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笏山”早日重归祥和
期待了半个月,今天终于听到了“笏山”的好消息,令人欣慰且感动。
此前,笔者虽然一直关注着故乡的这件大事,但始终不忍提笔。上周末得知“五中段矿工已联系上”的消息之后,才简单感慨了几句,不过也没有直说“笏山”二字。此次听闻部分工人已经升井,感动之下,想起了当年到访这个村庄的往事,故在此简述之。原因无他,惟盼“笏山”能够重归祥和。
笔者到访笏山村,是在两年之前。
在栖霞,“崔”为大姓。笔者当时曾拜读过一位崔老先生编撰的《栖霞崔氏族志》,得知栖霞之“崔”可分为“紫现头”和“崔家庄”两大支,皆为元末明初从青州迁来。前者后裔多分布在松山、中桥,后者后裔多分布在寺口、西城。而笏山就是后一支崔姓的聚居村庄之一。
当时前去笏山村,除了探访姓氏之外,再就是对“笏山”这个地名感兴趣。“笏”在古文中多指大臣上朝时手持之板,以此为名,应该有所讲究。
笏山村在栖霞西城镇驻地之西北,有多条路可走,我们当时是经任留村而去。“笏山”的村名石碑就在这条路的边上,可惜字迹有些模糊,未能得其要领。
进村之后请教了一位老者才知道,原来笏山之“笏”,的确是取自“笏板”的含义,相传是古代周边山上有块形似笏板的石头而得名。当然,能将石头联想为“笏板”,也可见此村先民之学问了。
行程匆匆。打听了姓氏和村名由来之后,我们很快就离开了笏山村。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也能感觉出当地民风之淳、村貌之朴。因此,笏山在笔者头脑中的印象就是一个祥和的胶东山村。而半月前听闻坏消息时,着实感到痛心。
所幸,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既有救援人员之辛苦付出,又有井下矿工的毅力坚持,期间还有不少爱心人士的帮忙,多方齐心协力,终于迎来了今天这个好消息。
在经历了此前的“悲”之后,今天的消息堪称为“喜”。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这“一悲一喜”,似乎不如“不悲不喜”,什么也没有发生,笏山还是当初那个鲜为外人所知的山村。
但时光终究不能倒流,而今所能期待的,就是救援继续有好消息,“笏山”也早日重归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