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刘金龙:​故乡的今与昔

故乡的今与昔

文/刘金龙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不由自主勾起我深藏已久的童年记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老屋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乡亲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我脑海里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轮番播放,总是那么清晰可见。
六十年代,我出生在山西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浊漳北源两岸的榆社县河峪乡东清秀村。
听起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名,颇有诗意,但真正的状况是:“七沟八梁一面坡,羊肠小道土坯屋。煮菜做饭烧柴火,早晚主食糠窝窝”。那个年代的贫穷状况各地有不同,但是吃不饱饭是相同的。因为天灾人祸造成地里的庄稼欠收,人均口粮不够吃,副食跟不上,就更让人饥饿难耐。于是就出现了扒树皮,挖野菜充饥的现象。清晨的窝头两口嚼,中午的面条捞不着。晚上的稀饭照月亮;大人喝了饿得慌,小孩喝了光尿炕。如果宁要让我说家乡美,那是在说违心话。
但是,我也深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道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愿意衣食无忧,吃穿不愁?谁不愿意风光体面,挺直腰杆,站在人前头?所以,儿时的我,总把故乡看作一座围城,心里有一种突出去不再回到这穷山恶水、鸟不拉屎的地方。
事实上幸运之神也好像窥透了我的心事,十分眷顾我,高考以三分之差落榜后,十八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吃上了梦寐以求的白面大米,穿上了领人羡慕的绿色军装,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然而命运也似乎和我开了一个玩笑。经过几年军营生活的熏陶和在部队这所大熔炉的锤炼,特别是党中央下令百万裁军、不得不又辗转回到了让自己有点“嫌弃”的家乡,把我打回了原形。
在我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之际,还是那个自我认为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张开温暖的双臂接纳了我,当我提着行李箱,站在这个熟悉的小村口那一刻,看到村边那条小时候和玩伴光屁股摸鱼捉蝌蚪的小河时,泪水不由模糊了双眼。你听,哪哗啦哗啦的流淌声,好像在对我说:欢迎回家!你看,路两边几年不见,似乎沧桑了许多的大杨树,也在吃力地挥动着干枯的手,微笑着和我点头致意。当我走进村里,在供销社前晒太阳、唠家常的伯伯大爷们,都非常友善的用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和我打着招呼。这久违的、熟悉的乡音乡情让我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温馨。让我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深愧疚!也让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彻底改变。
出去工作了几十年,总有一种对故乡割舍不下的牵挂;每一次重新踏上故土,家乡的惊人变化,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她已经不再是儿时“嫌弃”不愿回来的那个家乡、而是让我流连忘返、不愿意离去的世外桃源。
你瞧:那崎岖不平、一出门灰头垢脸的窄条马路,变成笔直宽畅的柏油大道!哪穿村入院的“无雨一身土,有雨一身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洁净平整的水泥硬化路;原来土坯泥墙、岌岌可危的祖传老屋已经不见,变成了一排排规划有序、混凝浇筑、窗明几净、装修奢华的新房;
那口里面躺着星星和月亮的老水井已经退居二线,自来水,龙头一扭,泉水涓涓,润人心田;如豆的煤油灯盏,已成为让后一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古董,室内和街巷的照明,已让台灯、吊灯、街灯、霓虹灯替代,宛如一线城市一样一片辉煌绚烂。每当夜晚,大爷大妈们感着时髦,在星光、月光、灯光交相辉映的、一个漂亮的广场上,扭动并不娴熟的舞步,在曼妙动听的DJ音乐声中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释放一天辛勤劳作给身体带来的的疲乏。
村子中央的旧戏台,在六七十年代以前发挥了传播文化、传递信息、了解世界和精神娱乐的重要作用。那几茬人,隔三差五奢侈地坐在小板凳和石头块上,叼着旱烟袋,拉着家常话,津津有味的在这里看样板戏、看电影,它是那个时代最忠实见证、缩影和记录仪。只要你经过这里,不由自主地就会忆起那年那月、那场那景的点点滴滴。
我们这个村、我的那个家,皆已今非昔比。虽然山河未改,但党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逐项落实,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家家脱贫致富,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现如今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次于大城小市。
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吸够了刺鼻的雾霾,走进故乡,回归大自然,漫步林间,眼观绿色,耳听鸟鸣,鼻闻花香,堪比神仙过得日子。
这里的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水是净的,阳光是明媚的。我真想把哪首歌的歌词给改一下:
我的故乡真的美
敞亮的新房甘甜的泉水
一条穿村而过的高铁
巨龙在上面腾飞
一片希望的土地上
收获着丰收的硕果
……
——这是我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最真实感叹!
作者简介:刘金龙,笔名龙的传人,中共党员,当过兵,教过书,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毕业。阳煤集团退休干部。系阳泉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楹联协会会员、矿区作协理事,晋中市诗词学会会员,榆社作家协会会员,榆社诗词学会会员。曾在国家、省市征文大赛中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刘俊兰
排版编辑:丁  村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兼小说组长)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第一流
排版工作室主任 陈缘
散文组长 陈淑娟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    孙成纪   石海天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彼 铭
郭良美   皇 甫   谢文兴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

  • 乡土文学那些事

    中国乡村占百分之七十,城市占百分之三十,是一个乡土大国,也可以说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      因此,由乡村出来了许多文化人.作家,有些作家终其一生都呕心沥血地书写自已的故土家园,倾诉对家乡的爱,歌颂 ...

  • 【乡土诗人】刘金龙:​坐在一片云里

    坐在一片云里 文/刘金龙 我坐在一片云里 俯视苍茫大地 其实,只是想找寻-- 故乡那缕袅袅升起的炊烟 从熟悉的味道里 垂钓我沉没的童年 我坐在一片云里 漂浮在故乡的上空 好想再看到父母站在村口 一声声 ...

  • 【乡土情缘】何素兰:​我的故乡与众不同

    我的故乡与众不同 文何素兰 我离开故乡已有45年,几十年里我回过至少五次故乡.前三次是痛苦悲伤中离开家乡,因为父母先后在贫困中因病去世,我和弟弟妹妹八人中,只有我在外工作.四个弟弟们只有大弟一人完婚另 ...

  • 【乡土诗人】刘金龙:​四月的思念

    四月的思念 文/刘金龙 蛙声阵阵 撕扯掉黑漆漆的天幕 鸟声啾啾 衔来喷薄而出的红日 杨柳依依 勾起我想你万缕痴念 没我陪伴 你怎度过这世道艰难 回眸往事 在这芳菲四月天里 唯留相思 在美丽的桃花梢头 ...

  • 【乡土情缘】刘奇康:​圣母崖的来历

    云丘山传说故事之十一 圣母崖的来历 文/刘奇康        云丘山是上古时期的昆仑山,传说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云丘山当地人把西王母称为云丘圣母.        传说,当地有个小伙子上山去砍柴,爬到悬 ...

  • 【乡土诗人】刘金龙:​清明絮语

    清明絮语 文/刘金龙 树枝,轻轻挥动手臂 抖落串串鸟鸣 层叠的阴云西飘东移 滴答着悲戚的泪 思念,潺潺流淌 坟茔,极力从蒿草里露出头 隔着一道道雨帘 翘望前来探视的儿孙 在这个特定的伤感日子 不论你是 ...

  • 【乡土情缘】王银康: 故乡的老屋子

    故乡的老屋子 文/王银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民房都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在我们家乡,这些青瓦灰墙.木门木窗的老式房子,一般都是依河而建,座北朝南,冷热寒暑,四季分明.        ...

  • 【乡土诗人】刘金龙:冬与春的离情别绪

    冬与春的离情别绪 文/刘金龙 冬,与春本已告别 似乎有满腹心事想和春诉说 又返回,默默无语 送给春一件洁白无瑕的衣衫 小草尖尖的脑袋 枝条萌动的花蕾 急不可待赶赴一场春天盛宴 却被一层素色的白纱覆盖 ...

  • 【乡土情缘】刘剑:过年

    过  年 刘剑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年到了跟前.看着日历,算着回家的日子,计划着回家带点什么给父母.妻子.孩子.然而,这个计划在一个月之前就筹备着,甚至更早,生怕到了回家的那几天却忘了,或者 ...

  • 【乡土诗人】刘金龙:不屈的女人花

    [看图写诗] 不屈的女人花 文/刘金龙 你背负日子的艰难 怀抱嗷嗷待哺的婴囡 打包满箱苦辣酸甜 在打工路上苦苦熬煎-- 季节列车又驶近年关 你心里放不下 家中的老母风烛年残 等着你回去陪伴 上有老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