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植物肉风口依旧,解锁新玩法

从西餐、中餐,到便利店、新零售业态,尝试、试水植物肉产品,覆盖和打通大众消费群体,强化消费者认知。

从资本支持、头部品牌入局、国内跑出植物肉新品牌,植物肉赛道在2020年逆势向上。

2021年,植物肉赛道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餐饮人应该如何去做这条赛道?

植物肉赛道大众化

2019年被称为植物肉元年,赛道逐渐热闹起来;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让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发生转变,使得植物肉在中国餐饮、零售市场加速发展;2021年,赛道还将如何发展?

2020年市面出现了涮锅用的植物蛋白肉条/丸、红烧植物肉狮子头、植物肉锅贴等;大润发、欧尚、盒马鲜生等超市门店,以及天猫、美团等电商平台都上架销售植物肉的水饺、春卷和肉饼等食品。

但这些仍多为快餐,以及复热、即时食品,依然没有涉及中餐的核心——正餐。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只有植物肉产品进入更为大众化、“正式”渠道的正餐,接受市场检验,似乎才真正意味着植物肉开始逐渐“适配”中餐。

而真正引爆新一轮植物肉讨论潮流的,可能还要算是雀巢嘉植肴品牌的发布,及其合作研发的多种菜品在多家中餐正餐餐厅上市售卖。

12月5日,老字号港式茶餐厅连锁避风塘,在其上海的58家门店,上线了香煎黑松露植物牛柳。避风塘的大厨表示,这道菜是将原来的香煎牛柳,搭配嘉植肴的汉堡牛肉饼改良而成,将牛肉饼切成条,加上黑松露与时蔬一起炒制。虽然原料采用的是植物肉,但从肉感而言,和真肉并没有太大差距,口感上也能达到菜品味美多汁的要求。

中餐连锁丰收日则将嘉植肴植物猪肉糜制成了卤肉酱,搭配时蔬和米饭,推出冬之素肉一人食套餐,并在其上海门店的外卖平台全面上线,受到消费者特别是白领群体的极大欢迎。

可见,植物肉产品已经大量出现,正在深入人们生活,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近,未来或将成为大众类消费品。

价格与产品优势兼具的植物肉,市场和消费者更易接受

“植物肉”要在商场成为“当红炸子鸡”,首要得从口感上到达真肉的规范,而价格又要低于真肉,而且,从味道上又要逾越“能降服国际的辣条”。

作为肉类消费大国,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植物肉企业竞相角逐的重要阵地。不仅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巨头纷纷宣布进军中国市场,星期零、珍肉等本土创业公司也正在不断崛起。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食品与饮料业务(平台)亚太区总裁李永敬博士在与《财经涂鸦》的访谈中不断强调,即便有很多资本再纷纷进入,植物肉公司最关键的还是要给出好的产品口味和产品质量:大家太着急,把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推向市场,导致消费者对植物肉品类产生厌恶——消费者会说“这什么玩意儿?这东西不太能吃。”——咣!市场一下就被毁了。

刘抒曼认为,对于一家植物肉企业而言,技术研发至关重要。“要保证植物肉产品既好吃又不贵,在口感、品质等方面与真肉形成竞争优势,而且产品的迭代速度要足够快,才能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其次是供应链,产能要跟得上市场的增长需求,且生产成本能控制下来。此外,渠道建设与品牌认知也非常关键,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每个环节都可建立壁垒,现阶段市场上的不同企业有各自的发展策略。”

强化消费者认知

据《植物肉未来洞察》报告显示,超96%的消费者称听过植物肉,其中72.9%通过线上社交媒体渠道得知,31%被亲戚朋友安利,来自餐厅推荐渠道25.8%,有16.1%的消费者是从联名产品推出渠道所知晓。

新冠疫情后,消费者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疫情带来的人们对食品安全、社会、环保问题的思考,对植物肉的讨论也更加热烈。

有关调研结果也显示,和6个月前相比,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红肉或海鲜摄入比以前少了,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自己吃了更多的水果、蔬菜和植物性饮食。

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出于健康考虑而减少了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减肥,则是他们的第二大动力。

而且,近些年各食用肉类因各种疫情,比如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导致供给波动,价格浮动较大,不利于市场的稳定,餐饮商家也是叫苦不迭,植物肉却能较好地对此进行补充。

小结

从近一两年植物肉在国内外的发展、普及,产品质量以及餐企、消费者对植物肉接受、喜爱程度来看,或许在未来,植物肉可能成为普通菜肴、打造潮流时尚健康升级菜品的一大选择,在某些方面实现对肉类的替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