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丹经武学(二):西游取经是证道,一路行来即真经

(继一)在西游记里,师徒四人一马取得真经,成就正果。但是五人(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所化)其实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西游记》中,唐僧信仰坚定,慈悲为怀,性格和善,佛学渊博,但是胆子小。加上从小在寺院长大,少经世事,所以有时过于天真、迂腐、分不清事理。取经之后成为了“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有情有义,尊师重道。一旦确定了要保唐僧西天取经,则不畏生死,勇猛精进。但是也有不足,比如说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最后成就“斗战胜佛”。

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还贪恋女色。但是最基本的尊师重道他做到了。虽然时有退缩,但是他能坚持到达西天,所以最终也能有所成就,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僧肯吃苦,憨厚老实,知道自己的本事在哪。愿意默默无闻地做自己的事,不出风头。在师徒闹矛盾时,他能从中调停和解;在师父遇难时,他能挺身而出,以死相救,最终被封为“金身罗汉”。

白龙马,在取经途中,他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不多,需要被喂被遛,和普通马基本上没啥区别。因为跎取唐僧西天取经就是它的本分。

他作为西海龙王三太子,身为龙族帝二代,身份那么高贵,可是为了求取真经,得成正果,宁愿被当时身为凡人的唐僧骑坐,这种求道之心可谓尽矣,所以最后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从这以上可以看出,师徒四人一马,其实都各有特色,各有长处,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这也是常理,人非圣贤,孰能无情。上智下愚,各有秉赋。

五个人的性格、功夫、学识各有不同,但是正是因为五人各有所长,相互弥补缺点,才能最终有所成就。

打个比方说,孙悟空最厉害,但是你叫他挑担牵马,他能干吗?他去降妖伏魔术的过程中,也需要两个师弟护持着师父。

西游记是通过小说的形式来讲解许多修真的内容。但是在西游取经的一路上,除了唐僧每日念经打坐参禅之外,其他几人似乎并没有修炼,为什么也能成就呢?

我个人的理解,其实他们在取经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弘法的过程。

几个人都有根脚。唐僧是佛祖二弟子转世之身、三个徒弟都是神仙、非凡俗之人,龙马是龙身。也就是说他们几人其实都已经有了内功的基础。

西游取经的一路,其实就是一个弘法的过程。按照先师李兆生先生所说,他们已经过了炼功的阶段,要进入警喻世人,教化群生的过程,做完了这个,就能成真为祖,成仙成佛。

即使是猪八戒,浑身是缺点,好吃懒做,意志又不坚定,总说丧气话,遇到困难就退缩。还喜欢打小报告拍马屁,见到姑娘就忘了自己是谁。但是他坚持到了最终点,这就是成绩,就能取得正果。

除了这四个徒弟,其实唐三藏最初还有两个徒弟长从。但是在刚出来取经不久,就被妖怪给吃了,这是能力不够,也是心力不足。

师徒五人的性格,能力不同,但是能和谐共处,取得真经,这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修真一途,路艰且难。在这一路上,真的是需要同道、同门相互扶持才能更好地前行。

每个人的先天秉赋,后天的学识,都会导致对功夫,对修为有不同的理解,应该求同存异。

同时功夫高的人,学识好的人也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弘扬传统灵性文化的事业,不是几个人就能做好的。

需要的各个层次,各种修为的人,各尽自己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此言尽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