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家:曾令兴、曾绿原◆从马致远的“断肠人”说起(散文)‖主编仝仲堡

⿻◎特约作家曾令兴、曾绿原作品精选◎⿻

从马致远的“断肠人”说起

作者/曾令兴、曾绿原(湖南辰溪)  主编/仝仲堡(山西)

《诗经》曰,诗以言志。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恰为时而著。马致远,字千里,大都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四处奔波,希望自己所学的文武艺,售与帝王家。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马致远命运多舛,因而一直未能得志。漂泊无定、困窘潦倒。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一篇悲秋的经典作品《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是中国北方风光。古有“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细雨江南,”那么“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典型的江南风景。
“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小桥流水家人,人家即家人,这是为了押韵,歌词中经常调整字词中字的顺序。
瘦马指马也代人,是借代手法。
断肠人,使动用法,使家人断肠的人。
我在《从马致远的“人家”说起》一文中:歌词要求押韵,调整了词序是自古到今的写作惯例。“人家”即“家人”或“佳人”。这就与后面的“断肠人”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与文章结尾“断肠人”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把秋思推向珠峰最高点。那么到底谁是“断肠人”呢?
为什么如此说,先让我们看看唐.晁采的《子夜歌》

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寒猿都无法理解。诗人不直接写自己的相思有多深,而是通过寒猿肠断来侧面描写,回味无穷。
让我们再看看前人,思念对方却没有直接正面下笔,而是借对方的口,间接入手说思念的高超写法: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兄弟;白居易的“想的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家人;“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王昌龄的“洛阳朋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洛阳朋友;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妻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按常理来说,一般表达思亲思友之情,从正面写,都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思乡思友思家思人,废寝忘食、如隔三秋等等。但是,这些作者却都在这里独辟蹊径、迂回侧绕、曲径通幽。通过想象家人、朋友谈论着自己这个远在他乡之人。那么,自己的思念倍增而有价值,把单相思变成双相思、长相思。亲情、友情的意义非同一般。
这种从被思念人的口里说出对思念人的思念,远比思念人自己直接说效果要好。这样就形成双方无边思念的海洋、掀起了双方思念的海潮,汹涌澎湃,直击双方思念的心口,引起长久的共鸣。作者马致远把这种写法已经了然于胸、用到极致又挥洒笔端。伉俪情深的夫妻生死离别:如“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苏轼;“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的陆游和唐婉都属于“肝肠寸断的断肠人”。夫妻双方至死不渝、肝肠寸断的爱,他们的长相思成就了他们彼此是双方的断肠人。马之前下一‘瘦’字,瘦马瘦人,嘴尖毛长。借写马之瘦而衬托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苦、凄苦可想而知。路途跋涉之累,求功名之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凄惨,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单思是病又无意义。
因此可以断定:马致远笔下的“断肠人”指家里的妻子、亲人也在想天涯游子而相互肝肠寸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是相对家人而言,家人不知道游子在何处?是泛指四面八方的。同样,家人是断肠人,游子在天涯。曲中游子是知道自己现在的具体位置的。游子哪能说自己现在天涯的。所以说家人是断肠人,断肠人在想天涯人。
这种换位相思、曲径通幽的间接说事,远胜于直接相思,悲悲惨惨凄凄、从家人啊到天涯游子。以乐写悲,有前面的“小桥流水人家”,为后文蓄势、为“断肠人”伏笔。“断肠人”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此曲不愧为秋思之祖。

特约作家简介】曾令兴  湖南辰溪白云中学教师,阿童文学社特约作家

→END←

1.李文亮医生,您化成了一棵树

2.军队医生的誓言(诗歌)

3.曾令兴、曾绿原◆白衣战士的誓言(诗歌)

4.脱帽记(散文)

5.白公鸡之死(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