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清朝宫廷吃哪些冷饮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大锤粉丝交流群已经建立啦!各位读者老爷可以添加群助手微信:447925803178 进群!
咱们一起畅聊古今历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锤在这里等着您~
进入夏天之后,最近各地气温明显上升。大锤团队所在的北京,这段时间也是酷热难当。熟悉咱们大锤说史栏目的读者听友朋友们都知道,每年这时候大锤都要推出与消暑食品有关的节目,曾经陆续有《天气热! 来瓶1898年的汽水 ~加冰!》、《冰淇淋是何时重返中国的》、《进入6月,说一说冰淇淋的几个历史谜案》,有兴趣的读者听友可以前往延伸阅读。
本期我们继续在暑天里说一些消暑的冷饮吃食。那就是清朝宫廷里面的皇帝妃嫔们,在每年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们的消暑冷饮都吃什么。
清朝宫廷的消暑食品,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传统的消暑降温饮食,比如绿豆汤、绿豆粥、绿豆糕、荷叶粥等等,在清代皇帝常去避暑的承德避暑山庄,夏日里皇帝的御膳中往往就有这些消暑食品的踪迹。这里顺带说一下,近些年网络上有人说老北京的传统小吃之一“豌豆黄”也属于清朝的另类冰淇淋,其实这个是不准确的。豌豆黄作为应季的面食产品,它通常是在每年春季里清明前后上市的,在当时并不是用来避暑的食品。
另一类则是冰镇类饮食。要冰镇,在明清时期,人们食用冰的主要来源就是窖藏,也就是冬季在江河湖水中切割加工好冰块,放在专门的冷窖内储存,到了夏季就拿出来用。比如清代紫禁城内就设置五座冰窖,藏冰25000块。到了夏天,这些冰块除了直接搬出来放在宫殿内降温之外,另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制作各种冷饮。
《清宫词》曾有专门歌咏当时一种冰镇消暑饮食的作品,这种饮食叫做“冰果”,也就是以杂果放置盘中,浸以冰块,是当时夏天宴饮的必备消暑食品。清宫中的这种冰果进一步演化,就是乾隆皇帝诗中就用专门歌咏“冰椀(通“碗”字)”的诗歌,所谓“浮瓜沉李堆冰盘”是也,也就是以冰块来冰镇各种应季蔬果,诸如瓜果、莲藕、菱角等等。
这种宫廷冰果的做法,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清稗类钞》记载,当时北京民间暑天宴客,先上的就是冰果,相当于宫廷此类冰碗的简化版本,具体做法是以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等布满盘上,在这些果子中再铺小冰块。大家先把这些吃了,消暑开胃,然后再上正菜。
那么,为什么又要说民间的这种“冰果”实际是宫廷冰碗的简化版本呢。因为宫廷里面的这种冰碗的制作,无论是食材还是工艺都要远远超过民间水准。在后世的《宫女谈往录》中,曾经专门回顾过慈禧太后吃的这种冰碗。
到了慈禧生活的时代,这种冰碗又有了新名字,叫做“甜碗子”,其冰镇的食材内容五花八门,有冰镇甜瓜果藕、百合莲子、杏仁豆腐、桂圆洋粉、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等,吃这些除了古代传统饮食中讲求应季吃食的习俗之外,还有一些养生的考虑,比如传统观念认为吃果藕可以顺气、吃青胡桃可以补肾、吃怀山药可以温补益气等等。
而且宫廷甜碗子的做法也比较讲究。比如其中的甜瓜果藕甜碗子,就不是寻常的把甜瓜切片再配上果藕这种民间做法,而是把新采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再选用甜瓜里面的瓜瓤,去掉耔以后与果藕配盘,再加以冰镇了来吃;而葡萄干鲜胡桃冰碗子,则是先把葡萄干用蜂蜜浸泡,再用南方进贡的青胡桃砸开,把里面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把这两样混在一起,还要浇上葡萄汁,再经过冰镇,才能送上慈禧太后面前。
这些食品属于专供太后消暑的小吃,这些甜碗子通常是每次采用几种样式,用精致的蓝瓷盖碗装了,端送到慈禧面太后面前,慈禧太后手指哪个盖碗,就由当值的侍者用打开哪个盖碗,用小银勺给慈禧太后品尝。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品尝,还真就是品尝,绝对不是我们现在抓一根雪糕冰棒找个墙根荫凉地方狂吃的那种气氛,因为慈禧太后年纪比较大,御医嘱咐她不能贪吃凉货,所以这么费心尽力做出来的冷饮吃食,慈禧太后也就是略微尝一尝,就算用过了,之后这些就被慈禧太后下令赏赐给宫女或者太监等随侍人员消灭掉。
除了宫廷特色甜碗子之外,常见的酸梅汤、果子露等等传统冷饮在清代宫廷也很受欢迎,这些饮料经过宫廷改良后也会在暑期供应。
关于酸梅汤还牵扯到清代慈禧太后的一桩的丑事。这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跑到陕西西安躲起来,又派人去跟八国联军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时候,仍旧在西安维持着奢侈的生活。当时在西安避难期间,御膳房虽然跟着逃亡陕西,无法恢复紫禁城时代的排场,但是仍旧尽力保持着铺张浪费的架势,仍旧分为荤局、素局、菜局、饭局、粥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各种,满足慈禧的奢侈需要。
当时夏天关中暑热,慈禧点名必须要冰镇酸梅汤,酸梅汤好办,但是冰镇就有了麻烦。在那时候,关中储冰是个极其奢侈的事情,从官府到民间基本就没有大型冰窖来储冰,大家伙也没人能想到威风八面的慈禧太后竟然有一天能狼狈逃窜到这里来避难兼避暑了,所以太后虽然想要,关中却是真没有。最后有当地人建议说,西安西南百里外的太白山上,有一个岩洞,深邃阴凉,洞内有千年不化之冰。于是西安地方官员每天派专人驱驰百里,去太白山运冰回来,来满足太后在亡命时的冷饮需求。
当然,在古代缺乏充分制冷设备的时候,传统冷饮是赶不上如今工业化生产的冷饮的花色种类的,但是它作为古人生活的一个侧面,依旧记录了一些古人的生活以及时事风云,并在盛夏的历史中留下了一点清凉的痕迹,供后世的我们品读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