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中国的电子计算机建立纪念碑的建议
1958年8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有线电厂(738厂)合作完成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管103计算机调试成功的日子。六十年来,从计算机学科到产业,从科学领域到全社会计算机应用的重大进展,几代计算机工作者的贡献无与伦比,为体现“不忘初心”,建议在当年的工作地——酒仙桥738厂或计算所北楼地基上建立石质纪念碑一座,在进行碑体设计和艺术准备后,建议于2018年8月1日举行纪念碑奠基仪式,以纪念中国科学史和产业史,以及社会巨大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启动了发展计算机等的“紧急措施”,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研制“两弹一星”提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从1953年华罗庚先生的三人计算机小组,到1956年筹建计算所的三个研究室,如今中国数字化大军数已千万计,电脑、网络遍布全国城乡和各行各业。此刻,建立起一座纪念碑是向计算机创业者的崇高敬意,是为了宏扬科学态度和“领军世界先进水平”的奋发精神,也是为了激励后人继续艰苦奋斗,勇攀高峰。
1958年8月1日,按照苏联图纸“M-3”,中科院计算所和北京有线电厂合作仿制成功“103”电子管计算机,从此中国有了电子计算机。
1959年4月30日,计算所和北京有线电厂合作仿制成功“104”电子管计算机。10月1日,中科院计算所游行队伍携带计算机模型在天安门参加国庆十周年游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有了电子计算机。
计算所在前二十年中,研制了几十个型号的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电子计算机,还有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为国防和“两弹一星”工程服务。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计算所为了探索计算机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继续贡献;并向国民经济的重大课题任务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而努力。近二十年来,计算所继续提供自主创新能力,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不仅是所有上述成就的起点,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一次成功的迈步,从此走上数字大道的新时代,电子计算机不仅是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支撑,计算机自身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历史伟业的风采,激励国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议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兆维集团(原738厂)同意本建议,早日成立筹备组,审定设计方案,拟定施工计划,早日奠基并落成纪念碑。若若纪念碑建成,计算机创业的老领导、科学家和职工及他们的后人在酒仙桥或中关村有一个瞻仰、回顾与拍照的地点,中国的科技旅游也将有一个意喻深厚的景点。
纪念碑的设计要点:
要有与早期电子计算机相比拟的高度和体量,以示庄重;
正面有“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年代文字,背面有立碑缘由;
局部精雕细刻,主体浑然天成,体现计算机领域的精细和大有开拓的领域;
碑座占地面积不大,易于提供永久用地保证。
附录:
一,103计算机的系列产品共48台,包括103机26台、DJS-1机16台、DJS-3机6台,目前仅在山东潍坊师范大学完整保留一台。
二,104机7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