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瘦人也可多“阴火”——带证头昏医案一则

赵某,女,32岁,农民。2002年9月28日初诊。

主诉近1年来白带量多,色白清稀,头昏时轻时重。伴见体瘦,乏力,身热(体温不高),纳食量少,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偏大。证属脾虚气弱,清阳失升,阴火上炎。治以补中气、升清阳、泻阴火为法。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处方:生黄芪15g,党参12g,炙甘草6g,升麻6g,葛根12g,蔓荆子9g,生白芍12g,黄柏9g,生山药12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02年10月3日二诊:药后带下、头昏有所减轻,原方继服10剂。

2002年10月13日三诊:带下、头昏进一步好转,身热已无,脉和缓不大。上方去黄柏,加生白术12g,继服7剂。药后诸症渐平,精神明显好转,嘱其接服补中益气丸善后。

按:脑为髓海,肾主经带,瘦人多火,带多、头昏伴体瘦、身热,极容易误辨为肾虚失摄,内生虚火。但仔细辨诊,胃纳不强,大便不干,舌不干红,脉不细数等,是用肾虚失摄、内生虚火不足以解释的。若误投熟地、山茱萸,足可致胃呆不纳;误投知母、黄柏,足可致腹胀便泻。

若注意到纳少、便稀、舌淡、脉大,加之患者为体力劳动者,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思考,一切即可迎刃而解。李东垣根据《内经》经旨,参以己见,认为脾胃为人体元气之本,精气升降出入之枢纽。在论述五脏发病时强调气机升降浮沉的失常,治疗时注重调节脾胃升降之机,“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从元气不足升降浮沉法,随证用药治之。”“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唯益脾胃之药为切。”同时李东垣认识到,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可阴火内生,且“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

本例患者体瘦纳少为脾胃不足,清阳不能上走头窍故头昏,气虚失摄故带下,阴火内生故身热。治疗“唯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益气聪明汤以补中升阳药为主,佐以泻阴火之品,原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病机相投,移用于带证头昏,取效亦佳。

脾胃为人体元气之本,精气升降出入之枢纽。

(0)

相关推荐