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退行”拳式的动作要领和攻防含义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初收、倒卷肱类式名考释:此文中洪公归纳了所有退行步法的拳式练法,名称由来和每式的攻防用法。

1、初收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为向内收步,而且表明从一路金刚捣碓至此,是初次收法。这一类里如再收、倒捲肱、退步双震脚、退步跨虎等,都是退行步法,也都是说明动作的式名。

陈师教此式时,经常发出收回的口令。我估计当年杨露禅学此式时,也可能因听到“收回”二字,而讹为“手挥”,于是加“琵琶” 二字,而名之为“手挥琵琶”。陈式原来初收与再收的练法相同,都是松肩沉肘,手走外下弧线而收的。我改斜行拗步之后的再收是手走里上弧线而收的。因而前者的左手为顺转,后者的左手为倒转,多了一个收法。

要领:初收、再收都是两个动作。眼法都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初收右转,再收则左转变右转;步法初收从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侧小马步,再收是从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前者为左掤、收掤,后者为进左步挤、变右转身退步捋。至于其它退步着法,留在各式说明,以免混淆。

2、再收式名考释:

是说明动作的,因是第二次收式,所以名为“再收”。陈式各书名同,但练法不同,其它各式太极拳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亦两个动作。眼法向左,随身之右转 90°仍为左前方,因身、步法变方向,实际眼法未变;身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式斜行拗步末一动作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进步左挤,右退步转身捋法。

3、倒卷肱式名考释:

此式也是说明动作的。因步向后退,两手旋转,故名倒卷肱。陈师教此式时,也常说为倒碾肱。

杨式太极则名为倒撵猴,可能因口音听不清,而致讹误。现已与各陈式拳书同名为倒捲肱。但陈鑫著书名为“倒捲红”,解为如红铁出炉,人不敢近。似不妥。又说:古人曾名为珍珠倒捲帘,倒有象形意义。

要领:此式步向后退行,而眼向前看,两手更迭旋转,所以叫作倒卷肱。陈鑫著书曾说:“同向后看,恐履非所履”。我认为凡后退的足,都用足尖划地而退,在生活上便是如此,不管后面有水,有坑,足尖自能感觉得出来。“同向后看”之法,实非必要。而且与式名的“倒” 字不合。陈鑫又说:退行步子要低而大,退行时小腹要贴前腿。那样岂不身向前俯?是否有此必要?我认为还是身法中正为妥。

4、第二倒卷肱式名考释同前,加“第二“字样以区别次序。

要领:陈鑫曾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拳式中上一动作便是下一动作的来脉。来脉有大小、高低、斜正之分,则转关必须因势承接得恰当。第一倒捲肱是接前式肘底捶的左前虚步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式则系接右独立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因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步自然放大。正是符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说:“运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规律。

5、退步双震脚式名考释:

此式名也是说明动作的。因为动作中确是退步,到最后又是双足跃起而紧接双足震落的。各陈式书同名,其它各式太极无此式名。

要领:陈鑫曾说:“此式为突围之法”。我通过学习试验,加以揣摩,方悟为入围法,下一式玉女穿梭才是突围之法。这种入围并非多数人所围,而是被人挤到一个深窄的胡同里面,后面有墙,已无退路。对方认为一下可以擒住,我只得向上跃起掤之,然后用右採左按,平纵出去,脱离困境。照奎练此式上跃时不是提膝,而是提足,丢了膝打作用。

我于一九五六年曾以此式与学拳者乔某试验,只知以上掤为主,在无意中碰了他的裆部,方知上下都有着法,因而回忆陈师当年答同学提问之事。陈师和同学试验着法,常常讲中盘手法变化。同学们问:陈式是否上下都有着法?陈师答:上中下全有。但手走上盘时,在试验中,手应走到离对方尺许,便转过去。不用说真打上,就是摸他的脸也是失礼!膝部提高要离对方数寸,碰一下更不得了。试验中盘手法,必须让他用一只小臂横在胸前,以防万一发劲不慎,伤及内部。学拳以保健为主,研究技术是附带的。促使练者有兴趣,并练的正确些。不要争胜,更要注意安全和友谊。一九八四年我和日本姑娘试验此式,偶然大意,右膝碰了她的裆部,幸而是女子,但也蹲下疼了一会。所以应当随时莫忘老师教导。

6、退步跨虎式名考释:

此式是象形的。取名以退步为主,跨虎则象步法的形状,各式太极名同。《世传陈式太极拳》名为跨肱,不知何所取义。肱如何跨?很难说明。

要领:陈鑫说,右手应高举过头顶,现在无此练法。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