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洪师教我学推手之一——掤、捋、挤、按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蒋家骏先生的原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言传身教原始记录。

【一九六八年三月三日】听完老师的讲解,我明确了陈式推手与其它各式太极拳推手的异同,更进一步体会到练拳架的重要意义,明白了推手是检验拳法正确与否的一种途经。

见洪师的精神很好,我接着又请教“手的八法”在推手中的应用?

洪师说:凡是和对方接手的第一个动作及转折变化形式的动作,都是掤的着法,特别是当劲路转换时的小掤法。并不象一些书中所说的“只用顺缠向外接手,才为掤法”。它的方向可以向内外、左右、上下,运用顺逆缠法不拘一格地因敌变化。陈师总结的最好:“太极拳,掤法也”。

你用拳头向我胸口打来,我采用第一个金刚捣碓第一动作的手法,右手顺缠掤开你的右拳,左手逆缠封住你的右肘,起到辅助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爷俩所作的第一个动作,名为双手搭手,也称为正掤法。陈式规定,凡是双方接手的动作,都采用左手来,左手迎;右手来,右手迎。

下一个动作是“捋法”,陈式的特点和其它各式太极拳不同。虽然都是引进对方的来手的动作,陈式捋法则符合落空的要求。你右手来攻我,我以右手迎之,左手迎你左手,立即将迎人的手变成后手,缠住你的的手腕部走顺缠,手心贴胸口,肘贴腰向里引进,前手搭在来手肘关节外上侧,以顺缠下塌外碾的劲来配合后手。这样才能做到“引进落空”的效果。

洪师接着又讲:捋的手部缠法为双顺缠,两手距离一小臂宽。因捋是后手缠引对方腕部,前手控制对方肘关节外上侧,后手贴在胸口前,前手高于后手,距离约尺许。后手虽也是顺缠,手心应向心口,大指向外顺转,中指向外下转,无名指及小指向里上转,这是顺缠的收法。前手以腕部制敌,顺缠时,沉肘下塌而以腕部向外碾转,手心斜向内上方,中指扬向外上方,对准对方的中心,这是顺缠的开法。两手劲路与对方来力,在引进时方向一致,是为合力。捋的后手收到胸口前,中指变为向外下方,前手的肘收到贴肋旁时,沉肘塌腕而下塌外碾,中指扬向外上方,是为分力。没有合力,不能引进;没有分力,不能使来力落空。

同时要注意躯干缠法的配合,要求上小而下大。“上小”即胸部的旋转角度较小,最大不能超过45度;“下大”即胸以下至裆部旋转的角度要较胸部略大,也可以随捋的需要而大于45度,但此时后脚应外摆,以配合手部的动作,但总以下盘稳固为原则。

我们讲的是双手捋法。如六封四闭第三动作,为左双捋法;初收第二动作为右双捋法。二路砲捶中右黄龙三搅水、左黄龙三搅水,都是捋法。但学者应知,凡前手走正旋顺缠时,遇到来手在我肘下进攻,都应以顺缠的捋引之。联想到《陈氏太极拳》一书,沈家桢所说“顺缠为捋”,应该是片面的,是错误的。

挤法:是手背向着对方的着法,它的动作可以化解捋、採和挒。着法有单手、双手,缠法可顺可逆。如搂膝拗步第三动作是左手逆缠单手挤法;揽擦衣第四动作是右手顺缠单手挤法;前堂拗步第二动作是逆缠双手挤法,这种逆缠双挤的掌只要多向下转一点,便成为双按。头一个挤是从下向上挤,第二个是从上向前挤,第三个是从中盘向前挤。陈式太极拳着法的变化方向,可以说是最灵活的。因为它是以“因敌变化”为原则,也就是拳谚所言“舍己从人”的战略方法。

按法:是破解挤、肘、靠的手法。它的用法有单手,有双手。但总是走逆缠,是掌心对着对方的着法。如六封四闭第五动作和抱头推山第六动作,都是对人体中盘的双按法。白鹅亮翅第二动作和闪通背第六动作都是右採左按的单手按法。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