城里面呀。去城也就是去东庄小姑家,必经之路就是宣化街。
孩提时代,我和哥哥姐姐随同父母从遥远的家乡,走东绕西,一路风尘仆仆步行而来;到了初、高中,有了自行车,一行人蹬着自行车,争先恐后前往;后来有了公共汽车,步行到乡里的站牌等1路车,坐的是形体高大的公共汽车,行至公共汽车站,再“坐11路公共汽车”穿行而至。
记得第一次来到济水大道和宣化街的交叉口时,父亲幽默地称之为“裤裆斜”。哈哈!自此,我就记住走到这个关口,向南就入宣化街了,也就快到小姑家了。宣化街上,从西向东,路经西关大厦,新华书店,工区大楼,百货大楼......那时的建筑虽然没有现在这样高大上,却也挨挨挤挤,门庭若市。到了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虽然来得多了,看得多了,但是从来不曾驻足跨入任何一个建筑物。也许是农村人囊中羞涩,也许是乡下人特有的胆怯感,总觉得那些大大小小的商铺,林林总总的活动中心都是那样的神圣和伟大,让我们这些农家孩子变得那样的羞怯和窘促,好像这种繁华和热闹根本就与自己无关。曾多少回,店铺里传出的叫卖声引得我止不住多看几眼,饭馆里飘出的菜香味诱得我忍不住多吸几口。再看看城里人的穿着是那样的得体大方,而自己的穿戴又是如此的土里土气,就只远观而不近前了。想想小时候,那种城市的氛围对于我是那样的触不可及,格格不入,现在想来,也真是幼稚可笑。
高中毕业后,我的个头长得不是太快了,也有了爱美之心。忽一日,妈妈对我说:”你现在长高了,也长大了,该有件像样的衣服了。你在大街上多看看人家穿的哪件衣服好看,就自己去城买吧。”听了妈妈的话,心里真的比喝了蜜还甜。要知道,长这么大了,我都是拾着穿姐姐们穿小的衣服,或者是妈妈的衣服翻色过来,重新缝制而成的半旧衣服。过了几天,妈妈从箱里取出五十块钱,小心谨慎地交于我的手里,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买件喜欢的,稍大点的,能穿得时间长点的衣服。我一边听着妈妈的唠叨,一边把五十元钱叠成了小长条攥在手里,塞进口袋,便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出发了。
来到宣化街,第一次走进西关大厦,琳琅满目的柜台,新颖别致的衣服让我目不暇接。当我精心挑选了心仪已久的鹅黄色涤纶夹克衫,准备付钱时,竟然发现五十块钱不翼而飞了。刚才试新衣服的兴奋之情荡然无存,一时惊慌失措,痛心不已。就这样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不过,事后妈妈洗衣时,发现原来是口袋里有个小裂缝,钱从裂缝处钻进衣服的内衬里,滑到衣服的边沿去了。知道钱又失而复得,我像捡了钞票一样开心,返回去买下那件新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想想宣化街第一次买新衣,也真是刻骨铭心,记忆犹新。
说起第一次,更有趣的是第一次去宣化剧院看电影。哥哥和他的几个好弟兄经常去那里看电影,有一次为了带我进去,又不想买票,他们出了个馊主意。冬夜,哥哥穿一件黄军大衣,围一条大毛围巾,让我依附在哥哥胸前,紧紧搂住哥哥的腰,整个儿把我裹在大衣里,用围巾遮挡着庞大的身躯。几个兄弟把故意哥哥安排走在在中间,趁人多的时候,拼命向栏杆处拥。前边的人高高伸出手臂,举起手里的电影票,向后指着,吆喝着:”票在后面。”后面的人探着身子往前挤着,就这样前拥后簇,我挤在中间终于蒙混过关,进去剧院了。当时看的什么电影一点也记不起来,只记得吃了一毛钱报纸包着的香喷喷的瓜子,还有吵闹的人群。现在想来,这一幕也真让人啼笑皆非。
参加工作后,我去宣化街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一来自己有了小金库,有了底气;二来宣化街东西齐全,质量上乘。曾记得万里鞋店一年总要光顾几次,穿得舒心,买得放心。结婚时,大小家电都是纷纷从宣化街的各大商场购买,作为嫁妆。期间,也约了同事,亲朋好友在宣化街的大小饭店吃过美餐。宣化街逐步成了普通百姓都能光顾得起的场所。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宣化街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每一个济源人的心中;宣化街又更像一位万寿的老人,哺育着她的子孙万代!

作者简介:李满云,市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

  • 【广东】陈梓铭《吃夜宵》指导老师:林燕玲

    吃夜宵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 二年级 陈梓铭 昨天吃完晚饭,妈妈开车带我和姑姑.哥哥姐姐们一起去逛街买衣服.经过大家的精挑细选,终于给我们几个小孩买到了满意的衣服. 小姑提议我们去吃宵夜再回家,还开玩笑说 ...

  • 【我的童年征文】 着火的花裙子

    [我的童年征文] 着火的花裙子 烟姿雨 时代不同,每每到了"六一"儿童节居然会收到很多给我们这些个超龄"儿童们"的祝贺短信,看着这些略带搞笑的短信,会有种落寞的 ...

  • 灵城青石板老街的记忆

    青石板老街的记忆 文/叶丽华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曾居住的小城,青石板路从地势较高的隅顶口延伸到四关城门.路上留下了我童年美好的回忆,也是我一生不忘的青石板情结. 清晨总有卖油条的叫卖声.上早学 ...

  • 《现在的妈妈 VS 以前的妈妈》

    大家好,我是朵儿,很高兴和妈妈成为同学,今天说说我的妈妈. 有一次,我把雨衣弄丢了,忐忑不安地回家,妈妈和颜悦色地说:"雨衣丢了算什么,只要你没丢就行! " 哥哥说,以前妈妈可不是 ...

  • ​莫逆之交丨消失的小巷

    消失的小巷 作者:莫逆之交 离开老家已38年了,自2000年退休后,一直想回去看看.因父母不在,老姐相继成家远嫁,故无紧迫感,直至2016年6月17日才成行. 凭着近四十年前的记忆,我从五一路沿藩城堤 ...

  • “宣化记忆”征文 | 一条街,一生情 | 作者:王强东

    宣教布化. 一条宣化街,从隋唐走来,历尽千年风云,饱经人世沧桑,见证岁月变迁. 你我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偶尔泛起的记忆浪花,却足以装点儿时的梦想,与成长的烦恼.三年前,一曲本土音乐作品< ...

  • “宣化记忆”征文 | 宣化街,我心中的街 | 作者:赵向波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征文 | 向往一条街,爱上一座城 | 作者:井向艳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征文大赛028】远去的村庄——我心中的那座城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远去的村庄--我心中的那座城 张守梅 我们大屯北山没规划时,是一个独立的小村子,统共三十来户,以丁姓为最多,占了小村的三分之二,叔兄弟六 ...

  • “宣化记忆” 征文 | 古老而又年轻的宣化街 | 作者: 杨烈青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 征文 | 向往城市 | 作者:翟旺礼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 征文 | 宣化记忆 | 作者:谢伟超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 征文 | 从邢台到“宣化街” | 作者:谷新建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宣化记忆” 征文 | 济源第一街 | 作者:李翠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