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含真 ▍闻问庚子篆刻选
抱朴含真 行稳致远
——品读闻问篆刻
◎李春雨
记得几年前我到集美阁选购印石时,见到一本《闻问印存》,作品风格有元朱、汉印、古玺以及流派印,形式多样但刻的并不俗气。结识了闻问之后便经常或见面聊天或微信交流,谈及最多的还是书法、篆刻艺术。交流中我对他有所了解,原来闻问是一名从军23载的退役团职军官,军旅生涯锻炼了他的坚毅品格和干练的行事作风。他对书法篆刻情有独钟,作品多次在《解放军美术书法》、《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让书法篆刻艺术熏陶和感染官兵,营造军营文化。
军人出身的闻问,在追求书法篆刻艺术的道路上,勇猛精进一往直前。他鼓刀弄石临摹古印数百方,学古而不盲从,领悟其精髓,法乳滋养,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功力。闻问的篆刻路子宽泛,工写皆擅,“精工”与“写意”冰火两重天,二者兼得实属不易。观其工稳印如老僧入定,物我两忘,游刃有余;写意印则如将军上马,万夫难敌,挥洒自如。或工或写皆能相体听役,挥斤运斧,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刀笔互现出神入化,极见功力,达到契合性情的迹化。他的篆刻作品或委婉、或劲健、或古拙、或平实、或巧饰,面目纷呈,各见韵致。
为了提高书法篆刻水平,闻问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篆刻创作班,师从高庆春先生。通过学习,他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对篆刻的理解更加深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审美取向并以之统摄自己的创作,或神巧而形拙,或神熟而形生,抱朴含真,于古意中见新意。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展览中获奖或入展,并于2018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
近年来,因古玺文字的奇奥多变、布局的欹侧错落及古朴生动的可塑性,古玺写意印风颇受印人喜爱。闻问的篆刻创作以写意为主,追求质朴、旷达之美,实经营而不着痕迹,实重技而不显端倪,力求作品气息的高古自然。审美意趣通过刀与石的对抗,迸发出他的艺术追求、艺术修养和艺术精神。作品的格调和意韵,亦古亦新,见情见性,在相生相发的技巧表达中渐入佳境。
赵之谦说:“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知刀与石。”闻问在创作中十分强调刀石笔墨的效果,他对每方印往往数易其稿,对章法的布局、线条的起伏转折、印面的残破处理等反复推敲,九朽一罢,力求通过刀与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线条书写的笔墨意趣。他刀下的线条往往恣纵奔放,爽利劲健,刀中见笔,笔中见刀,形变与线变参差错落。布局开合之间,气脉畅达,游刃有余,可见其入情之真,入法之通,入理之深。
我曾观闻问现场刻印,见其用刀不拘成法,因材运刀,以冲刀为主,辅以切刀、摆刀等手法。所用刀法,正侧、浅深、冲切之间,顺乎自然,给人以十分强烈的节奏感,极富感染力。无论是粗细线条的不规则排布,还是方圆结合的笔画,通过化裁充分展示印面的灵活与自然,并恰到好处地处理其残泐和金石气。文字在印面产生虚实呼应、欹正相生、疏密有致的变化,辅以斩钉截铁、锋棱显露的运刀,刚健柔韧的微妙变化,体现作者真气弥漫、刚劲雄强的风格,令读者观之回味无穷。
古人有“文章书画,皆须于空处着眼” 的精辟论述。其朱文印“善阵者不战”,此印朱白对比强烈,虚实一目了然。“善”和“不”字中间字留空最多,为虚处,为此印印眼,可谓疏处可走马。“者”字字形压缩和“阵”字穿插到一起,“战”字虚其右下与印眼处的空形成呼应。边框似圆非圆、似方非方,边线虚虚实实,文字和边框有粘连,亦有虚化而无违和之感,新奇不失高古、率真不失沉厚,雄强而别有温婉、浓烈而平添疏淡,其趣者生焉。
印章的天地虽小,却更需要大气的性情才做得好。篆刻之路是先师古,后师心,只有师心和不断地探索,才能从古法中脱化出来。闻问学印远取秦汉,近涉明清,于今人也旁观博览,潜心揣摩,汲取营养,内化而用。闻问的篆刻,有四大特点:一是章法灵动。整体不在于放纵,而是以取险为常势。或字正画斜,顾盼生姿;或字画均斜,颇富动感;或奇正相成,浑然如一,是以有格局运化之妙。二是变化字形。其笔画无论增减,折省并借用,化而为之,随势生发,自有机杼。三是颇善用刀。行刀布阵犹如沙场秋点兵,轻重强弱,阴阳互摄,破与不破,全在胸中。刀笔之间,清劲与拙朴相和,平实而能巧妙,率意更兼沉着。四是朱白统一。白文和朱文的统一是形成自己篆刻艺术语言的关键,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边款艺术是篆刻创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边款不仅具有书法笔墨之意趣,又富金石契刻之韵味。印蜕与边款一朱一墨,交相辉映,令观者赏心悦目。闻问的边款常常采用阴阳互补的手法,形式上错落有致,显得既古朴又雅致,耐人寻味,践行意境内涵与金石神韵的统一。
沈野在《印谈》中说:“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闻问应对此加以体悟,一方篆刻作品所蕴涵的气势、气韵、气质无不与自身学养息息相关。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经典之精华,取之有益,吸收、消化之后的创作会使作品的艺术性更富内涵更有古意。闻问的作品难免出现程式化的现象,如章法的雷同、线条的单一等。略感其刀感有余而锋芒太露,导致线条的韵味不足,这当引起思考。篆刻线条的处理要注重含蓄和浑厚,利用丰富的刀法使线条多一些变化,多一些质朴厚重,印面要呈现宁静自然之象。纵观秦汉至明清,好的篆刻作品气息都是纯净的,没有所谓的“写意”的味道。开近现代写意印风的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等大家,其作品蕴含的是自然本真,其刀笔间表现的是传统气象。“意在刀先”,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深则深、意古则古,而非当下所谓的粗头乱服的“写意”。写意其实写的是作者胸中之意象、胸中之气象。
如何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在共性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避免当下写意印风面目的雷同,是每个从事写意印风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方寸之间,万千气象。篆刻创作的审美倾向、形式亦在不断出新,在这创新的潮流中,我相信,闻问定能师古而不泥古,尊师而不拘于师,不断的探索、进取,假以时日,其行必远。
作品图录
《战役众志成城》5.0×5.0CM
《善阵者不战》5.0×5.0CM
《内睦者家道昌》4.0×4.0CM
《观古今于须臾》2.5×5.0CM
《独去闲》2.5×2.5CM
《纯净》3.8×3.8CM
《春风十里扬州路》4.0×4.0CM
《守得云开见月明》4.0×4.0CM
《菊花韵》4.0×4.0CM
《送妞上课去》5.0×5.0CM
《厚德载物》2.5×2.5CM
《悬壶济世》2.5×2.5CM
《望闻问切》2.5×2.5CM
《万法一如》2.0×5.0CM
《长安乐》2.5×2.5CM
《有福之州》2.5×2.5CM
《雨声》2.0×5.0CM
《惟愿安且吉兮》4.0×4.0CM
《树勋之印》《狼坡高姓》3.0×3.0CM
《李春雨之玺》《晏禾堂》2.0×2.0CM
《李国明玺》《耕耘堂主》2.5×2.5CM
《李明安玺》《平安是福》2.0×2.0CM
《卢思含玺》2.0×2.0CM
《孙玺童之玺》2.0×2.0CM
《王贵之玺》《牧云书院》3.0×3.0CM
《坤元》1.5×3.0CM
《挥毫落纸如云烟》3.0×7.5CM
本期结束
作者微信
作者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